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在以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广东省各地级市区划调整的话题,包括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等。 今天我们来谈谈肇庆市。 肇庆市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一,肇庆市地理位置重要,辖8个区县,总人口400多万。 那么,肇庆市8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吧。
首先,让我谈谈广东省。 广东省属华南地区省、沿海省,同时也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第一人口大省。 2020年,广东省GDP总量超过11万亿,稳居全国第一。 比较GDP总量,广东省超过了大部分中等发达国家。 广东省总人口1.25亿人,比第二名山东省多2500多万人,相当于甘肃省总人口增加了一人。
广东省辖21个地级市,肇庆市是其中之一。 不得不说,肇庆市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当时的肇庆府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 目前,肇庆市辖3个区、4个县、1个县级市,共8个区县。 肇庆市总人口411万,在广东省各地级市中,这样的人口基数,并不少见。 肇庆市8个区县区划与广东省区划变化呈互补关系。
元朝以前,我国历代王朝基本上都继承了州县两级地块。 当然,汉王朝13州、唐王朝15道、宋王朝23道等地块也出现了。 我国许多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宋朝,如京东路、广南东路、陕西路等。 其中,广东东路基本上就是现在广东省的由来。 13世纪中期,北方元朝崛起后,几十年间消灭了西夏国、大金国、大理国、西藏、南宋等一系列政权。
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庞大王朝,但随着疆域的迅速扩张,元朝地方管理经验缺失的特点也开始显现。 看着全国数百个州政府、数千个县,元朝没有任何基础。 各地复杂的人口数据、耕地土质、农作物产量等情况,让元朝不知所措。 以各地农作物为例,由于气候和地质结构完全不同,各地农作物可分为大豆、高粱、水稻、小麦等。
以前被称为五谷杂粮。 各地耕地分为沙地、黄土地、水打地、梯田等10多个类型。 按耕地类型划分为甲乙丙丁等类型。 元朝看得目瞪口呆,被称为“弓马娴熟,马踏草原”的元朝,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 依托唐宋两朝州县两级地块,一定忙不过来。 关于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道,各方面的问题很多。
最后,元朝在宋23路的成熟经验中,融合并进一步调整了金国行尚书台的基础框架后,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 元朝将全国划分为湖广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等10个行省。 当时,广东省还没有成立。 广东东部进入江西省管理。 在广东省的中部和西部等地,进入了湖广行省的管理。
湖广行省管辖范围很大,包括湖北省大部、贵州省大部、湖南省全部、广西省大部和广东省地区。 宋元时期,由于陆地交通不顺畅,海洋贸易逐渐兴盛。 在广东、福建等地,兴起了一些港口城市。 元朝各省辖各路,各路下辖各州府,各州府下辖各县,相当于四级地块。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为行省区划奠定了基础,但并不完善,各方面问题非常多。
首先,各省面积划分太大,难以管理。 第二,各地方机构非常粗暴,问题太多。 到元朝统治末期,各方面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属省区划基本崩溃。 1368年,朱元璋成立明朝后。 根据明朝的管理需要,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 取消道一级地块,形成省、州府、县三级地块。 数百年来一直沿用这种典型的分区模式。
与此同时,朱元璋设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并存的机制。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期间,随着明朝迁都,南北直隶和十三个省形成了区划。 我国相当一部分省份的大体区划确立于明朝统治时期,例如在广东省,形成了大体区划的轮廓。 明朝统治时期,广东辖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南雄府、徽州府、潮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罗定直隶州11个州府。
其中,肇庆府下辖德庆州、高要县、四会县、新兴县、阳江县、阳春县、广宁县、高明县、恩平县等1个散州、8个县,共9个州县。 不得不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榕,是在肇庆府登基皇帝的年号永历。 17世纪中期,清朝确立自己的统治后,进一步调整了各省的区划。 最后,形成了大清内陆18个省份的分区。
清朝统治时期,广东省的区划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调整,从11个州府调整为13个州府。 分别是广州府、肇庆府、南雄府、韶州府、惠州府、潮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罗定州、连州、嘉应州等。 共计13个州政府辖2个大厅、7个散州、80个县。 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争。
清朝几次战败,被迫开启割地赔偿模式,同时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 广东省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各国列强一直反复争夺,各自划定了势力范围。 1912年,清朝灭亡后,我国进入军阀混战阶段。 当时,广东各地受到严重破坏,需要进入休养生活。 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局势的稳定,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生产恢复和经济发展的阶段。
与此同时,许多重大项目在广东各地开工建设。 广东省内,佛山专区、西江专区等各专区陆续划分。 其中西江专区下辖肇庆县级市、高要县、四会县、广宁县、封川县、开城县、德庆县、郁南县、罗定县、云浮县、新兴县、高明县等11个县市。 1950年,高明县进入珠江专区管理。 同年,肇庆县级市撤销,成立肇庆镇。
1951年,广西怀集县划归西江专区管理。 此时,西江专区共辖10个县。 1952年,西江专区、东江专区、珠江专区撤销,共同组成粤中行政区,辖2个县级市24个县,管辖范围非常广。 根据50年代交通、通讯等各方面的条件,管理这么多县难度很大。 因此,1956年,粤中行政区撤销,划分为高要专区、佛山专区等几个专区。
当初,高要专区辖高要县、四会县、云浮县、广宁县、新兴县、罗定县、德庆县、郁南县、封川县、开县、怀集县等12个县。 1958年,肇庆县级市重新成立。 到了一九五九年,由于江门县级市和其他六个县,陆续进入高要区。 因此,高要专区更名为江门专区。 虽然时间不长,但到了1961年,江门专区更名为肇庆专区。
1963年,江门县级市、高鹤县、新会县、台山县、开平县、恩平县重新纳入佛山专区管理。 此后,肇庆地块轮廓基本稳定。 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地区更名为地区后,肇庆地区更名为肇庆地区。 8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开始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国许多省辖的地区,相继改为地级市。 广东地处我国前沿,各方反应非常迅速。
1988年撤销肇庆地区,肇庆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端州区、鼎湖区。 与此同时,辖高要县、四会县、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德庆县、郁南县、罗定县、云浮县、新兴县等10个县。 90年代初期,肇庆市辖的云浮县、罗定县、高要县、四会县改为县级市。 1994年云浮市升格为地级市,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等纳入云浮市管理。
此时,肇庆市辖2个区、2个县级市、4个县,共8个区县。 随着肇庆市的持续发展,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城镇人口进一步增加。 2015年,高要市被废除,设立了高要区。 此时,肇庆市已形成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四会市3个区、4个县级市分区格局。
当然,肇庆市陆续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几个新区。 但是,这些区的情况特殊,一般不计算。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 作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会和大家慢慢说话。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