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2020年,包头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面积达2.4万亩,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2021年,实现五个重点农牧业旗县区全覆盖,总面积达到4.5万亩。 玉米、大豆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0-850公斤和80-100公斤,实现玉米不减产、大豆净增收,亩产增加300元以上,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总局肯定
今年包头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实现五大重点农牧业旗县区全覆盖,面积达4.5万亩,居全国首位。
2018年,为了加快包头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小市向农业强市转型,我市在内蒙古率先引进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在东河区沙尔沁镇小巴拉迪村试种示范田500亩。 2019年扩大到土右旗三个镇示范推广1680亩。
两年的实验模型,效果明显。 玉米、大豆平均产量分别达到820公斤和82公斤,玉米亩产与包头市大青山山南地区纯玉米持平,82公斤大豆净增,真正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净增大豆产量的目标,包头按每公斤大豆6元的市场价计算,新增成本130元,示范田纯增收362元。
在实践和尝试的同时,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具有结构调整、轮作、地力提升、减肥药、节水节水、提质增效等多种优势,可实现一田双收、一技多用、粮豆轮作、营养结合。
包头市一直在探索适合当地种植方式、种植品种、间作需要的农机。 在栽培模式上,根据山南山北的地理气候条件,主要推进“22”“23”和“4 4”模式,即两行玉米、两行大豆、两行玉米、三行大豆和四行玉米、四行大豆。 其中,因地制宜推广的大豆穴内多加粒,成功解决了板结土壤出苗率低的问题; 地膜覆盖,解决玉米、大豆除草和干旱地区保温保湿问题; 推广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适时追肥山南地区推行的“22”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玉米边疆游优势; 山北地区推行的“4 4”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同时,选择了适合当地的玉米品种20多个,选择了耐遮荫、适合当地积温条件的大豆品种10多个。
玉米间作大豆新农艺在包头落地和本地化成功,特别是在积温1800-2200、降雨量200mm多的山北地区试种成功,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采用新农艺积累了经验,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为促进农村振兴提供了“包头方案”
在政策引领、引领、上下联动、技术交流“组合拳”的加持下,2020年我市推广面积达到2.4万亩,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2021年,实现包头市五个重点农牧业旗县区全覆盖,总面积达到4.5万亩。 玉米、大豆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0-850公斤和80-100公斤,实现玉米不减产、大豆净增收,亩产增加300元以上,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总局肯定。
为加强专业知识储备,提高技术服务水平,12月27日,市农牧科技研究所举办了“包头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培训班。 市农牧科技研究所粮食作物推广中心主任日格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并对该技术各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说明。 通过培训,20多名技术人员掌握了技术要领,加强了专业知识储备,提高了技术服务水平,为明年全市示范推广该技术,建设示范区,更好地服务种养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包头日报社记者张建芳; 实习生:刘欣妍)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