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摘要
SUMMARY自2008年起,四川大豆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大豆种植黑马。 本文对国内外育种发展的比较、四川大豆育种的状况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四川省大豆种子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四川省大豆种子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以下四条对策。 分别是:第一,在促进大豆商业化育种发展上,加强分工合作;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大豆新品种;第三,建设带头人,推进大豆种子企业建设;第四,保障大豆种植业发展,健全种子售后服务体系。 关键词四川、种业、大豆育种、发展对策由“十二五”规划,首次将粮食安全纳入五年规划,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约束性指标。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居于特殊地位和主要环节,但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 2016年以来,大豆优势产区变化趋势呈“东减西扩”,并向全国蔓延。 四川省是全国少数大豆规模比较优势的省份之一,种植面积增速居全国第一,大豆种植新兴地区之一,大豆总产量跃居全国第三。 由于四川省不是国产大豆的传统优势产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全国和区域开展大豆研究,对四川省大豆种植业的发展战略尚未提出建议。 阐明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补齐四川大豆种植业的短板,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大豆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1
种子行业的发展历史1.1国际大豆育种的发展历史中国是大豆公认的发源地大豆是从中国传入其他国家的。 但是,大豆育种技术的研究最早是在日本开始的,1920-1930年间进行了大豆品种的改良。 此后,美国接过了大豆育种研究的发展接力棒,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1990年以后,美国前孟山都、先锋等跨国公司将生物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大豆育种,培育出了高产、高抗药、高油率的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品种由美国传入南美洲、阿根廷等地,迅速广泛种植,对世界大豆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影响极大。 同时,美国大豆种子市场的规模和价值均居首位,产值在20亿美元以上。 2020年,全球大豆种子市场生产总值约50亿美元,美国占40%以上,超过第二位的巴西10%,第三位的阿根廷24%。 1.2中国大豆育种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大豆育种业开始起步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大豆育种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巩固基础阶段( 1949-1978 ) :我国组织开展全国性大豆种质资源收集,初步建立大豆杂交育种体系,形成三级(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排)良繁体系。 快速发展阶段( 1979-2020 )建立了完整的大豆育种和产业体系,大豆单产增加近40kg,大豆杂交种实现“三系”组合,进入种业市场化阶段,大豆种子商品化率不断提高,大豆新品种培育速度不断加快逐步构建共同发展阶段(截至2010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展大豆育种联合攻关,将育种方向转变为高产、优质、抗病、专用型,将大豆种业从单一科研发展转变为“科企”,形成育种合理分工、运作高效共同发展的新过去10年,我国大豆种植业发展迅速,但与日益增长的产业需求和不断进步的世界水平相比,我国大豆种植业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02
四川省大豆种业发展基础2.1四川省大豆种业建设成果随着国家对大豆种业重心的倾斜,四川省乘势打造了大豆育种研究平台。 “十二五”以来,以成都、自贡、南充三地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中心,先后建立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国家南方套作大豆科研育种创新基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川渝薯类和大豆科学观测站。 四川大豆育种在研发领域也有明显突破。 具体来说,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研究员张明荣牵头主研“超高蛋白抗倒高产大豆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超高蛋白大豆育种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南豆系列还能提高川豆种的商品性能,蛋白质含量达到50%以上,与地方品种相比增产20%至30%,同时兼具产量高、抗逆性强、抗病毒高等优良性状,是我国南方地区大豆生产的开发
不仅如此,大豆新品种选育效果也很明显。 到2020年,累计有491个大豆品种通过审定,地方审定品种2600多个,其中川渝培育审定品种121个,占全国的3.89%。 而且,大豆新品种转换的推进正在迅速进行。 南夏豆12、南夏豆25等是四川省主要推广品种,2019年南夏豆25种植约12万公顷,南豆12种植约10万公顷,其他品种共计约22.03万hm2,主要推广品种约占总播种面积的74%。
虽然四川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豆遗传育种研发体系,但四川省大豆产业的发展仍然局限于良种短缺的问题。 目前四川省年大豆种子需求量约3万t,优良豆种年产量不足600t,大豆种子产量不足本省需求量的2%。 2.2四川省大豆种业迎来发展机遇,在中国大豆种业亟待发展的今天,四川省大豆种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在中美贸易中大豆发挥特殊的作用。 因为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占世界的60%以上,其中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30%。 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不仅将重塑世界大豆贸易格局,还将刺激国内大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主要原因是中国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减少美国大豆进口,刺激国内大豆生产,调整大豆进口结构,进而改变世界大豆贸易格局,最终对世界大豆种植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其次,国家重视大豆产业,粮食安全问题被摆在突出位置。 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大豆种业是中国种业之痛,大豆及其产业链已经连续三年被写入一号文件。 2021年1号文件提出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带头人”,政策关注从单一种植环节转移到全产业链。 最后,国内高蛋白大豆市场需求大,四川大豆前景广阔。 近年来,由于国内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蛋白饲用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四川省凭借优质的高蛋白大豆(大多数品种蛋白含量在45%以上,部分品种蛋白含量达50% ),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四川大豆生产优势指数不断上升。 2008年以来,四川成为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省份。 具体来说,四川省大豆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18.74万hm2增加到2019年的42.43万hm2,产量从2001年的30万t增加到2018年的89万t,大豆总产量跃居全国产量前三。 根据2019年大豆振兴规划,西南大豆产区将成为重点发展区域。
03
四川大豆育种存在的问题3.1偏重“三杂”育种,大豆育种投入不到四川是全国种业大省,但发展不平衡,大豆育种投入相对较少。 随着种业行业市场化运作,受趋利等因素影响,对以大豆为主的“三杂”作物以外的农作物育种重视程度较低,大豆育种发展投入不足。 四川省稳定从事大豆科研的公司只有6家,科研人员不足50人,没有建设大豆制种基地县,良种种子繁育低级规模小,大豆种子生产基地数量少,面积几乎没有超过1000亩,大豆良种繁育没有政府补贴。 3.2育种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目标品种的四川大豆育种存在产业链上下游脱节的情况。 四川省近40年的大豆育种研究中不断推出大豆新品种,但许多大豆品种育种实验存在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共性问题,大多数育成品种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存在一定障碍,不能满足市场对大豆种类的需求。 同时,品种培育缺乏目的。 四川主要栽培品种仍以晚熟为主,收获期易与阴雨天气叠加,影响大豆品质和作物后茬联系; 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川东丘陵地区,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70%以上,耕地多为旱地,机械化程度低,缺乏适宜的机械化品种; 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四川省大豆种植都以缺口栽培为主,但现有品种培育不能满足缺口栽培的需要。 3.3大豆种子企业发展严重滞后大豆育种仍以公益性育种为主,商业化育种程度较低。 据统计,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业种子需求量为77万t,而大豆种子规模缺口达到42万t,农民改种率仅为45%。 种子均价仅为6.8元/kg,不到商品大豆价格的3倍。 同时,培育新品种时间和资金投入较大,四川大豆育种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持,种子企业投入意愿不高,大豆育种工作以公益性育种为主,主要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体,民营企业参与意愿较低。 此外,大豆种子企业占比低、规模小、实力弱、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引领发展。 目前大豆种子繁育主要由小型大豆种业公司各自独立开展,繁育过程中无政府经费支持,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研发创新能力弱、发展速度慢,极少种子企业建立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大部分仍有品种采购种子基地建设滞后,大豆原种、原种基地不足; 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不完善,市场不集中,经营主体小而分散,营销环节多,科研院所开发的高产优质品种难以规模化、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推动产业发展作用不够。
04
促进大豆种植业振兴的对策建议4.1促进大豆商业化育种发展加强分工合作
促进四川大豆商业化育种发展,加强商业育种和公益育种合作,有利于提高大豆育种创新研发能力,加快大豆新品种培育和推广。 种子企业公司作为育种的主要主体,加强大豆种子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公益性育种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创新机制,培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且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大豆新品种。 推进种子企业与育种单位合作项目,搭建大豆育种研发平台,加快大豆育种基础数据、资源、人员、实验平台等共享,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公益性机构开展大豆品种研发、材料创制、育种方法和技术创新、 完成新基因挖掘等研究性工作,种子企业负责大豆新品种田间试验、报审、市场推广等商业化工作,优势互补、人才联合培养,建立科学、人才联合培养4.2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大豆新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四川地区气候、光在育种研究过程中,针对四川省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生态系统所带来的生产上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市场对食用大豆的多种需求和对高蛋白饲养大豆的高需求,进行了大豆品种的创新培育。 大力推广适合与耐荫大豆间作的新品种; 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充分开发利用大豆种质资源,推广高产高蛋白饲料新品种,促进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提高。 培育适宜有机化的大豆新品种,提高四川地区大豆机械化程度,加大农业收获环节农机购置补贴。 4.3建设引领者,推进大豆种子企业建设当前,国际、国内种子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大型种子企业急需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金、资源,四川大豆种子企业急需培养引领者,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科技立项等形式加大种子企业大豆育种支持力度,推动政府牵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搭建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优势科研机构合作,组建与科企相结合的现代育种团队。 并创新整合分子标记、基因定位、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等技术,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推动种子企业育种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提升。 由省主管部门牵头,选定有实力的种子业公司,积极加大对主要进行大豆育种的种子企业扶持力度,推进大豆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种子业资源,建立高效的大豆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具备“育繁促一体化”的大豆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四川大豆产业振兴。 4.4保障大豆种植业发展,健全种子售后服务体系,将为大豆育种基础性研究和重点育种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实施大豆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扩大四川省大豆种植大县奖励范围,加快大豆种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制定重要品种研发和推广后配套政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公益性科技研究与商业性开发之间的利益,调动种业创新积极性,提高大豆品种权保护力和商品化率。 健全大豆种子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农户在优质大豆种子中的应用,提高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大豆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 END -
编辑|木子
复查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农富通西部公司,转载需注明出处#农业###种业##四川##云南##贵州#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