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经评价,大豆品种TZX-1736亩产529.6斤,大豆品种TZX-805亩产526.6斤! ”日前,耐盐碱大豆新品种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镇海宁村高产。 成果的背后,是专家组四年的磨砺坚持,也为我国实现“大豆自给”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为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生产车间
四年磨一次剑,制成盐碱土壤,制成“高产豆”
盐碱土壤被称为“农业沙漠”。 一般来说,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可以种植普通作物; 超过0.5%的话,只能种少数耐盐性强的作物。
东营占山东省沿海滩涂面积的2/3。 曾经这里的土地就像铺了厚厚的白色结晶盐,几乎没有植物。 看到受苦的村民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决定培育耐盐碱的大豆新品种。
4年来,田志喜率队在完全雨中,用0.5 %~0.8 %的重度盐碱土壤,筛选出8000多份大豆材料,最终获得显著耐盐碱大豆种子材料56份,其中尤以材料18份为佳。 这相当于平均1000份材料中只有2份是最好的。
其中,大豆品种TZX-1736、TZX-805特别优良。 最终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两种大豆产品具有耐盐高产特性,建议在环渤海盐碱土壤上加大示范面积,加快审定推广。
图为黄河三角洲耐盐碱高产大豆
盐碱土壤栽培是提高大豆自给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中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 “提高单产和扩大种植面积是填补我国大豆缺口的主要解决方案。 ”田志喜说。
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98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79%。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我国大豆产量也呈增加趋势。 2020年中国大豆产量达到196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35%。
我国大豆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需求量日益增加,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我国约有5.5亿亩盐碱土壤,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如果现有耕地大豆产量翻一番,同时增加1亿亩边际土地种植大豆,实现盐碱土壤大豆亩产130公斤的水平,我国有望实现40%~50%的大豆自给率。
可以说,盐碱土壤、荒漠等边际土地的利用是扩大种植面积的最佳方案。
黄河口盐碱土壤变良田
大豆的“自给梦想”有望实现
盐碱土壤大豆获得高产,使我国大豆自给有希望。 据统计,我国有盐碱土壤5.5亿亩,其中至少约2亿亩具有改造潜力。 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的出现,为深耕盐碱土壤,丰富大粮仓提供了核心因素。
这次东营测产的首次胜利点燃了“星星之火”。 专家表示,这两大成果在环渤海盐碱土壤上拓展示范,加快推广应用,从盐碱土壤大豆品质、特种机械、栽培技术、投入品以及下游加工的“链长制”产业链发展,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技术
未来在东北、新疆连片更多的盐碱土壤上实施大型机械化,更多的盐碱土壤将成为大豆的“良田”。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大豆“自给自足”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大侠网海报新闻编辑来自琳琳综合本国统计局网站、经济日报、中国科技报、海报新闻等)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