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春夏之交,生机盎然,达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达州市达川区茶果站长王明也随着季节的脚步,前往达州市达川区田间地头。 在那里,他的知识变成了金色的“创意”,在那里,乡村成了他的大礼堂,他教的栽培技术成就了农民的金色梦想。
播期必须在4月15日结束,玉米带状大豆采用“2.3”栽培模式,每2.6米开一筐,玉米2行,大豆3行,玉米行距40厘米,株间30厘米,栽2株,玉米和大豆果树和大豆间隔1.4米,根据情况种2-3行大豆。 大豆植株,行距相同……”“鸟害、草害防治同步加强……”今年3月,王明在达州市达川区景市、平滩、百节、双庙、赵家等乡镇举办的大豆种植主题今年以来,达州市达川区种植玉米、幼龄果树等王明3月以来到各乡镇传授栽培大豆技术,共举办8场专题讲座,印制材料500余份,田间技术指导20余人,参加人员200余人。
柑桔改为“金橘”、“柑桔”是达州市达川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如何更好地发展柑橘产业,增加种植户“果园”? 如何更好地改良柑橘品种,做好大众的“果盘”……”“推进柑橘品种改良,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柑橘产业竞争力、提高柑橘生产效率、振兴农村的迫切需要,加强品种改良,适应适宜、适应能适应柑橘消费结构的新形势……”王明走到哪里都向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反复强调改良柑橘品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先后到达州市达川区石桥、石梯、桥湾、管村、龙会、渡市等乡镇做柑橘的改植、补植、新植等工作重点抓好补芽肥、改萌后及时选膜、防治红黄蜘蛛、蚜虫等病虫害、春梢适疏枝等技术指导,已改良1500亩,补植1500亩。
把茶叶复原成了“金叶”。 “七十年代,我区集体大力发展茶产业。 茶园面积一度达到3.48万亩,干茶产量平均年产0.104万吨,培育出“平顶碧芽”“千口银针”“铁山剑眉”“米城银毫米”等茶品牌。 其中,培育《铁山剑眉》、《米城银》等茶品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茶园因无人管理,约10000亩茶园被废弃……”王明在谈话中对达川区茶叶产业辉煌时代的感慨和对废弃茶园的惋惜。 使废弃茶园恢复生产,茶园变成“金山银山”,茶树变成绿色“摇钱树”,有效提高茶农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在他的建议下,达州市达川区茶果站引进业主,采取“业主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业主流动”等经营模式,逐步恢复达川区大堰镇铁山村、金黄村等有50多年历史的2000多亩废弃的老茶园的生产在他的带领下,废弃茶园恢复生产,一片片的茶绿色带给当地农民“金叶”的希望。 王明作为达州市人大代表,胸怀人民,用他掌握的知识指导群众,点对点传授农业技术知识,用他所掌握的技能服务人民、回报人民。 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当选人大代表时所作的“人民选我为代表、选好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文字来源:张学琴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