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题: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何保证? ——农业和农村相关司局负责人谈耕地保护热点
新华社记者文静周圆
正在加载视频.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米袋子”的基础。 如何在部分地区闲置荒地以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耕地质量如何保持? 记者日前就上述热点问题采访了农业和农村相关司局负责人。
支持撂荒发展粮食生产
近年来,一些地方受农业效益较低、耕作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耕地质量下降,给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带来了一定影响。
专家分析,撂荒在东北、西北一季度作物区较少,主要南方一年两熟作物区多为季节性撂荒。 荒地区块主要为分布零散、水利等设施较差的低产田区块,以及被洪水破坏、未及时修复的农田。
4月19日,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具准备用犁耕植糯谷苗的田地。 新华社发(邱海鹰摄)。
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王晋臣介绍,今年初印发关于农业农村统筹利用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召开视频会专门部署,将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政策支持拉动。 实行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今年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新增资金重点用于闲置南方早稻主产省、丘陵地区荒地发展粮食生产。 对返乡留乡农民工利用荒地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和特色栽培培育,优先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信贷支持。
——设施建设得到促进。 尽量把有条件的撂荒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开展耕地“适宜机械化”改造,加强撂荒耕地质量建设,推进适合丘陵地带的农机装备。
——规范促进流动。 引导农地流转成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指导流转双方将相关要求纳入流转合同内容,对连续撂荒的流转耕地依法终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
——社会化服务引领。 培育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服务。 加强技术指导,开展“一对一”支持。
2022年建设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农田。 高标准的农田要求田成方、水路连接、干旱灌溉、水淹排放。 根据规划,到2022年,全国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粮食生产能力1万多万亿斤。
据农田建设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吴洪伟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近40%。
2月23日,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高标准农田里,灌篮机正在给小麦浇水(无人机图片)。 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据了解,以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职责属于不同部门。 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组织开展评估,核实已建项目数量、质量、空间位置和利用情况,基本摸清2011年至2018年全国已建高标准农田的家底,面积达6亿多亩。
普遍反映今年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各地需要投资约3000元,部分丘陵地区需要更多投资。 钱从哪里来? 如何确保质量? 如何解决管理难题?
吴洪伟表示,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多种筹资机制建设,推行政府债券和土地出让收益使用政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新增耕地指标,使收益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社会和金融资本积极参与。
去年湖南省安排1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引进社会化公司,通过委托专业代理等方式开展专业化管理保护的江西、山东探索“田长制”、“田保姆”等模式,发挥村级组织、承包经营者的主体作用,吸引专家、家庭
农村每月计划各省项目进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安排监督。 严格竣工验收管理,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 对合格的项目,设立信息公示牌和标识,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落实机制和考核制度。 同时,加快农田建设“一张图”建设。 》据他介绍,2011年至2018年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已经纳入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今年将组织完成2019年和2020年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空间位置“上图入库”。
构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培肥和制度建设,初步遏制了耕地质量下降的势头。 但仍面临耕地质量不高、高强度利用难以持续、局部退化加剧、有机肥还田不足、法制不完善、基础数据不足、投入保障低等问题。
农田建设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章全表示,自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来,我国约有40年没有进行过土壤普查,原始数据无法准确反映当前耕地质量状况,难以适应正确的管理需要。 黑土地变薄、贫瘠、变硬,长江中下游、西南区、华南区土壤酸化,西北灌区、滨海区、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都有待解决。
4月15日,在江西九江市都昌县蔡岭镇杨湾村,农民驾驶农机在高标准农田里插秧(无人机图片)。 新华社发(傅建斌摄)
他说,“十二五”时期,要统筹以下四项措施,构建耕地质量保护和长效机制。
实施——四大工程。 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启动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酸化和盐碱化耕地管理工程实施,推进有机质提升工程实施。 同时,扩大秸秆还田、有机肥堆放、绿肥种植等政策覆盖面。
——完善政策体系。 通过政策支持,完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研究网络,推动实施针对耕地退化演变规律、质量提升重大障碍因素等开展科研攻关的有机肥施用补贴政策,探索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提高耕地质量的机制。
推进——立法。 围绕规划、建设、保护、监督等内容,明确耕地质量建设保护主体的权利和责任。
——加强监测评估和监督审查。 完善调查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耕地质量土壤调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结合粮食安全党政和责任评估制度建设,加大耕地质量评估权重。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