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大豆持续受到关注。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强调要扎实实施实地调整结构,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大豆和油增产。 日前召开的大豆油扩种工作推广电视电话会议,提出采取硬措施增加大豆种植面积。 重要会议和文件如此密集地强调大豆,在历史上也不多见。
在我国统计口径上,大豆属于粮食范畴; 在国际上,粮食只指谷物,大豆是油和饲料的来源。 在我国几种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都实现了相当高的自给率,但只有85%的大豆消费量依靠进口,已经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 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中央强调保障初级产品供应和树立大食物观的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大豆问题,打破产业困境,开创新局面。
从初级产品供给角度看,大豆的供给保障能力不强,影响我国农业的成色和经济的韧性。 作为典型的初级产品,没事的时候大豆可能不显山不露露,但遇事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近几年大豆困境的背景是,居民的食谱成分发生了变化,人均食用油和肉类的消费量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需求量迅速增加。 食用油消费增长迅速,以豆油为主,主要来自动物油脂和菜籽油; 肉类消费量迅速增加,20年来增长了3倍,对豆粕的需求旺盛。 大豆的供应当然离不开国际市场,但我们也要保持一定的产量。 只有这样,面对国际市场才能触底,才能避免关键时刻买不到、买不到。
从食物观的角度来看,大豆既与粮食安全有关,也与食物结构有关。 大豆有与谷物,特别是玉米争夺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为了优先保障粮食,政策向谷物倾斜。 再加上大豆利润比较低,农户种植意愿不强。 “十三五”期间,国家调整种植结构,减少供过于求的玉米,大豆面积从2016年的1.08亿亩增加到2020年的1.48亿亩,达到近十年的最高值。 2021年春,玉米价格涨幅较大,农民对玉米预期提高,2021年大豆面积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3万亿斤固然要保证,但作为特殊品种,大豆相关豆制品、植物油、肉蛋奶的消费,也需要单独强调和专项治理。
进一步分析大豆的困境,根本原因是行业利润。 从单产来看,过去20年,中国大豆单产增速远不及美国、巴西和国内三大谷物。 目前,我国大豆亩产130多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差50多公斤,比美国、巴西差约100公斤。 从种植面积来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到美国和巴西的三分之一。 以目前的单产水平,生产1亿吨大豆,需要7亿多亩土地。 但实际上,我国耕地面积近年来刚性下降,如果作物之间的比较效果不变,短期内很难种那么多大豆。 从利润来看,中国大豆种植亩净利润在2014年以后开始呈现负值,劳动力成本占年总成本的三成。 美国和巴西的大豆利润波动较大,但几乎没有出现负利润。
大豆发展新局,关键是重塑行业竞争力。 一个是强势政策。 确保产量的首要还是确保面积。 要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充分考虑玉米大豆种植收益的平衡,让农民种大豆不亏,自然希望多种、配套、间作。 二是强大的技术。 当然,高产大豆品种的培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推广现有良种上下功夫,为提高机械化率做文章,提高单产,降低成本。 三是强力加工。 是加工上承栽培、下启养殖,吐纳产能的水库。 发展大豆加工业,必须提高原料利用率,创新加工技术,对食用大豆生产高级大豆蛋白产品,对油用大豆提高压榨水平,提升价值链。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乔金亮)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