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作者:忘情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一九四八年九月发生的济南战役,不仅是华东野战军一九四七年“七月分兵”后的首次集中兵力作战,也是两军大决战的序幕。
对华野来说,这个角色不仅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城市攻坚战,而且要坚决屏蔽从徐州北上的蒋军援军,力争在野战中歼灭其中的一部分。 因此,在战斗计划中,总司令部和华野设想了最困难的情况,计划用2-3个月实现战斗目标。
马不动之前,饲料先走。 在战役规划阶段,总指挥部决定协调华东局和华北局,统筹解决华东为主、华北为辅,济南战役后勤保障工作。
一九四八年八月中旬,也就是济南战役开始前一个月,华东局在曲阜召开了济南战役支前会议。 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和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傅秋涛分别在会上发表动员讲话,呼吁华东解放区支前生产并重,实现“构建济南城,解放山东全境”的目标。 会后,华东局、华东军区、山东省联合拿出《济南战役总动员令》,进一步呼吁各级机构、大侠团体和支前组织,积极行动起来,不仅做好动员民工民兵的支前工作,而且动员解放区一切全部劳力和半劳力,包括妇女儿童各级组织也发出一线工作指示,动员群众和机关工作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忘我工作,坚决保障战时民间力量、畜力、军需物资供应,夺取济南战役全胜。
山东支前委组织更加完善,华东局秘书长郭子化和华东军区副总参谋长袁仲贤分设正副主任,下设秘书、政治、粮食、民力、卫生等部门,直接领导指挥各地支前工作。
战前计划,华东局规定的供应标准为:每人每天3斤粮食(每斤16两,其中吃2.5斤,剩余0.5斤作为运输途中损耗)、油5分、盐5分、草料9斤。 一匹马换算三个人的消费量。
由此计算,负责攻打济南城东的第九、第十三、渤海纵队8万人,一天需要烧24万斤粮食、2500斤油盐、72万斤草。 负责从济南城西进攻的第三、第十及鲁中南纵队共有6万人,每天需要粮食18万斤,油盐各1750斤,烧草54万斤。 在南线运河以东负责支援的华野一、二、六、七、十一纵队、晋冀鲁豫第十一、十二纵队、鲁南军区地方武装共计约18万人,每天需要粮食54万斤、油盐各5625斤、烧草162万斤。 在南线运河以西负责支援的华野第四、第八纵队和冀鲁豫独一、独三旅共约8万人,每天需要粮食24万斤,油盐各2500斤,烧草72万斤。 此外,两广纵队、野司直属队及医院转运站共约2.5万人,每天需要粮食7.5万斤,油盐各781斤4台,烧草22.5万斤。
综上所述,参战部队预计每天需要127.5万斤,油盐各13281斤4两,烧草382.5万斤。 一个月所需粮食3825万斤,油盐各39.84375万斤,烧草11475万斤。 另外,华野预计在战斗过程中,将供给俘虏8万人(北线俘虏5万人,南线俘虏3万人)和无法准确估计的数十万民工的粮食,所需数量相当庞大。
在短时间内,要在饱受战争蹂躏的华东地区采购这么多饲料,困难非常大。 华东局根据各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和各部队的位置,决定位于运河西岸的四、八纵及冀鲁豫独一、独三旅由冀鲁豫战勤指挥部负责供应,其他部队由渤海和鲁中南地区分别负责供应。
从8月底开始,山东解放区的人员动员起来,掀起了支前和生产的热潮。 东起海岸,西至运河,南至陇海铁路,北至渤海平原,男女老少奔走,个个争先恐后,决心为解放济南立下汗马功劳。 广袤的田野上,许多翻身农民昼夜突击秋收,进行秋耕,腾出人力支援的空间。 妇女、儿童赶紧淘米、供应军粮,向济南必经沿途进取,村里家家户户清扫院落,准备铺草、烧荒,准备盛水用的釜,准备接待跨境解放军和民工。
鲁中南地区担负了供应前线最艰巨的任务。 沂蒙仅一个分区,就完成了上缴公粮1250万斤的任务,超过了原定任务的四分之一。 滨海地区也及时完成预征任务620多万斤。 新泰县凤凰泉村开展谷物缴纳竞争。 在“早缴、早缴、早缴”口号的鼓舞下,上午预付了13000斤粮食,许多村子一天就全部完成了任务。
泗水县肖家庄军属赵正荣在交粮前,敲诈勒索,交的粮食很干净。 兰陵、赵镛、蒙山等县的妇女,日夜磨面粉,冒雨向前送。 兰陵南桥区三天磨78000斤面。 枔县部分区、村妇女,组织工会,白天生产,晚上推磨。 这个县东郭庄一带的老人们,磨麦子面是剥皮的,再磨面。 麦粒每100斤出80斤。 面粉又细又白。 由于小米供应量大,石磨不够,新泰县北公家庄等大佬用小米代替磨小米,保证了加工任务的完成。
渤海地区也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柴草。 据2、3、4三个分区统计,共供应柴草1743万斤,柴草260多万斤。
据事后统计,华东各地采购的饲料数量如下。
渤海一地块: 400万斤面粉。
渤海三地块:小麦粉560万斤、小米250万斤、马料200万斤。
渤海四分区: 1000万斤面粉。
鲁中南一分区:原储存70万斤麦子,购买200万斤,预借秋粮1250万斤,共计1520万斤。
鲁中南二分区:原储存麦子360万斤,购买200万斤,预支秋粮2000万斤,投运150万斤,共计2710万斤。
鲁中南三分区:原储存500万斤麦子,征收1000万斤秋粮,预支200万斤秋粮,运进200万斤,共1900万斤。
鲁中南四分区:原储麦子1000万斤,征收秋粮1000万斤,预借秋粮4100万斤,购买340万斤,共计6440万斤。
鲁中南五分区:原存880万斤麦子,征收2000万斤秋粮,预支1000万斤秋粮,购买300万斤,共计4180万斤。
鲁中南六分区:原小麦2000万斤,征收秋粮4000万斤,共计6000万斤。
鲁中南七分区:原储麦子200万斤,买400万斤,租小米1500万斤,极2100万斤。
淄博特区借用秋粮300万斤。
济宁市购买160万斤。
以上共调运粮食27720万斤。 距离饱受战争蹂躏的山东大地不到一个月就能收集到这么多粮食,大大超出华东局和华东支前委员会的预想。 其原因是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他们认为,全力以赴支援子弟兵,就是维护土地改革的胜利果实,就是维护自身利益。
在饲料使用上,华野兵站司令部规定,每个纵队设立约50人的粮食总站(每个师一个分站,纵队直属队一个分站),为全纵队总分局饲料经理,负责与各地县及地区以上(支委)沟通饲料数量队以下单位,不得直接向各村各区提供粮食。 各供餐部门的粮食,尽量自己组织运输,不用临时民夫。 关于盐的购买准备,粮食署也提供协助。 此外,各部队必须经常保存带了三天的粮食。 由于采购的粮食中,小麦所占的比例不到五成,各部队从9月份开始接收的粮食中,小麦占三分之一,谷子等杂粮占三分之二,要互相调和食用。 其中,面粉应尽量供应伤员。
在战斗过程中,华野各部队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深入动员,确保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棵草。 在厉行节约的同时,各部队也密切注意给指挥员们增加营养。 例如,吃小米的时候,部队尽量做小米煎饼。
而且,随着战斗的进行和作战部署的调整,应该供给南线、北线的人数也有了一些变化。 据事后统计,北线各野战部队、地方部队、野战医院、常备民工、收容所,共计35.5万人。
南线作战部队,野司直属队,共计21.75万人; 总部医院、总部担架、收容所管理团5.63万人,各野战医院2万人,常备民工10万人。 以上合计,南线支援部队共需要39.38万人供应。 加上后方的临时工20万人,济南战役需要粮食的人数达到了94万人。
厉行节约的措施落实到位,这94万人,每天实际消耗粮食235万斤。 加上喂家畜所需的28万斤,共计263万斤。 济南战役结束时,共消费粮食7969万斤,节余粮食19751万斤。
在副食方面,仅鲁中南地区就设立了5个随军供应站、2个固定供应站,采购的副食数量如下:
鲁中南一地块:生油22.5万斤、食盐120万斤、咸鱼9000斤、虾皮1.2万斤、细粉2000斤、酱菜1500斤
鲁中南二分区:生油24万斤,食盐103.5万斤
鲁中南四地块:生油46940斤,食盐147.4万斤
鲁中南五分区:生油48830斤
鲁中南七分区:生油5万斤、酱菜5万斤、大蒜1万斤、食盐10万斤、豆30万斤
济宁市:生油1万斤
以上合计,鲁中南地区共产油62多万斤,380.9万斤,酱菜5.15万斤,虾皮1.2万斤,细粉2000斤,大蒜1万斤,大豆30万斤。
在副食供应上,华野各部队以就近采购为主,后勤部门派出辅助,鲁中南地区采购的这些副食,部队油料2.4万斤、食盐2.9万斤、酱菜450斤、咸鱼3000斤、虾皮7000斤、微粉2000斤
在烧草、马料供应中,济南周边不使用草料,地方动员群众将高粱秸秆压烂晾晒,砍树劈柴军用。 各部队以组为单位统一租用,为了将来和地方报销,向群众支付草票。 驻胶济铁路沿线的各部队和后方医院,尽量使用后方运来的煤炭作燃料,节约草料。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被推翻】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