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我老家在东北。 从小在东北长大。 当然是吃东北米长大的。 东北大米很好吃。 特别是这几年,大家熟悉的五常大米,到处都是。 工作后,我也南出北闯,大部分时间在南方学习生活。 各种市场和超市卖的也是东北米。 看来东北大米已经飘香到全国各地,全国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欢吃,老百姓的口袋不是随便掏的,商人也觉得有利可图才卖东北大米。 市场的需求决定一切。 在南方工作和生活,南方很多地方的大米也尝过,但我不能说不好吃。 尝过之后,我觉得我们的东北大米更好吃。 籼稻、长粒香米等也吃了很多,但没想到总是像我们东北大米那么软和甜。
广东人做的煲仔饭,喜欢用长粒香米,觉得还不错。 另外南方很多大米粘性不好,所以做炒饭是个不错的选择。 煮饭做饭还是喜欢用东北米。 目前泰国的长粒香米,以及印度、越南、缅甸的长粒香米在南方很多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很多超市都有卖,喜欢不同口味的人选择比较多。 也有人问,东北米有那么好吃吗,全国各地都在卖东北米吗,只有使用杂交米的品种才能得到那么高的产量吗? 因此,我也问过有关专家,专家说得有道理,也很严格。 专家说,我们现在种的水稻,都是杂交大米。 因为各个品种都是杂交选育的,在实验室、试验场不断选育、择优。 只要人类种一天水稻,这个过程就不会停止。
但在全国人民的认识中,杂交米是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水稻,这是狭义的理解。 这种杂交大米主要在南方一些地方种植,主要特点是产量高,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口感差。 杂交水稻种植的大米主要用于粮食加工。 例如,酿酒酿醋、制作米粉、制作大米加工食品等。 那么东北米是什么品种? 东北米大部分叫粳稻,出来的米叫粳米。 据专家介绍,东北各地栽培的水稻其实也分为很多亚种,育种专家为了适合当地的栽培条件,特地培育的。 是的,我来自东北。 去南方闯这么多地方,确实东北米最好吃。 确实,现在我们做饭吃的是东北米,一定不是混合米。 要说具体是什么品种,那就太麻烦了。 黑龙江的、吉林的、黑龙江五常的和黑龙江兴凯湖的、吉林辽源的和吉林延吉的、辽宁盘锦的和老宁丹东的,可能都不是同一亚种,但大部分是粳稻。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 东北是什么时候种植稻谷的呢? 确实,东北稻种的时期是清朝中后期,那时是小规模栽培,大规模栽培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一件历史性的事情,很多人可能都很清楚。 清朝时东北是满族的龙兴之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龙兴之地,清政府不允许关中的汉族移居东北。 东北地区在汉族大规模突破关东之前,整个东北地区,包括外东北地区在内,长期以来总常住人口不足100万人。 而且在此之前,东北地区的原住民既不是草原民族,也不是渔猎民族,所以既不是放牧,也不是捕鱼,很少能耕田。 也就是说,没能说是农业。 因此,广大的东北地区的全面开发还是从关内人士突破关东开始的,东北地区的全面开发时间不多,从清朝突破关东的时候算起,也不到200年。 关内汉民大规模东渡关东后,开垦土地,也种不了水稻,种的是小米、高粱、大豆、玉米、红薯、土豆等,小麦也很少种,几乎没有水稻。
据说在东北最先开始种水稻的是朝鲜族人。 甲午战争后,日本将朝鲜半岛强行划入日本版图,朝鲜人民不堪日寇的各种剥削和剥削,不断反抗,各种反日组织在朝鲜半岛无法生存,许多朝鲜族移居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朝鲜民族在朝鲜半岛的时候就开始种水稻,所以他们移居东北的时候,把种水稻的这个技能带到了东北。 目前辽宁丹东离朝鲜最近,靠近鸭绿江,气候条件比较接近朝鲜半岛,朝鲜移民开始在这里尝试水稻种植。 由于移民数量少,也没有水稻栽培的传统,所以是小规模的播种,不会成为气候,应该是一个开始吧。 经过多年选育,积累了当地栽培经验,沿辽河平原今盘锦一带,再沿鸭绿江而上,到达今吉林延边一带。 这些地方也是东北地区的早期水稻种植地,规模也不是很大。 这个时候,中国关内的很多移民已经来到了东北。 这些移民也以山东、直隶(也就是河北)、山西以及河南这中原地区的移民为主,他们那里都是农田,水稻也种不上,给东北带来了他们在老家的种植传统和种植经验。 东北大规模土地开发的结果,东北大地上种满了玉米、高粱、大豆、小米等旱地作物。
满洲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 日本拓殖团的日本人和日本兵喜欢大米,所以在他们占领的地区种植水稻,一部分自己吃,大部分作为军粮交给关东军。 实际上面积也不大,据考证不过几十万亩。 相对于现在东北几亿亩耕地,这点耕作面积根本不值一提。 解放后,国家开发北大荒,形成北大仓,也很少种植水稻,基本上以大豆和玉米为主。 这个时候,还有东北米。 那时的东北大米也在东北栽培,但在辽河平原。 由于辽河平原地处较南,湿热条件适宜种植水稻,解放后长期以来的东北大米就是辽河平原的盘锦大米。 黑龙江、吉林等大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原因,水稻还几乎不可能种植。 现在大家吃的五常大米,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后开始种植的,要感谢全球变暖。 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选育适合寒冷地区的水稻品种,并在此后成功进行大规模试验,在黑龙江、吉林等寒冷地区大规模种植水稻。 关于品种,只能说有中国本土的品种,有朝鲜人带来的品种,有日本人带来的品种。 关于具体的那个品种,谁也不能说。 也是育种公司培育的,或者是这些品种杂交产生的新品种。
所以,现在我们吃的东北大米也是杂种,但不是杂交水稻。 因为这个品种适合东北的气候,所以逐渐形成了味道独特的东北米。 当然,现在我们说的东北大米也不是一个品种,而是多个品种,适应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不同地方的气候和水土特点。 因为很多人一提到东北,就觉得是同一个地方。 作为东北人,我告诉你,东北从最南端的大连到最北的漠河,2000多公里,比北京到上海更远。 回到问题的根源,为什么东北的大米这么好吃,不仅在东北,在全国各地也这么受欢迎呢? 我认为有以下特征。 第一,是因为品种。 也就是说,前面提到的粳稻适合在东北这片土地上生长。 其次,东北是黑土地,高强度开发也就是建国后这几十年间,黑土为稻谷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和各种矿物质,当然也含有风味物质。 第三,水源、东北的河流也流经大面积的黑土地,带来各地的矿物质堆积在河流下游的平原上。 第四,气候。 这是众所周知的,东北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但无霜期稻谷生长充分成熟,相对于南方,东北稻谷生长期较长,有利于优质稻谷,即风味物质和味道的积累。 第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也有利于风味物质沉淀,口感更好,味道更好。
所以,大家在吃东北大米的时候,要感谢辛勤务农的东北老农。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