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梦沃野播撒希望——我市稳步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总揽田野培育丰收希望; 农业,走出广袤的冬日永城,是优质蔬菜基地,各类蔬菜蓬勃生长的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沃野上,青葱麦苗茁壮成长;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地上,一个个新开工的项目方兴未艾。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5.52亿斤,其中,夏粮总产量19.6亿斤,秋粮总产量15.92亿斤,比去年增产0.35亿斤,实现“十七连丰”。 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65.6万亩,培育农民合作社2251家,家庭农场2768家,评选模范家庭农场226家,模范农民合作社70家。
欲速则不达,百业兴。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做强富民产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豫东大地上,谷仓地带密布,人民富裕,乡村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守住底线稳住粮袋——,增强种子耕地协同力,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走进永城广大农村,一串串农田、曲折的机耕道、绵延的斗农沟构成了农业发展的生动画卷。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水平。 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组织开展全市农田水利设施检查维修工作,共检查维修问题井8077个、待处置井179个,截至11月底全部整治完毕,已建成农田水利设施可长期发挥效益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18个,土壤土壤侵蚀状况监测点10个,土地休耕轮作耕地质量监测点5个,建立长期耕地质量调查点151个,为粮食持续增产、提高耕地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品种展示示范,加快良种应用推广。 全年共开展农作物品种展示小麦品种29个、玉米品种27个、大豆品种24个,并举办现场观摩会。 通过品种展示模型,筛选出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好、适合我市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6个、玉米品种8个、大豆品种5个,为我市农作物品种推广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种业健康良性发展奠定基础,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提供保障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开展创新服务模式、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各类技术培训400余次; 健全服务机制,建设2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50个,实施农业推广技术5项,全市农业推广技术到位率达到100%; 加强技术推广,推广集成技术16项,其中小麦栽培管理技术7项,大豆栽培管理技术4项,玉米栽培管理技术4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1项; 开展合作,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等单位,积极开展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教育培训,举办农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6期,培养农业技术人员50多人,完成高素质农民培养616人。 其中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306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310人。 扶产业强园区——聚焦绿色优质高效,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桥镇土地面积大、土壤肥沃、粮食连年高产。 近年来,该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呼吁农民实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新桥村村民刘新全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质量上下功夫,带领全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种粮致富的刘新全,只是我市借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乘东风腾飞的千万典型。 今年以来,我市新建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10万亩,依托10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建设10个核心区,18个乡镇(街道)建设示范区。 通过规模连片种植、良种统一供应、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辐射增产增收全市3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 经测定,优质专用小麦项目区亩产达1244.60斤,比全市平均亩产1078.20斤增产166.4斤,增产率达15.43%。 3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总产量达到4.36亿斤。 加快建设优质蔬菜基地。 新建双桥镇、苗桥镇辣椒绿色生产示范点2个,建设优质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0个,建设生产——初加工3354预冷3354冷冻贮藏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为保障全市“菜篮子”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富硒小麦产业的发展。 建成集中联结的绿色富硒小麦高标准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万亩,富硒小麦总产量约3亿斤,由永城市东方粮食贸易公司比市场价高0.03元/斤收购,实现优质优价。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科研院校合作,科学制定了富硒小麦生产和富硒小麦面粉加工标准。 在候岭、演集、陈集等乡镇(街道)设350亩富硒小麦试验田进行试验示范,掌握富硒小麦的栽培要点,为规模化富硒小麦的栽培提供技术保障。 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总投资20.2645亿元,规划项目23项。 截至2021年11月底,今年规划的14个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9.5亿元。 实施动能赋能——“五个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开展化肥减量增效。 因地制宜探索三套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模式,建立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核心示范区0.5万亩,辐射带动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示范区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化肥利用率41%以上进行农药减量工作。 通过推广应用高效先进植保机械、应用新剂型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种子科学包衣技术、推进管控、开展绿色综合防控等措施,减少农药消耗,提高农药利用率。 2021年,全市农药利用率达到40.7%,比2020年提高0.7%。 实际农药使用量为年产186.10吨,比2020年减少0.26%,实现农药负增长。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 农药方面,累计培训农药经营者1000人次,检查农药经营者580家,立案查处各类农药违法案件23起,挽回农民经济损失4.1万元。 种子生产29批,检查经营店铺466家、种子企业1家、种子基地4家; 肥料方面,全年抽查市场肥料样品41个,肥料市场企业10余次,查处肥料不合格标识8件,挽回农民经济损失80万元; 渔政方面开展渔政亮剑执法行动,查处渔事违法案件4起,清理禁用网具500多米,收缴并销毁渔具3台。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和监管,2021年,2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查蔬菜样品3215个,小麦样品136个,玉米样品8个,大豆样品8个,检测合格率达100%。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实施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投入社会资本5000多万元,初步构建了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燃肥化利用兜底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为我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今日永城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