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正在加载视频.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3日报道,金秋时节,省黄三角农高区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已经成熟,滨海盐碱土壤,曾经寸草不生,如今呈现丰收景象。 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一下山东省盐碱土壤上生长的高产作物。
“齐黄34”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大豆新品种。 是我国唯一跨22个纬度生长的品种,在3盐碱土壤上亩产达302.6公斤。 覆盖全国多个大豆产区,年推广面积超过400万亩,“齐黄34”在山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将山东大豆产量从180公斤左右提高到196公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的耐盐优质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于10月27日在山东东营完成了高产稳产。 亩产505.1公斤,外观质量和加工质量达到优质大米一级标准。 测定专家认为“盐黄香粳”集耐盐、优质、高产为一体,能适应含盐量6~ 8的盐碱土壤和微咸水灌溉。
在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含盐量为5的中度盐碱土壤上,新品系马铃薯表现优异。 亩产达3032.47公斤,创中度盐碱土壤单产纪录。
在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藜麦种植创新与产业化开发平台上,经过3年的试验探索,两个藜麦品种亩产分别达到340斤、380斤。
近年来,山东依托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平台,聚焦种质资源攻关,改良盐碱土壤转化为改良种子适应盐碱土壤,盐碱土壤逐渐“变身”为稳产增产的新粮仓。
闪电记者张聪王曼一编辑张洁报道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