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王先知中雨曦迎着雪
“花生专业县”正阳县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转型,初步形成农业县域经济模式。
传统农业大县如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推动当地农业优势产业进入全球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 河南省正阳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中原样本”。
正阳县地处河南省南部,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个办事处、29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85万人,耕地面积21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3.2亩,河南人均耕地最多
正阳是“花生专业县”,该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转型,初步形成农业县域经济模式。
1 .依托专业经济作物集聚效应,建立农业产业化第三方服务体系2 .与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研团队合作,形成系统化科技支撑3 .县主要领导近年来坚持农业专业化方向不动摇4 .花生做文章,不断延伸花生产业链5 .吸引大批农业龙头企业本地工厂入驻全球产业链。
种子、服务模式、产业模式的反复,保证了正阳县农业产业化能够比较及时地转型升级,跟上全球产业链的需求。
第三方服务体系的成型
正阳县章寨村南李楼组的李俊强,是当地最早种植高油酸品种花生的农民。 他的故事,是正阳县花生产业升级的典型代表。
2015年7月,李俊强在河南邦农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展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试制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增产效果显著。
2017年,河南省降雨量超过往年,洪涝影响正阳县当地花生产量,该县花生质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尽管如此,李俊强的收益还是比往年有所提高。 他算了这样的账。
普通花生仁2元/斤,年产600斤左右。 2017年,李俊强的普通花生收入为1.3万元。
高油酸花生果价格3元/斤,亩产800斤,除涝渍发芽不合格产品外,2017年高油酸花生亩产值2000元。 李俊强夫妇共同管理25亩土地,2017年种植油酸高花生12亩,收入2.4万元。
另外,李俊强夫妇2017年种植冬小麦25亩,收入2.3万元。
李俊强和当地大部分花生种植的村民,他们的种子都由邦农种业公司提供,这家公司还统一管理高油酸品种的花生种植。
这家公司是正阳县第三方服务体系环节的缩影。 调查显示,正阳县已经建立了包括种业、种植、农机、植保、收获、销售、加工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闭环形式的第三方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的构成和运作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模式。
首先是日本农种业公司。
邦农种业是正阳县当地专业种业公司,现有豫花37、远杂9102等6个花生品种的独家经营权,育种基地6万多亩,职工34人,订单调动农户1600多户。
据了解,河南省邦农种业有限公司采用“六统一”模式,“统供、统管、统技术、统栽、统回收、统供肥”,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探索原料质量控制方法,成功为高油酸花生产品的销路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正阳红旗合作社。
成立于2015年的正阳红旗合作社隶属于股份制农民合作社,分为县级社和村级分社两级,目前在6个乡镇设立村级分社26个,共托管土地4.9万亩。
该合作社以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土地托管,为职工提供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一站式配送服务,减少中间环节,以最优惠的价格把优质农业资源、先进农业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服务送到农民手中。
最后是农业无人机公司。
正阳县农民对植保防飞技术接受度较高。 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无人机的作业节约了成本,大幅度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大大解放了人力。 另一方面,农药对人的身体的危害减少或为零。
数据显示,传统用药,每亩年农药使用费120元,人工成本每次每亩10元左右,而无人机用药,每亩年费50元左右,用药速度大大加快。
“花生书记”问诊药
2013年10月,时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艳丽调任正阳县,任县委书记。 可以说,刘艳丽是正阳县花生产业的主要操纵者。
刘艳丽经过调查发现,正阳县花生产业存在几个重要问题。
一个是品牌不亮。 正阳县花生一直具有极高的品质,得到业界的认可。 从栽培面积到栽培历史都有很大的优势。 但多年来正阳县花生并未形成品牌效应,品牌知名度远低于同为花生产区的山东、辽宁。
二是附加值低。 由于正阳县没有花生深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正阳花生一直作为初级农产品销售,附加值极低。 这样花生产业既不能拉动财政,也不能带动农民致富。
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机械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率低下。
面对以上问题,刘艳丽提出了“以农招工、补工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工作思路,提振经济始于花生。
随后,正阳县以延长花生产业链为主线,制定《加快正阳花生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外资投资花生精深加工业。
在积极努力下,正阳县按计划引领、引领,投资30亿元君乐宝乳制品产业园,投资20亿元正阳国际花生产业园,投资15亿元温州特色食品产业园。
2015年底,正阳县摘下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垫底帽子,成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十速产业集聚区”。
2017年8月10日,正阳县经农业部和财政部两部委批准,将正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组建方案有待完善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与农业科研团队合作
正阳县花生产业的发展升级,根本原因在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团队的贡献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指导和服务正阳县花生产业,为正阳县花生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阶段,推广早熟品种着力解决小麦、花生一年两熟问题。
张新友介绍,正阳县是小麦生产大县,以前花生品种晚熟生长期长,小麦收获后种植花生不能正常成熟,所以多采用冬小麦、大豆、玉米等轮种,花生面积难以扩大。
2000年以后,随着早熟花生品种远杂9102的引进和推广,解决了花生生长期问题。 该品种生育期仅为110天左右,6月10日左右播种,9月20日前后可收获。 这完全满足正阳县一年种一季小麦、一季花生(一年两熟)的要求。 并且该品种具有高产、抗旱、抗倒、种子休眠性强、含油量高等优良特性,该品种很快推广并迅速成为该县的主导品种。 这项新举措使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一倍。
第二阶段,推广机械化打垄技术解决秋湿问题。
张新友团队针对正阳的生产条件,开发推广了麦后夏花打垄技术,一方面有利于排水,另一方面增加了活土层,便于收获季节农机作业。
与起垄栽培同时推广的是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 由于畦栽机械化的必要性较高,在此过程中新朋友团队与农机研发团队和农机企业相结合,积极向农民推广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
此前,正阳县农机基本从山东引进,但随着花生种植规模的增加,加上正阳县独特的砂浆黑土土质,土壤比较粘,引进的农机适应性差,正阳县开始探索自主开发农机。
目前农机已成为正阳县主导产业之一,该县已建成3个花生机械产业园,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年产花生机械6万余台。
第三阶段,推广油酸高质量花生,进一步提高花生种植效益。
从2016年开始,正阳县在张新友团队的带领下,示范推广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大大提高了正阳县花生质量和单产水平,正阳县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8万亩。
由张新友科研团队牵线搭桥,正阳县成功引进国内花生油生产龙头企业——山东鲁花集团,解决了产后加工大难题。
科研技术队伍的支撑其实是“花生第一县”崛起的原动力,应该说只有在花生增产、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正阳县才能有“花生文章”。
不断延伸的花生产业链
目前,花生全产业链在正阳县越来越完善,花生全产业链扶贫成为正阳县打响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一个是以花生的规模栽培。
从正阳县耕地、气候、土壤、人口结构方面看,正阳县花生种植具有先天自然优势,2017年该县花生种植面积172万亩,产量53万吨。
二是花生回收利用。
正阳县围着花生“吃干榨”。
花生秧。 该县建设花生草场1200多个,年加工销售花生苗、花生汤30多万吨。 正阳天润农业创办了“花生苗银行”,大众可以在“花生苗存折”上随时保管秸秆,随时领取现金,还可以等价交换该公司的肥料、湖羊等,仅此一项县将增收3000多万元。 天润农业建设湖羊饲养基地万头,发展种羊1.1万只,带动贫困户408户,安排就业210人。
君乐宝乐源万头旅游牧场利用花生秸秆培育奶牛,带动60名贫困户就业,月工资3000元以上。 同时,利用贫困村光伏电站,让贫困群众在光伏板下饲养湖羊,实现“牧光互补”,节约用地,光伏养羊双向脱贫。 目前,该县共有357户贫困家庭利用花生苗发展畜牧养殖。
花生罐头。 以花生壳为原料,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产业。 正阳县绿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集产、储、销为一体,发展食用菌大棚200多个,菌袋500多万袋,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带来贫困户911户,实现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循环农业。 利用养殖业粪污,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发展循环农业。 如诸米集团粪便污染资源化利用模式,部分固体粪便和沼渣的氧化发酵会产生有机肥; 固液混合物厌氧发酵产甲烷; 沼液还田,实现废弃物全资源化利用。
建设青青蔬菜种植基地,与125户贫困家庭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年底保证每户分红2000元。
天润农业湖羊饲养基地采用优质菌种发酵,将羊粪加工成精有机肥、微生物菌肥、花卉专用肥,带动140多人就业。
三是花生加工业。
据当地数据显示,正阳县85万人口中,种植花生的农民有5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8.6%,农民人均花生种植收入3550元,占年支配收入的34.5%。 花生产值3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2%; 花生加工类企业生产总值4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4.2%; 三产花生流通销售涉及生产总值55亿元,占三产的34.5%。
龙头企业进入正阳
花生如果只能以初级农产品的价格销售,容易出现利润被中间部分占用,销路不稳定的结果。
为了打开这一困局,正阳县迎来了山东鲁花集团。 鲁花集团花生油年加工能力110万吨,强力推油酸花生油。
2017年12月3日,正阳县政府与鲁花集团正式签约,鲁花集团花生油加工项目落户正阳县。
鲁花的工厂于今年1月破土动工,今年9月工厂可以投入生产。 该项目以花生油为主导,年产能15万吨,其中花生油10万吨,重点生产鲁花高油酸花生食用油,其他食用油5万吨。
鲁花正阳工厂年产花生约90万至100万亩,可消耗正阳县花生产量一半以上,解决了正阳县花生出路,提高了正阳县花生深加工能力,提高了花生产业化水平。
正阳县作为中原地区的样本,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找到了有效途径。 围绕花生产业做文章,正阳县走出了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
正阳县只是个开始。 未来,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油酸花生开花结果,引导农民共同富裕,同时降低对进口食用油的过度依赖,确保国家食用油供应安全。
(从《财经国家周刊》转行) ) )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