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在黄淮地区进一步提高大豆单产和质量,增加社会效益,要采用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改善大豆光、温、水、热、肥等生态条件,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进行产业化生产,促进大豆生产快速发展。
一、黄淮区生态优势与优质高产栽培原理黄淮区是温湿气候和寒旱气候过渡区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雨热相同的季节,降雨适中,主要集中在6-8月,大豆生长发育对光、温、水的需求和大豆优质高产栽培的基本条件在合理利用和适应自然条件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改善大豆生长所需的光、温、水、热、肥等生态因子,促进大豆生理生长
工艺充分发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品质遗传,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说明黄淮地区光、热、水、肥、土等生态条件不仅能统一形成高蛋白和高产性状,而且解决了抗病性和稳产性问题,有利于高产优质栽培。
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1 .科学选地、深耕、细耙
合理轮作推迟,避免沉重、欢迎; 选择地势平坦、易灌溉、肥力中等、无污染的地块。 深耕细耙,耕层25厘米左右,平整耙,达到上虚下实,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
2 )重施底肥,按氮、磷、钾合理配比,促中耕前科学使用有机肥15000kg/公顷,增加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环境。 氮(磷)钾配比)2:4:1)施肥时,尿素105~120kg/公顷,磷酸一铵375-450kg/公顷或磷酸二铵180-210kg/公顷据报道,施硼肥一般为硼砂7.5kg/公顷,增加蛋白质含量5.2%~6.9%,缺硼则减少蛋白质含量7.3%。 分枝期和初花期要看苗期走势,科学调控,为中期生长和后期丰产奠定良好基础。 苗弱时及时追肥浇水,追肥尿素75kg/公顷; 苗期繁荣应加以控制,浅中耕3-5厘米,可伤部分表层细根,促进根系下根,控制上部徒长,或缩节胺茎叶喷洒控制长度,防止倒伏; 后期缺肥时喷施p、k、b叶面肥。 目的是满足大豆各时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也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3 .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品种
一是选择质量优良、蛋白质含量45%或脂肪含量222%、或蛋白质脂肪总含量263%、符合国家优质标准的品种,有利于产品的加工利用。 如豫豆22、豫豆17、豫豆19、豫豆25等二个品种,选择有限荚习性或亚有限荚习性,叶形小,利于通风,株高中等( 60(80厘米),分枝3(5个),单株荚50(60个),荚当三、百粒重18-20克,中粒,种皮黄,光泽度好,商品性好,有利于一次播种全苗,为丰产奠定基础; 四是选择抗花叶病毒病、抗倒伏、抗裂荚、底荚高度适中( 25厘米左右)、适宜机械收获、规模化生产的品种。
4 .种子处理
在选择优质高产品种方面,播种前首先要精选种子,晾晒,提高发芽率。 同时清除病杂粒,保证种子纯度。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包衣种子,适乐时或拌入德国(拜耳)立克秀练种剂10克、大豆种10-12公斤,保证全苗。 对未经包衣处理的种子进行药剂和微肥( b、Zn )混合拌种。
5 .起垄栽培,及时早播,合理密植
采用畦田栽培技术。 种稻隆有以下优点。 一是有利于田间通风,提高光能利用率。 二是造垄可以增加表面活土层的40%左右,便于注入和排水,节约30%-40%的水,解决了平茬灌水板结的弊端,在抗旱的同时有利于根系下生根,促进侧根发育,防止倒伏。 三是实行集中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四是降低成本30%左右。 起伏方法为:起垄宽0.45米、高0.10~0.13米、起垄间隔0.35米。 大豆到垄的距离为0.06米; 垄上大豆行距(窄行距) 0.33米; 行间(宽行间) 0.57米。
及时早播,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 6月10日前进行嫡出种,播种量为75kg/公顷。 垄面种植两行大豆,行距0.33米,株间0.15米,密度15万株/公顷左右; 别忘了密度不能太大。 通风不好,植株倒下,产量下降。 因此必须合理密植,充分发挥单株个体作用,为优质高产奠定物质基础。
6 .普及化学除草技术
播种后出苗前使用50%乙草胺750毫升/公顷,或出苗后杂草2-3叶期使用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10.8%高效覆盖草能乳剂450毫升/公顷,每750公斤水中平均最佳用药时间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或阴天。
7 .花英期和鼓粒期早浇水
分枝期旱浇水,有利于单株分枝; 花荚期旱浇水完全可以满足大豆生长和开花对水分的需求。 鼓粒期对水分需求最敏感,旱时浇水,必须满足鼓粒需求,提高百粒重。 实验表明,干旱缺水时,百粒重下降1/4左右,雨水光照充足时,百粒再次增高1/4左右。 浇水提高百粒重是高产的关键。 此外,鼓粒期温度高、湿度大、温差小,有利于蛋白质形成。
8 .及时防治病虫害
坚持“防治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协调应用,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 使用低毒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保证种子质量安全。
防治化学虫害,一是7月上旬用阿奇霉素防治豆秆黑潜蝇,防止为害和倒伏; 二是花荚期300毫升/公顷氰戊菊酯乳油300毫升/公顷的敌杀对水375公斤,喷施两次,防治荚蜈蚣、食虫等害虫,减少虫饵率,提高种子商品性三是雨湿年注意病害发生,旱年中后期用蜈蚣灵或盲蜡对1200毫升/公顷水速灭750公斤左右,均匀喷雾防治豆粒蜻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叶片光合作用
总之,优质高产品种必须采用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即品种优化、栽培区域化、栽培标准化相结合,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结语的内容在此分享结束。 我觉得有用。 请在下面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谢谢你帮我读。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