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文/羊城晚报老媒体记者李钢图、视频/羊城晚报老媒体记者周威麦宇恒
正在加载视频.
10月25日,记者在清远市英德市九龙镇千亩大豆繁育基地看到,随着大豆收获机的轰鸣,该基地一期“华夏9号”“华夏22号”两个品种开始收获。 据介绍,该基地种植大豆1200多亩,预计亩产200公斤左右,收获的大豆不仅为基地明年规模化种植预留种子,而且可为华南6省区提供优质大豆种源。
规模:明年将达到5000亩
广东省花生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程艳波介绍,“华夏9号”是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早熟,蛋白质含量达44.35%,脂肪含量达18.08%,非常适合豆制品加工,是韶关、清远和罗定多家豆制品加工企业的而“华夏22号”为中熟品种,产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为41.47%,脂肪含量为20.43%。
这两个品种耐荚炸,适应机械收获; 另一方面,当地的青豆品种容易炸荚,不能机械收获。 大荚变黄后,必须人工及时收割脱粒,人工投大。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减少人工投入。
列侬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列侬联合公司)总经理徐玲表示,列侬联合公司是一家由当地农业巨头组建的企业,采用列侬带农务农的“公司网点-农户村集体”合作模式,由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他表示,在九龙镇府等单位的支持下,放弃荒地复耕,开展华夏大豆种植示范和良种繁育。 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繁种,为明年规模化种植做准备。
“从目前情况看,1200亩种植面积,无论治理还是收获,都取得了预期效果。 ”徐玲表示,今后还将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在九龙镇发展“春玉米夏大豆油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栽培规模将达到5000亩至7000亩左右。
联动:为华南六省区提供种子
据了解,广东不是大豆的主产区,但是世界大豆的主消费区,粮食、饲料两种每年使用的大豆数量都在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广东种植的大豆品质优良,深受加工企业欢迎,一般每斤大豆至少能生产10元的产值,因此价格大大高于北方大豆。 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同时种植大面积幼龄茶果树、甘蔗、木薯等间作大豆,春玉米弃夏大豆,荒地复耕大豆等。
今年8月,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建的首期清远千亩大豆繁育基地在英德市九龙镇启动,将为2023年华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服务乡村振兴。
野生大豆起源于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二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是栽培大豆的近亲祖先种,具有重要的抗逆性、抗病性、高蛋白等优良基因性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广东英德是中国大陆野生大豆最南端的交界地,不仅保留着低纬度带的野生种质资源,而且继承了上千年的大豆种植习俗,保存着丰富的豆制品文化,2022年清远市英德市九龙镇(豆腐)被列为省级“一镇一业”专业镇。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年海教授介绍,这千亩繁种基地首先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华南6省(区)大豆种植区提供优质大豆良种,发挥大湾区种业、工业、商业核心动力培育、繁、推、产大华南区南方大豆
吉利:“南方大豆”30年磨剑
记者了解到,华南农业大学从1994年开始组建大豆项目组,重点是热带亚热带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育种。 28年来,该项目组已聚集国内外10000余种大豆种质资源,培育出5000余种中间材料,2006年-2022年共审定大豆新品种40个(次),其中国家审定20个,广东审定6个,广西审定8个获得农业农村植物新品种权39项; 这些品种质量优良,最适合豆制品加工。
一代、二代、三代品种,彰显品种优势。 热带亚热带地区自2006年以来,先后审定出华夏6号、华夏3号、华夏9号等第一代高产优质新品种,华夏6号和华夏3号被列为农业农村农业主导品种,华夏9号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总体产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5年审定第二代品种如华夏10号,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白粉病、耐酸铝低磷,高产稳产,在华南地区具有广泛适应性,是划时代的品种。 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通过福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9、2021、2022年成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022年成为农业农村农业主导品种。
2022年华夏10日列为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国家区域试验对照种、福建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对照种; 2016年在广州高产展示,平均亩产265.21公斤; 2017年在福建省清流县百亩示范,平均亩产191.76公斤。 2019年广西河池市都县高岭镇单产测定,平均亩产216.6公斤。 2020年广东省英德市沙口镇示范高产,平均亩产289.03公斤。
2020年通过第三代品种如华夏14 (国家审定)和华夏21 (国家审定)和广西审定,华夏14个品种集中了巴西品种高产基因)长童期j基因)和国内品种高蛋白基因,老挝亩产313.0公斤华夏21是高异黄酮品种,异黄酮含量为5181.60 g/g,在广西夏大豆区创下亩产320.3公斤的记录,2021年在巴西隆平试验基地试验,平均亩产342.2公斤。
突破:实现“北豆南移”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反应非常敏感,因此,我国大豆主产地一直在北方。 如何发挥华南地区光、热、水等环境资源优势,实现“北豆南移”?
记者了解到,巴西大豆发展的成功经验选育了渗铝低磷土壤长童期大豆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应用,使巴西成为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单产世界第一。
长童期性状是热带大豆发展的基础,但相关基因一直没有克隆和验证。 华南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深圳市华大农业应用研究院联合攻关,利用全DNA测序技术和高密度遗传图谱,率先定位和验证了热带大豆发展的关键基因长童期基因j,揭示了低纬度短日高温地区大豆长童期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相关研究结果
长童期基因j的定位和验证作为“适应热带地区大豆的分子遗传基础”的重要部分,被选为农业农村部发表的《2017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该研究成果为南方大豆重要性状和分子育种改良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也被农业农村部张桃林副部长列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的五大重要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王应祥教授团队在长童期基因j突变的背景下,利用化学突变,获得了新的突变体eoj57,可以适应更低纬度的栽培。 这一重要进步,让“北豆南移”的梦想成为可能。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pai.ycwb.com )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吴瑕
校对|朱晓明
编辑: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