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四川在线记者蒲南溪
“350粒”“226粒”“109粒”……
10月17日初秋普降小雨,南充市农科院邀请省内外7名专家学者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任务——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项目成果进行现场生产测试。
南充市农科院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体系的重点任务,我院承担的“南方大豆新品种培育”工程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的重点专项。
“经过专家测定,采用在西充青狮镇推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模式作为大豆模式,农业部主导品种南夏豆25亩产173.04公斤,10亩亩产144.3公斤,比大面积生产增产50%以上”
“在中文成开展的230亩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复合栽培模式,玉米平均亩产597.5公斤,大豆平均亩产92.57公斤,其中高产田块获得玉米大豆复合亩产696.77公斤
“目前,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4亿亩左右,我国大豆需求量1.2亿吨,而产量1千万多吨,进口比例达到85%。 我国大豆缺口巨大,已经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说:“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和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严重蔓延,中国大豆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国内生产需求缺口巨大,是我国开展玉米大豆复合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的国际背景和迫切现实意义。
为了提高大豆的自给能力,近年来中国实施了大豆振兴工程,每亩政策补贴150元。 国家大豆育种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邢邯教授说:“良种良技创新发展,增产增收的大豆成果,将激发农户参与种豆的积极性。”
“南充的秋天多雨,不要看天气变冷。 这是适合大豆生长的自然环境。 ”华南农业大学年海教授测量组长表示,南充乃至四川下半年的天气特别适宜耐寒、耐寒、抗病大豆生长,四川大豆种植面积全国第五、南方地区第一,对确保我国高蛋白食用大豆充足供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玉米间作大豆模式,玉米可以接收更多的太阳能养分,”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乔宋博说。 试验表明,间作套种技术可以使玉米在不减产的情况下,亩产多增200-300斤大豆,实现了玉米大豆高产高效,同时大大扩大了我国大豆种植面积。 该技术模式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