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6月8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公布《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并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并遵照执行。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认为,这是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国内a股市场,大北农( 002385.SZ )等转基因概念上市公司9日开业活跃。
目前,国内市场种植的大豆、玉米均为非转基因品种。 但近年来大豆进口量达到1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玉米进口量也显著增加。 而且进口的大豆、玉米多为转基因品种。
近年来,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业内看来,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路径,有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转基因安全证书,一个是转基因品种审定。
2019年12月30日,农业和农村科技教育司发布公告,公布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192个植物品种目录。 除转基因棉花品种189个、转基因大豆品种1例外,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国产转基因玉米品种2例。 这是继2009年农业部向国产转基因水稻、玉米颁发生物安全证书之后,10年来首次在主粮领域向国产转基因作物颁发安全证书。
此后,国产玉米、大豆品种连续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据浙商证券研究所统计,2019年以来,国内共有14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其中,玉米11个,大豆3个。
2021年,无论是转基因产业化试点,还是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公开征集品种审定意见,我国都在稳步推进。
在中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背景下,2021年,农业农村对转基因大豆、玉米进行了产业化试点。 农业和农村部政府表示,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这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试点迈出历史性步伐。
2021年9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印发2021年修订的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2021年12月6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2022年1月,农业和农村部发布了最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经过转基因安全证书、转基因品种审定两个重要环节,种业企业必须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书,才能最终上市。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前面两个关键环节取得进步后,获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书将水到渠成。
此次明确制定品种审定标准,意味着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乐观预计,“最早今年内,最晚在2023年前后,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市销售合法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转基因玉米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中,“抗虫性”提到了“草地贪婪夜蛾抗性”。 室内人工接虫鉴定(叶)靶标害虫6天死亡率) 90 ); 另外,在对象生态系统区,田间人工接虫鉴定(叶、果穗)达到较高的抗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从实验效果来看,转基因玉米品种在防治草地贪婪夜蛾方面比使用农药效果更好。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