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大豆病害图谱ppt,大豆病害图谱大全图解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362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食心虫老熟幼虫成虫危害与发生规律食心虫以幼虫蛀食豆粒,往往通过荚边接缝进入荚内,将豆粒咬成沟槽和残破状,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食心虫一年只发生1代,大豆食心虫喜欢中温高湿,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不利于成虫产卵,冬季低温会导致大量死亡。防治方法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应在成虫产卵期进行。 可选择80%敌敌畏乳膏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剂150~200倍液喷雾,连续喷雾1~2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玉米螟蛹成虫危害与发生规律玉米螟为害大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食心虫老熟幼虫

成虫

危害与发生规律

食心虫以幼虫蛀食豆粒,往往通过荚边接缝进入荚内,将豆粒咬成沟槽和残破状,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大豆食心虫一年只发生1代,大豆食心虫喜欢中温高湿,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不利于成虫产卵,冬季低温会导致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应在成虫产卵期进行。 可选择80%敌敌畏乳膏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剂150~200倍液喷雾,连续喷雾1~2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玉米螟蛹

成虫

危害与发生规律

玉米螟为害大豆叶片,经常吐丝粘两片叶,躲在其中咬叶肉,引起膜状叶、缺缺叶,部分叶片还可见明显的丝网。

玉米螟重在长江以南地区发生,浙江年发生2~3代,南方年发生4~5代,浙江每年约5月上、中旬羽化,以8~10月为发生盛期,11月前后以老熟幼虫在残株落叶内蛹化越冬。

防治方法

发现田间有1 %~2 %植株有膜状叶或卷叶的,应及时用药防治。 通过喷雾1%抗生物素蛋白乳剂1000倍液、2.5%溴氰基丙烯酸酯乳剂2000倍液、50%杀扑粉乳剂800~1000倍液或90%结晶敌百虫1500倍液,每隔7~10d连续喷雾1次、2次

造桥虫幼虫

危害与发生规律

大豆造桥虫为害大豆,主要为害大豆叶片。 低龄幼虫往往只吃叶肉,叶子上满是洞,长大后叶子会缺掉、满是洞,叶子只剩下一点叶脉吃,落花、掉荚,导致豆粒不饱满。

黄河流域年成虫3~4代,长江流域4~5代,湖南、浙麻区年成虫5代,湖南麻区5月中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二代幼虫为害严重,浙江晚于湖南1个月,8月中下旬第三代幼虫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大豆制桥虫防治应掌握低龄幼虫期用药。 也可采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90%结晶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每克含100亿孢子的青虫菌,或玉米螟菌1000~1500

肾毒蛾幼虫

成虫

危害与发生规律

肾毒蛾以幼虫蛀蚀大豆叶片,缺叶咬穴,虫口密度大时,会把叶片全部吃掉,植株衰弱,产量下降。 肾毒蛾幼虫特征明显,头部黑褐色有光泽,身上长有褐色毛束和羽毛状白毛,易于识别。

长江流域茶区年生3代,贵州湄潭生2代,均为幼虫在茶树中下叶背侧越冬,次年4月开始为害。 贵州一代成虫发生在5月中旬~6月下旬,二代发生在8月上旬~9月中旬。 卵期11天,幼虫期35天左右,蛹期10~13天。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肾毒蛾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硫代阳离子乳油1000倍液。 另外,用玉米螟秆菌制剂700~800倍液或青虫菌制剂500~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豆蛾老熟幼虫

成虫

危害与发生规律

危害大豆的是豆天蛾幼虫,摄食大豆叶片,低龄幼虫把叶片吃得缺少气孔和缺口,高龄幼虫可以把豆株吃光秆,避免大豆结荚。

初孵幼虫具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在叶背,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出现成虫,以7~8月最多。 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上旬,危害春播大豆。 第二代以7月下旬至9月上旬夏季播种大豆为主。 全年8月中下旬受灾最严重。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的豆天蛾应在幼虫3龄前掌握,100株幼虫达到10只时及时喷药。 可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90%玛拉汀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大豆蚜有翅蚜和无翅蚜

危害与发生规律

大豆蚜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顶叶、嫩叶、嫩茎上吸汁,为害后形成枯黄色斑,严重时叶片卷缩、脱落,植株变小,分枝、结荚数减少。 另外,大豆蚜虫有时也会传播病毒病。 蚜虫分泌的蜜露有时也会导致煤炭污染症。

防治方法

大豆蚜的防治必须在点片发生时尽早进行。 蚜虫株率超过50%,或田间有5%~10%的植株卷叶,应立即喷药。 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2000~4000倍液或50%抗牛虻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间隔7~10d再喷雾一次,基本可以抑制大豆蚜的为害。

斑鞘豆叶甲斑鞘豆叶甲成虫

危害与发生规律

斑鞘豆叶甲成虫咬叶、地下茎部、子叶和幼芽,受害叶缺失、穿孔、破碎,幼苗枯萎。

5月下旬产卵,6月中、下旬至7月初进入盛期,6月幼虫孵化,持续至8月,7月至8月中旬蛹化,9月上旬进入晚期。 8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危害。 成虫经常跳舞,喜欢在10~16点活动,白天在叶子上取食,夜间潜伏在土块下或土隙中。

防治方法

防治成虫时,在成虫孵化盛期可喷洒10%氯氰菊酯乳油或5%氯氰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

防治幼虫时,低龄幼虫期可采用90%结晶敌百虫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灌根。

稻棘缘蝽点稻棘缘蝽成虫

危害与发生规律

蝽象主要危害大豆嫩叶、生长点、软荚等部位,导致大豆叶片收缩,主茎停止生长。 危害荚时,荚上会出现黑色坏死斑。

以成虫在枯枝和草丛中越冬。 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产卵。 第一代若虫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害成虫,6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卵。 第二代于7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危害最大。 第三代于9月上旬至11月上旬羽化为害成虫,10月下旬以后陆续越冬。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应在大豆蝽象开始为害的开花、结荚期进行。 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剂2500倍液、3%松香乳剂5000倍液、90%结晶敌百虫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d喷一次药蝽象易耐药,防治需交替使用这些药物。

知识有限,不易整理,向果农朋友介绍大豆常见虫害及防治。 看过本文的朋友们,请不吝赐教,把更好的防治效果评论给学习植保技术、不择药的朋友发信息、私信,以解决农业难题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图谱 病害 病虫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