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顶级创作挑战#
(一)一期稻1.1作物生长状况综合评价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9月底,大部分一期稻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其中东北、江汉、西南地区大部分一期稻处于成熟收获期,江淮、江南大部处于抽穗至乳熟期,部分开始成熟。 1.2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一季稻播种以来,各主产区平均气温均略高于常年同期。 降水量除东北产区比常年同期偏多23.1%外,其他产区均偏少,江淮偏少46.9%。 日照大半比常年同期多,仅东北地区日照略少5.3%。
一期稻播种以来,各产区大部分时段光温条件相符,总体上有利于一期稻的生长、产量形成及收割干旱。 但江汉和江南西北部5月中旬,黑龙江东部和吉林、辽宁大部5月底至6月中旬,云南6月阶段性低温降雨,天气恶劣不利于一季度稻苗期生长,部分地区生育期较晚; 长江流域7月至8月出现大范围高温干旱,江淮、江汉、江南及四川盆地高温日数达30~50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5~30天,高温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最强,一季度稻穗孕穗抽穗至灌浆期持续高温,结同时,7-9月,长江中下游一季度水稻产区累计降雨量190.6毫米,比常年同期少55.8%,为1961年以来最少,气象干旱严重,灌溉条件不足的水稻产量影响严重。
播种以来,全国一季度稻平均气候适宜度(0.85 )与前五年均值持平,3月下旬、5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全国一季度稻平均气候适宜度明显低于前五年均值,4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一季度稻平均气候适宜度分省份看,吉林、黑龙江、湖北、安徽一季度稻气候适宜度高于前五年平均水平,辽宁、浙江、云南、四川、江苏低于前五年平均水平,贵州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湖南高于前五年平均水平
图1.1全国一季度水稻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1.2一季度水稻主产区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1.3月一季度水稻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9月,各主产区平均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 降水量除东北产区比常年同期多47%外,其他产区均较少,其中江汉少84.2%。 产区日照大部分接近常年,西南地区日照偏少21.8% (表1.2 ); 气象条件总体上有利于一季度水稻充分灌浆和成熟收获,但西南地区中旬连雨将影响水稻收获进度。
1.4十月份天气影响的估计和建议
10月份,一季度稻产区大部气温正常偏高,天气晴好,预计有利于一季度稻灌浆成熟和收获晾晒;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气温偏高1~2,降水量偏少2~5成,受前期高温干旱影响,稻田成熟期可能进一步缩短。 建议各地利用晴朗的天气,及时收获成熟的水稻。
(二)玉米2.1作物生长状况综合评价
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大部分春玉米处于乳熟期,西南地区大部分已经收获。 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部分春玉米生长期推迟4~7天,全国其余大部分产区生长期接近或早于常年同期。
华北、黄淮、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大部分夏玉米处于乳熟期,四川、重庆、贵州大部已收获。 大部分产区接近常年,河南、山东等地局部发育期推迟7~10天。 2.2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玉米播种以来,各产区平均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其中新疆、黄淮分别偏高1.7、1.6; 新疆、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27.0%、11.5%、6.7%,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分别偏多23.2%、7.9%、6.2%; 新疆、东北地区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分别少10.3%、6.5%,其余产区均多,其中西南地区多7.5% (表2.1 )。
玉米播种以来,北方产区大部分光温水条件吻合较好,旺盛生长期未出现明显的农业干旱。 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东北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寡照,春玉米播期延长,出苗晚。 辽宁、吉林西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不同程度干旱,不利于玉米播种出苗; 5月下旬东北产区降水增多,干旱地区旱情得到缓解。 6月中旬西北地区华北黄淮气温高、降雨少,土壤水分损失早,大部分地区表层水分偏多,不利于春玉米苗期生长和夏玉米播种苗,无灌溉条件地区春玉米生长弱,夏玉米播种困难6月下旬至8月,北方玉米产区出现13次明显降水过程,前期旱情基本消除,有利于玉米出苗和旺盛生长; 但吉林中南部、辽宁中北部、山东北西部和南部等地降水过程频繁,雨量明显偏多,且地区间重叠度高,致使部分低洼玉米地土壤水分持续过饱和,渍害加重,玉米渍涝,部分农田无法完全收获。 7-8月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大部高温天数达30~50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5~30天; 高温天数可达15~28天; 无降水天数达40~50天,比常年同期多8~15天; 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农田墒情下降,受高温干旱影响,进入授粉期的玉米出现秃顶和缺粒,千粒重下降,部分地块收获中断。 9月以来,北方大部分玉米产区气温较好,湿度适中,有利于灌浆成熟,仅东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大,部分土壤过湿,不利于灌浆成熟。 9月中旬受台风影响,山东半岛普降暴雨,部分玉米受灾。 西南地区大部晴雨夹雪,玉米收获基本顺利。
播种以来,全国玉米平均气候适宜度( 0.73 )较上年( 0.74 )和近五年平均)略低,其中3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中下旬全国玉米平均气候适宜度明显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5月中旬为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分省份看,贵州、甘肃、陕西、新疆、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玉米平均气候适宜度低于前五年均值,宁夏、云南、内蒙古高于前五年均值,山西、吉林和黑龙江与前一年持平
图2.1全国玉米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2.2玉米主产区平均气候适宜度2.3 9月玉米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9月份,全国大部分玉米产区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同期,其中新疆产区偏高2.4,东北地区降水量偏多36.5%,其余地区降水量少于常年同期,其中华北偏少83.4%。 新疆、西南地区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分别少1.0%和17.6%,其余产区均多,其中华北多26.9%。
月内,东北地区大部分玉米产区光温适宜,有利于玉米灌浆成熟。 9月20-21日,黑龙江北部和东南部、吉林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出现轻度初霜,持续时间短,对玉米后期灌浆影响小,但东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大,部分地区水淹不利于玉米灌浆成熟。 西北、华北、黄淮大部晴少雨,光温适宜,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玉米灌浆成熟。 中旬,受台风“梅花”北上影响,山东半岛等地出现强风雨过程,玉米灌浆不成熟,局地玉米倒伏。 西南地区玉米产区大部分以晴雨天气为主,基本有利于玉米收获,仅云南东部降水量多三成至一倍,降雨天数比常年同期多3~5天,不利于玉米收获晾晒。
2.4十月份天气影响的估计和建议
10月份,新疆、东北地区大部分玉米产区气温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有利于玉米成熟收获,而东北地区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黄淮大部分玉米产区降水偏多,预计不利于成熟收获。
未成熟地区建议加强玉米作物后期田间管理,发育较晚的地块应适当采取早熟促进措施,确保秋收作物正常成熟。 北方玉米产区应当避免强风降雨时段收获,降水多的地区应当及时排涝洒水土壤,已收获地区应当及时整地。
(三)棉花3.1作物生长状况综合评价
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显示,截至9月底,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花大部分处于吐棉旺季至采摘期,大部分产区棉花发育期接近或略早于常年同期,生长总体良好。 3.2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棉花播种以来,各产区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同期,其中新疆偏高1.9; 华北降水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6.3%,新疆、西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分别偏少32.2%、11.9%、6.1%、40.1%、32.1%、22.6%; 新疆日照比常年同期分别少8.0%,其余产区比常年多。 其中西北多15.6%。
棉花播种以来,产区大部分气象条件有利于棉花生长,新疆棉区气象灾害影响较去年同期轻,有利于产量提高。 但江汉、江南西北部5月中旬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棉苗生长缓慢的河北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中部等地5月至6月中旬降水偏少,加之6月天气过于晴朗高温,土壤表面水分持续偏多,棉花出苗盛夏至9月,长江流域棉区大部高温少雨,灌溉条件错位造成棉田干旱,棉叶枯萎、掉铃增多; 新疆大部棉花区6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3次高温天气过程,不利于棉花开花结实。
播种以来,全国棉花平均气候适宜度( 0.84 )略高于去年同期( 0.82 )和近五年平均),其中7月上旬、8月上旬和下旬全国棉花平均气候适宜度明显低于前一年和近五年平均水平,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下旬、9月下旬为前一年和近五年分省份看,湖南、河北气候适宜度均低于前五年平均水平,江苏、安徽、新疆均高于前五年平均水平,河南高于前一年,与前五年平均水平持平,山西、天津、山东与前一年持平与近五年均值相同,湖北省低于前一年和近五年均值,甘肃省低于前一年,将近五年均值
图3.1全国棉花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3.2棉花主产地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3.3 9月棉花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9月份,全国棉花产区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同期,其中新疆产区偏高2.4,降水量少于常年同期,其中华北产区偏少85.6%。 新疆日照比常年同期少1%,其他产区均多。 其中华北、黄淮、江南日照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26.9%、18.7%、13.0%。
月内,新疆棉区大部平均气温高、降水少,气象条件有利于棉花裂铃的吐气和采摘。 黄河流域棉花区大部分光热充足,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棉花破铃吐棉; 但山东等地中旬受台风影响,出现强降水过程,部分棉株花铃脱落。 长江流域棉花大部分地区气温少、降水少,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灌溉条件不均衡的地区棉花区水平增加,不利产量提高。
3.4 10月天气影响估算及建议
10月份,新疆和长江中下游棉区大部气温与常年同期持平或偏高,预计有利于棉花采摘; 黄河流域棉区大部气温正常,但降水量较常年偏多,略不利于棉花采摘。 建议新疆和长江中下游棉花区抓住晴好天气,及时采棉。 黄河流域棉花区注意避开降水时段,采集棉花,防止不利影响。
(四)大豆4.1作物生长潜力综合评价
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显示,截至9月底,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大部大豆处于鼓粒成熟期。 全国大部分大豆发育期接近或早于常年,只有黑龙江中部、安徽北部等地区较晚。 4.2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大豆播种以来,东北产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0.3,日照少6.5%,降水多23.6%; 华北产区平均气温高1.0,日照少1.9%,降水多18.2%; 江淮产区平均气温高1.9,日照多11.4%,降水量少33.5%; 黄淮产区平均气温偏高1.5,日照偏多5.6%,降水偏多9.2%。
播种以来,产区大部分气象条件总体上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东北地区5月至6月中旬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恶劣,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缓慢;6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高、光照正常、降水多、土壤湿度适宜,大豆发育加快,有效弥补了前期低温的影响但6月下旬至8月,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多次出现强降水过程,部分大豆田渍涝受灾较重,植株变弱,部分农田无法完全收获。 华北、黄淮5月下旬至6月中旬气温高、降雨少,且6月上中旬多晴高温天气,加剧土壤墒情,大部分地区表层土壤质量偏弱,不利于大豆播种成苗; 6月下旬以来,降水量明显增多,田间土壤湿度好转,大豆旺盛生长期光热充足,生长势头良好。 江淮大豆播种苗期出现阶段性干旱,但影响总体较轻7月份降水量增多,前期旱情有所缓解; 但8-9月高温少雨,江淮南部高温日数达16~25天,持续高温干旱,不利于大豆荚果鼓粒灌浆。
播种以来,全国大豆平均气候适宜度(0.83 )比上年(0.84 )和近五年平均持平,其中5月中旬、6月下旬、8月中旬和下旬全国大豆平均气候适宜度明显低于前一年和近五年平均水平,7月下旬、9月下旬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分省份看,黑龙江省和内蒙古气候适宜度高于前五年均值,吉林省低于前五年均值,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均低于前五年均值。 (图4.2 )。
图4.1全国大豆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4.2大豆主产地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4.3 9月大豆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9月,东北大豆产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2,日照多3.6%,降水多35.6%,华北产区平均气温偏高1.3,日照多26.9%,降水量少83.4%; 江淮产区平均气温高0.4,日照多0.3%,降水量少47.5%; 黄淮产区平均气温高1.1,日照多18.6%,降水量少59.7%。
东北地区大部光热水适宜,有利于大豆粒灌浆,但中东部降水偏多,局地强降水,土壤水淹,影响灌浆成熟和后期收获; 华北产区大部分气温光温充足,大部分适中,有利于大豆灌浆成熟; 黄淮大部、江淮产区温光充足,有利于大豆灌浆成熟,但降水量少3~6成,江淮南部干旱,不利于大豆灌浆成熟。
4.4十月份天气影响的估计和建议
10月,东北地区大部气温降水量接近常年,黄淮大部气温高雨少,预计总体有利于大豆收获晾晒,建议各地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获大豆,但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大部、黄淮北部地区降水偏多
(五)晚稻5.1作物生长状况综合评价
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显示,截至9月底,江南大部分晚稻处于抽穗至乳熟期的华南大部处于孕穗期的发育期大部接近常年同期。 5.2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晚稻播种以来,江南和华南产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分别偏高2.2和0.8; 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分别少57.5%和19.1%; 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分别多23.8%和10.3% (表5.1 )。 水稻区气温条件好,降水不足,气象条件总体上有利于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尤其是晚稻播种栽培期间光热条件较好,大部分稻田蓄水充足,晚稻播种育秧移栽顺利; 但7-8月江南、华南产区高温天气持续,不利于晚稻返青分蘖和孕穗拔节,缺灌区晚稻苗生长较弱,分蘖减少,局部区块枯萎开裂,晚稻枯死。 8月下旬以来,华南中西部、江南东部等地出现明显降水,有利于补充农业蓄水和晚稻生长; 但江西、湖南、湖北南部等地无有效降水,干旱持续,不利于缺水地区晚稻生长发育。
播种以来,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 0.941 )接近上年( 0.947 ),高于近五年平均( 0.917 ),其中6月下旬、7月上旬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明显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不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分省份看,安徽、湖北均高于前五年平均水平; 海南低于前一年和近五年的平均值; 福建低于上年,与近5年持平; 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5年高于平均水平(图5.2 )。
图5.1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5.2晚稻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5.3 9月晚稻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9月,江南、华南晚稻主产区平均气温分别为25.9和27.7,比常年同期分别偏高1.8和1.2,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分别偏多25.1%和22%; 江南产区降水量30.5毫米,比常年同期69.3%,华南产区降水量79.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0.4%。
9月晚稻产区气温较高,气象条件有利于江南晚稻授粉结实、华南晚稻分蘖孕穗等。 月内,江南中西部、华南北部地区出现7~13天高温天气,大部比常年同期偏多4~10天,不利于灌溉水源短缺地区晚稻幼穗发育; 另外,受台风“梅花”影响,浙江、江苏东部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局部晚稻被淹,有利于缓解前期旱情,增加水库蓄水。
5.4作物产量展望
综合分析晚稻播种以来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晚稻平均单产将与2021年相比为平产年。 各主产省均为平产年,单产比去年在1.5%以内(图5.3 )。
图5.3 2022年各主产省晚稻平均产量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5.5 10月天气影响预测和建议10月江南和华南东部晚稻产区气温较高,发生寒露风风险较低,华南中西部晚稻产区水热条件接近常年同期,有利于晚稻产量的形成10月上旬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南北西部地区可能出现寒露风天气; 江南和华南北部降水偏少,部分稻区农业用水持续短缺,不利于晚稻充分灌浆; 预计10月份将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明显影响华南沿海地区,局地有大风暴雨洪涝灾害,晚稻易涝倒。 江南、华南建议加强稻田后期管理,通过人工增雨作业、引水抽水等方式保障晚稻灌溉,同时做好防台工作。华西北西部注意水温调防寒露。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