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在杨文钰(右)仁寿示范基地考察大豆生产情况。
四川省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佳文/图
11月2日至6日,金堂、仁寿、中江等区县迎来风尘仆仆一行。 带队的有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专家领导小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
今年,农业农村首次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四川省承担310万亩,最终全省完成375.4万亩。 现在正好是大豆的收获季节。 从北京回到蓉后不久,杨文钰马不停蹄地辗转省内多个区县,了解大豆生长情况。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
成功抵抗一定的自然风险
杨文钰此次调查的第一站是金堂县,考察点之一位于该县竹篙镇凤凰社区16组的浅丘山包。
在这里,几十亩地在玉米上种大豆。 放眼望去,玉米枯萎了又黑又干,仿佛已经收获完毕。 另一方面,旁边的大豆做了一捆豆荚,拨开了黄绿相间的豆壶。 里面的豆子颜色黄,结满了果实。
“今年,在这样的地块上几乎不收夏玉米,但大豆可以活很多。 ”金堂县农业和农村局粮油产业站长杨洁篪介绍,2022年,金堂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2万亩,实际推广面积达5.1万亩,许多这样的荒坡已被开发利用。 但7、8月持续高温干旱,再加上新开垦的土地又薄又瘦,种植的玉米不幸旱死,只有大豆有一定的收获。
“这充分说明大豆苗期抗旱性非常强,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民可以抵御一定的自然风险。 ”看着枯萎的玉米茎和“只结一点点”的大豆,杨文钰又遗憾又高兴。 他蹲下身子捡起大豆,数了数上面的籽粒数。 “1、2、3……76粒,也受到干旱的影响,真好。 来看看整体情况吧。 ”
"该亩有效株4632株,单株粒数76粒。 经计算,亩产大豆65.8公斤。 》现场测量、计算后,四川农业大学刘卫国教授报告了一系列数据。 “按亩产100-150公斤计算,这远远达不到啊。 ”杨文钰听了,抬起身子仔细观察,很快发现有“核心”的——“玉米行间太宽”。
“种植不规范、技术不足,是目前我们常见的现象。 ”杨文钰说,玉米和大豆同季种植作物,但存在“争地”的矛盾,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就是要做到“玉米不减产,全年多收豆”。 该技术的核心是密植玉米带和大豆带交替复合栽培,通过高差组合空间分异,最大限度发挥玉米边际优势。
干旱对夏玉米影响很大
大豆的总产量不受影响
随后,记者跟随杨文钰一行来到仁寿县粮食园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
“2007年,我们在这里开始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的农业试验。 今年虽然旱得厉害,但对产量有信心。 ”杨文钰指着眼前一大片高标准田,这里的玉米已经机收,旁边的大豆长得密密麻麻的。
玉米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小春告诉记者,今年的干旱对夏玉米有很大影响,但在耕作条件好的地块,情况会变好。 “以该基地为例,玉米产量与往年基本持平,大豆受旱,生育期推迟,但总体产量应该不会太差。 ”
“大豆的亩产应该平均在120公斤左右。 ”在基地转了一圈后,杨文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依据来源于良好的耕作条件,也来源于适宜品种和技术的引进率高。
“这里种植的‘南豆25’和‘贡秋5号’,是我们主要推广的大豆品种,耐荫、抗旱、蛋白质含量高。 另外,要把技术落实落到实处。 ”杨文钰说,作为团队多年的试点示范基地,仁寿粮食园区内采用标准的“两行玉米加四行大豆”,在拓展荣誉、缩株保密的同时,保证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持平,注重田间管理目前,基地已实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这比人工种植更标准、规范、省工。
“目前来看,今年有考验也有惊喜。 ”考察后,杨文钰表示,2022年农业农村首次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但第一年遭遇“抽检”。 今年的高温天气对夏玉米和夏大豆等作物有很大影响。 但根据团队所知,加强田管,种植规范区域,损失相对较少。
针对一些地方在技术落地执行上不够规范、不够完善的情况。 “完全预料到了。 ”杨文钰说,一项技术要被农民接受,本来需要一个过程。
下一步,将根据调查情况,带队进一步加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开发耐阴大豆品种,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同时,根据区位特点,进一步优化田间布局等核心技术,使技术更加“本土化”“接地气”。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