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红网时间常德3月10日电(记者张勇军通讯员李霞)石门县由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与村干部包小组建立“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常态化耕地开垦管理监管机制,细抓、实抓、严抓耕地开垦管理。
治理前
统治时期
治理后
在全县大力宣传弃荒管理的同时,引导农户自主管理、推进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配合管理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效。
县夹山町三板桥区81岁的周彩堂老人家有3.43亩水田,10年前租给别人种了绿化树,承诺租期10年。 但是这几年,这位种植户疏于培管,这块租来的田地荒废了。 周彩堂以前在电视上和地区干部说:“田地种粮食作物。 我听到他说:“不能种其他作物。” 他计划在租期结束后收回田地,砍掉绿化树,结束耕作,搬到粮食生产大户吴志国。 我看到周彩堂在田里整理枯枝,很快他就会挖机器,挖树口袋来耕田。 周彩堂开玩笑说:“我儿子在学校教书,我当爸爸还不听话吧? 而且有粮食就好了。 ”一席话引起了大家的喝彩。
治理耕地撂荒的最有效方法是推动土地流转。 蒙泉镇白洋湖社区几年前招商引资,流转131亩土地种植特色果蔬,由于经营不善,土地荒废近两年,田里长满了单人杂草和灌木。 2021年3月,镇政府确定石门县双龙粮油专业合作社接管经营该企业土地流转,先行垫付了该企业拖欠的农民土地流转费。 交接后,石门县双龙粮油专业合作社用4台挖掘机进行开垦,连续工作20多天,整理成高标准农田,当年种了一季优质水稻。 131亩改种后农田平均亩产水稻550公斤,产值近20万元。
有些荒地位于山林深处,往往只有狭窄的道路,复工难度很大。 易家渡镇塘上铺村碗儿峪两侧山坡上,原住着三户人家,由于道路不通,居住条件差,这些人家已经搬来这里住,耕地荒废了十多年。 2021年在镇里摸排发现这里时,发现田地里杂草丛生,有很多直径8厘米左右的杂草。 为了让耕地恢复耕作,在镇上投入了5万多元,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劈山修路,播下了紫云英的种子,15亩田里的紫云英现在微红。 村支书杨其洪说,我们村整治弃耕50多亩,其中30多亩由村集体种植,玉米、大豆等耕地作物复合种植,全村基本实现“零耕”。
2021年,全县有荒地1.99万亩,治理复垦率达84.2%。 石门弃耕地管理是全省15个先进县之一,也是常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