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市场大豆油调查报告大全,非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市场研究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324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最近整理资料,阅读了早期关于大豆产业的行业研究报告,目前,其中可以预想的一些事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例如,文章中提到的“大豆加工和贸易已经被外资控制,如果大豆生产全面崩溃,中国大豆供应和饲料工业、家畜、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将全面受制于外国,传统豆制品、肉、蛋、奶和水产业等的供应将面临挑战,严重威胁中国食品安全我们现在读了也没有感慨。以下是本报告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一、我国植物油压榨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对肉、蛋、奶和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最近整理资料,阅读了早期关于大豆产业的行业研究报告,目前,其中可以预想的一些事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例如,文章中提到的“大豆加工和贸易已经被外资控制,如果大豆生产全面崩溃,中国大豆供应和饲料工业、家畜、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将全面受制于外国,传统豆制品、肉、蛋、奶和水产业等的供应将面临挑战,严重威胁中国食品安全我们现在读了也没有感慨。

以下是本报告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一、我国植物油压榨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对肉、蛋、奶和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带动国内植物油压榨业的快速发展。 以大豆加工业发展为例,自1996年我国开放大豆进口以来,1999年外资开始大举进入。 到2000年,我国日榨大豆300多吨油厂100家左右,日榨大豆能力6.4万吨,一厂平均压榨规模600吨,年大豆压榨能力首次突破1000万吨。 到2001年底,中国日榨大豆能力增加到10.7万吨,2004年底达到20.2万吨,2005年底达到25.4万吨,到2006年底,中国日榨大豆企业超过170家,日榨大豆能力达到27万吨按年开工率300天计算,年加工大豆能力将达到8100万吨。 2000年至2006年间,中国的日压榨大豆能力增加了3.2倍。 目前,全球共有11家日处理油料6000吨的大型油厂,其中5家在中国,即江苏张家港东海油( 12500吨/天)、广西防城港大海油( 7500吨/天)、河北秦皇岛金海油( 7000吨/天)、连河北三河汇福油——全国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集团有益于海油脂、中粮集团、九三油脂等,这些企业集团的大豆加工已达到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上。

目前,国内大豆压榨厂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技术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东北、沿海、内陆地区形成了5个大豆压榨厂。

其中在东北内陆地区形成了以黑龙江九三油脂公司、吉林德大油脂公司、沈阳金石豆业公司等为代表的东北大豆压簧,以压制国产大豆为主。 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以大连日清公司、秦皇岛金海油脂公司、河北汇福粮食公司、九三油脂公司、山东渤海油脂公司、烟台益海油脂公司、日照邦基三维和黄海油脂公司等为代表的环渤海大豆压榨机,这些地区主要以压榨进口大豆为主,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也有部分国产大豆在江苏和浙江两省形成了以张家港东海粮油公司、连云港益海油脂公司、南通嘉吉公司、宁波金光油脂公司等为代表的江浙大豆压力环,多年来以进口大豆为加工原料。 在华南地区形成了以泉州福海油脂公司、东莞嘉吉公司、东莞中谷公司、广州植之元、广西大海油脂公司等为代表的华南大豆压榨社团,该地区大豆压榨企业多在2001年后发展迅速,原料来源均为进口大豆。 在内陆地区形成了以四川金石油粕公司、重庆新涔油脂公司、陕西邦淇油脂公司、周口益海油脂公司、郑州阳光油脂公司为代表的内陆大豆压簧,这些油厂既加工进口大豆,也加工部分国产大豆。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进入1012家,年油料处理能力7177.4万吨,精炼能力2166.2万吨。 此外,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植物油总供给量从1996年的1千万多吨增加到2400万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增加到17公斤。

二、外资企业国内投资情况大豆市场是中国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之一。 按照WTO标准,2001年以后,中国大豆市场大门彻底打开,国际市场大豆疯狂涌入国内市场,2001-2003年是中国国内大豆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大豆进口也在2003年首次突破2000万吨,超过了国产大豆的产量。

资料显示,随着世界大豆加工业重心逐渐转移到中国,国内企业家也在采取措施扩张大豆加工业。 2002年东北新建大型大豆榨油厂4家,日加工量达6500吨; 5家计划建设的大型石油工厂,计划每天加工大豆6400吨。 河北的金海粮食公司、汇福粮食公司也将分别在2003年底将自己的加工能力从2500吨和3000吨提高到6000吨和7000吨。 江苏张家港东海粮食公司大豆加工量2003年达到7000吨。 山东省2003年初已有大豆加工厂100多家,日加工能力达3万多吨。 广东省大豆加工能力也在迅速扩大,仅东莞某2003年建设的大豆加工厂就达到1万至2万吨。 另外,很多小工厂也致力于改建、扩建,加工能力也大幅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全国日均大豆加工厂600多吨。 全国大豆加工能力已近5000万吨。

但是2003年以后,随着大豆进口贸易的正常化,进口大豆的数量急剧增加,以ADM、邦基、嘉吉、路易威登等四大国际粮食业者为代表的国际投资者开始加大投资,全面进入我国大豆加工业。

目前,外资企业参与我国植物油生产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进行大豆、棕榈油等原料进口贸易,二是直接设立合资或独资企业,三是进行资金准入。 实际上,跨越粮商参与我国植物油生产往往是三种方式并用。

在原料进口贸易方面,进入2004年以来,国际市场投资基金凭借其国际贸易经验和资金,以及掌握的南美大豆资源优势,开始对我们的大豆贸易疯狂施压,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经营效益迅速滑落到全行业大幅亏损的深渊。 首先,是在CBOT市场上进行积分方式,将高价的豆子卖给国内市场。 同时,国内参股企业利用我国“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时,免征所得税,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且亏损部分可抵未来利润部分”等相关税收规定,规避税收费用,“左口袋钱亏右口袋” 相比之下,我国的民族压榨企业实际上蒙受了损失。 此外,对合资企业来说,外资还可以通过恶意亏损缩小中方资本,自身通过资金优势达到扩大股权的目的,最终达到控制中国冲压市场的目的。

此外,在国内油脂原料进口方面,跨国粮食企业凭借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资金优势,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我国大宗食用油压榨原料的采购控制。 据了解,目前包括中粮集团在内的多家中国冲压企业都将进口大豆作为食用油冲压的原料。 而ADM、邦基、嘉吉、路易孚4家跨国公司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资源,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获得了70%的原料采购权。 此外,在嘉里、益海合并过程中,通过股权置换,ADM持有丰益国际的股份。 另外,目前棕榈油是除大豆油外中国第二大消费食用油,也是调和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中国的棕榈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国每年进口棕榈油450多万吨,其中大部分来自东南亚,但合并后的丰益国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公司之一,在中国棕榈油进口中将获得巨大利润。

在工厂建设和投资参与方面,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资料,2006年进口的油脂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业投资企业有70家,仅占6.9%,而统计数据显示,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食用植物油企业有30家,总产量为1079.9万中粮集团、嘉里粮油集团、益海粮油集团食用植物油产量均达到100万吨以上,分别为205.4万吨、188万吨、152.3万吨。 前十大企业生产总值占本行业总企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食用植物油的44.7%。 其中嘉里粮油集团、益海粮油集团是外资企业,目前已合并重组为丰益国际,中粮粮油集团的油脂业务也包括ADM的股份。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嘉吉公司、邦基公司、托福公司、路易达孚公司、来宝公司5家跨国粮食企业对我国10多家大豆压榨厂进行了资产重组。 来宝公司先后收购广西钦州大洋油脂和江苏南通宝港油脂,重组重庆新涔和山东新龙油脂; 邦基公司收购或控股山东日照三维油脂、南京华农油脂和天津正大公司嘉吉公司收购东莞华农油脂和阳江丰源公司路易孚公司合并霸州华农油脂,得益于对张家港江海粮油工业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公司通过郑州阳光公司开封了正大和许昌山花公司此外,中纺粮油公司还与ADM等相关外商成立合资公司,先后租赁或供货菏泽华瑞油脂、东莞盈丰油粕公司和蚌埠花园油脂公司,计划在日照港建设大型粮油物流基地和大豆压榨厂,近期中纺粮油与国内两家大型大豆压榨企业集团及下属大豆压榨厂的

目前,ADM、邦基、嘉吉、丰益国际、来宝等跨国粮商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有64家企业持股,占比66%。

三、外资进入国内相关产业影响了我国植物油压榨市场,一方面满足了国内植物油需求,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据介绍,1998/1999年中国大豆压榨量为1094万吨,2006/2007年度中国大豆压榨量突破3200万吨。 其间,国内大豆产量1600万吨左右,无法显著满足国内需求,熟悉国际贸易经验的外资进入使我国植物油供应问题的解决受益匪浅,特别是在棕榈油进口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跨国粮商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物流模式,对我国整个粮食市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其次,外资的进入也促进了国内食用油生产技术的进步,更新了国内的消费观念。

中国制造最诟病的是技术含量不高。 事实上,近年来备受争议的是,无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还是中国的商品质量危机,国内少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世界产业链上利润过低,因此遭遇频繁的贸易摩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中国食用油行业十几年前,因技术差异而消费的食用油被称为“土油”、“洋油”。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加工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占据了世界前列的位置,特别是曲霉去除技术上的成果。

中国食用油行业正处于重要转型期。 要从粗放增长过渡到集约增长,从同质竞争过渡到创新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从实实在在的“创新技术”做起。

但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危机。

在大量进口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中国的油籽压榨中心也逐渐向沿海地带转移,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采用进口大豆。 因此,在中国大豆产区粮食销售困难,播种面积持续下降。 传统大豆主产区目前只有黑龙江、内蒙地区产量较高,大豆在黄淮和长江流域已成为经济作物种植区。 黑龙江省,50%以上的豆农家庭收入来自大豆,尤其是北部地区种植大豆近2000万亩,当地种玉米积温不足,种小麦效益更差,大豆种植是当地40多万户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如果大豆生产全面崩溃,这部分农民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此外,外资在国内大举扩厂,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随着沿海集中设厂的增加,投资风险也在加大,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6年间,中国日大豆压榨能力增长了3.2倍,但在此期间,国内大豆实际压榨量仅增长了1.2倍,国内大豆压榨能力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大豆实际压榨量的增长速度,严重过剩于中国大豆压榨能力2006年,中国实际大豆压榨量为3500万吨左右,仅占总大豆压榨能力的43%。 (考虑到压榨能力在300吨以下的小型油厂和可加工多种油的油厂也将加工部分大豆,目前全国大豆压榨能力超过9000万吨,大豆实际压榨量占全部大豆压榨能力的比例不足38% )。

目前,我国大豆压榨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尤其是近几年沿海地区大豆压榨能力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庞大,受国产大豆购销规模和费用的限制,加工进口大豆成为南方沿海地区大豆压榨油厂的唯一选择,而且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大豆压榨能力华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华南和华东沿海各省油厂日榨大豆能力达17万吨,年可加工大豆达5100万吨,除山东内陆地区部分油厂加工少量国产大豆外,其他油厂基本全部加工进口大豆。 东北和华北地区油厂日压榨大豆能力10万吨左右,其中一半的压榨能力位于沿海地区,这些油厂加工规模都超过1000吨,最大可达10000吨,压榨进口大豆也成为这些企业的首选依据。 按全国大豆日压榨能力27万吨计算,沿海地区大豆压榨能力占75%以上,这些地区油厂年加工进口大豆数量占其大豆压榨量的比重超过90%。

调查数据显示,由于产能过剩、布局集中,2003年至2005年我国建设的大型大豆榨油厂,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因经营困难,要么破产,要么被其他企业兼并重组。

同时,跨国粮商利用对原料采购的优势,中国不仅在国际大豆市场上没有发言权,而且在国内大豆市场上也失去了发言权,大豆进口时间、数量、价格被海外参股控股企业掌控,国内油脂压榨业有被外资垄断的风险。

目前,我国大豆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延伸到饲料加工、畜禽、水产养殖、营养保健、包装、化工、环保、军事、医药、纺织服装、航空、航天等领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国内大豆生产消亡,大豆完全依赖进口,各相关产业发展受制于人,进而影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国食品营养必需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源受制于人。 由于大豆加工和贸易已被外资控制,大豆生产一旦全面滑坡,我国大豆供应和饲料工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将全面受制于外国,传统豆制品、肉、蛋、奶和水产品等的供应将面临挑战,严重威胁我国食品安全。

四、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油脂油料品种的大规模进口始于上世纪96年代中期,1996年我国大豆进口关税降至3%后,正式放开大豆进口。 随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于当年5月颁布转基因条例,对进口植物油进行TRQ管理。 对内,为了促进国内产油,国家开始在东北实行“大豆振兴计划”,对大豆良种出台了补助政策。 (现行农业体制对良种的补贴,是从大豆开始的,包括油菜生产。 此外,还出现了其他问题,如2004年巴西红豆事件、检测制度的引入以及2号大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上市。

2006年,随着我国植物油压榨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油料进入中国数量的激增,以农业部为主的行业协会成立,同时根据世贸组织协议,取消了植物油TRQ管理,但这一年我国植物油压榨业的产能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型油脂集团包括中粮重组和丰益嘉里合并进入2007年以来,随着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波动幅度的加大,我国开始进一步加大国内油籽生产补贴力度,对外资进入植物油压榨业采取了限制措施。 另外,我国的《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也在加速制定,根据目前已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从事大宗农产品进口的企业,应当对其相关情况备案; 2 .相关企业签订大宗农产品进口合同的,货物在装运港运出、到达目的港等相关情况,应当在7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进口总量、出港时间、出港时间、进口价格等。 另外,商务部公布的《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目录》包含大豆和豆粕两种,优先考虑通过大豆产品进行追踪。 国内石油厂需进行进口大豆的预申报和到货情况报告。 总的来看,目前国家对油脂油料进口的态度正从满足国内需求转向扶持民族油脂油料产业。

2007年国家发改委再次修改外商投资目录,将目录中农副食品加工业规定限制如下: 1 .大豆、菜籽食用油脂加工(中方控股)、玉米深加工; 2 .生物液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产(中方控股)。

除上述规定外,国家还将继续完善大豆和食用油储备制度。

五、未来外资发展情况及相关建议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竣工投产的大型大豆冲压项目至少有五家,日冲压大豆能力达到1.6万吨。 这些项目分别为青岛渤海油脂大豆压榨项目,设计日压榨大豆能力6000吨; 九三油脂防城港大豆冲压项目,设计日冲压大豆能力5000吨; 黑龙江阳霖油脂集团第三厂,设计日大豆压榨能力2000吨; 江苏民康油脂公司和重庆油脂公司盐城分公司日榨大豆菜籽设计1000吨综合油料加工项目。

目前,国内在建大豆压榨项目还有十几个,是辽宁丹东港集团、米农谷物公司、美国巴斯特公司共同投资1.2亿美元在建的200万吨谷物油脂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将建设3000吨/天大豆压榨厂。 华港集团公司钦州大豆冲压项目; 黑龙江鸿源植物油公司1000吨/日大豆冲压项目; 黑龙江阳霖集团1500吨/日大豆冲压项目; 佳木斯吉庆豆业1000吨/日大豆压榨项目; 山东嘉冠集团2000吨/日大豆冲压项目; 邦吉公司天津大豆新闻拓展项目; 上海良友集团江都大豆冲压项目; 益海嘉里集团佳木斯大豆冲压项目。

但考虑到目前国内冲压产能严重过剩,未来国内冲压产能继续扩大的可能性不大,同时,根据国家政策上的规定,外资在华新增产能也存在限制。

总的来看,我国食用油行业正处于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由同质竞争向创新竞争的重要转型时期。

对于海外大豆的多重渗透和外资对国内加工业的包围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认为,首先要加大对国产大豆生产的支持力度,启动战略贸易机制。 对国内大豆生产采取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大豆产业基金等市场机制将大豆等资源性农产品进口纳入战略贸易安排,建立进口战略机制,进行大豆收购、船运、加工、基层产品产业链管理等。

其次,程国强表示,国内企业应该向跨国粮商多学习。 其中,这些跨国粮商的资本动员和运营能力只是基本条件。 国内油脂企业应该借鉴他们100多年积累的全球资源配置、营销和风险管理经验,探索建立原料收购、产地运输、国际运输到消费地加工、饲料、养殖业产业管理、系统风险管理和行业资源整合的新经营模式

此外,一些专家建议尽快建立我国“大豆安全”保障体系。 通过联合、收购、兼并等手段,形成以部分大型油脂集团为首的包括中小型大豆压榨企业、大豆贸易商、代理商、进口商、金融、资本市场投资公司等在内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分配、金融市场对冲和投机与海外基金和产业投资者抗衡。

我们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国内油料资源严重短缺,未来进口市场仍呈扩大趋势,我国油料油脂生产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坚持差异化发展,重点发展非转基因产品,特别是高蛋白食用大豆。

我国大豆产业的优势主要在于,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品种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有饮食大豆及其制品的传统习惯。 目前我国尚未发展转基因大豆,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绿色、高蛋白一直是我国大豆的品牌优势。 因此,避免扬长是必要的,除了在东北和黄淮海大豆集中产区推广高油大豆品种以满足我国许多油脂加工厂的需要外,今后还要在南方地区推广高蛋白和其他专用大豆品种。 同时,提升传统大豆食品加工产业档次,促进传统大豆食品产业现代化。

从1996年开始,我国在全国城乡范围内广泛实施《大豆行动计划》,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突破口,利用传统大豆加工技术,提高城乡居民蛋白质营养水平,改善城乡居民营养状况,增进全民健康。 2003年直接用于食用和食用加工的大豆850万吨,占我国大豆总产量的55%,比1995年提高11%左右,人均食用大豆消费量达到6.6公斤,比1995年4.9公斤的人均食用量增长35%。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大豆的人均食用量仍然较低。 经济发达的日本、中国台湾、江苏、上海等发达省份,人均食用大豆保持在每年10公斤的水平,台湾省人均年大豆直接消费量超过20公斤。 按我国现有13亿人口计算,人均大豆食用消费达到10公斤/年时,食用总需求为1300万吨;人均食用消费量为20公斤/年时,总食用需求为2600万吨。 如果说我国到2015年实现人均20公斤/年的消费目标,以每年1000万人口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左右,那么大豆的食用总需求为2800万吨。 按照已经实施的国家《大豆行动计划》消费目标,到2010年,人均大豆食用需求量将达到16公斤/年,如果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3.4亿人,至此大豆食用总需求量将达到2144万吨2030年人均大豆食用量将达到25公斤/年,按15.19亿人计算,大豆食用总消费量将达到3798万吨未来我国大豆食品业前景看好。

结合我国当前粮食市场行情和我国大豆的发展方向,大规模实施大豆储备计划显然不现实,建议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豆储备计划,通过食品豆价格的保护间接维护大豆产业安全。

六.我国植物油市场主要跨国粮食经营者生产情况美国ADM :以参股为主

美国ADM公司成立于1905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籽、玉米、小麦加工企业之一,其约2/3的收入来自大豆、花生、其他油籽等加工。 ADM公司的优势是将谷物和油籽原料深加工成食品业、饮料业、保健品业和畜牧饲料市场使用的多种产品,然后利用自己的运输系统( 13,000节铁路车箱、2,250艘驳船和1,200个集装箱车)将原料

美国ADM(AricherDanielsMidlan天)集团是较早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跨国粮商之一,国内投资形式以参股控股为主,国内主要合作伙伴为中粮集团和新加坡丰益国际,另外控股的托福国际

在美国的ADM公司与中国粮食食品集团公司( COFCO )共同投资建设了8家炼油厂。 主要拥有江苏省张家港的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天津塘沽的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山东岚山的黄海粮油工业(山东)有限公司、广东增城的东洲粮油工业(广州)有限公司、广西防城港的大海粮油工业)。 ADM在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中占30%的股份,投入现金大概在4000万美元以上,其他几家ADM的股份稍低,平均22%左右。

在丰益国际,ADM通过其直接和间接控股,成为丰益国际第二大股东。

此外,1995年,ADM在中国大连设立独资子公司——艾地盟动物保健与营养(大连)有限公司,在山海关也设有大豆加工厂,并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ADM在国内管理着年加工能力1300万吨左右的13家油脂加工厂,其中独资企业日加工能力2.28万吨,参股企业日加工能力3.4万吨,是国内最大的大豆压榨企业和供应商。

丰益国际:国内最大的植物油制造商

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 Wilmar International )由原新加坡丰益国际于2006年底收购并整合马来西亚郭氏集团的所有食用油及相关业务,整合后,丰益国际成为亚洲最大的农业综合企业集团之一,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

2006年12月底,随着丰益国际有限公司收购嘉里粮油公司全部股份以及美国ADM公司持有的益海集团全部股份,新集团旗下大豆压榨企业达到12家,日榨油能力4万吨,年可加工大豆1000万吨日炼油脂能力超过1.3万吨,年炼各类油脂能力超过400万吨,生产也贯穿沿海和东北大豆产区,一跃成为我国市场上最大的油脂油料企业集团。 同时,丰益国际通过收购母公司丰益控股的炼油及相关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国内棕榈油第一大进口商的地位。

整合前,益海集团11个生产基地位于安徽芜湖、河南周口、河北秦皇岛、四川广汉、新疆昌吉等二三线城市,而嘉里粮油(中国)八大生产基地主要位于天津、上海、深圳、青岛等航运便利、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内一二线城市。

嘉里在小包装市场占50%以上,而益海在豆油压榨领域几乎占绝对优势,所以此次合并实际上是上游和下游的有机组合,市场对象也更全面。 此外,2005年益海集团开始将投资方向转向其他农产品加工领域,在黑龙江投资益海米业。 随着重组的完成,丰益国际多元化发展的触角开始逐渐向南发展。 据悉,目前丰益国际有兴趣在黄淮地区加大玉米、小麦加工投资。

部分丰益国际参股或独资企业名单:

益海集团: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石家庄)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烟台)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山东鑫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周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周口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益海)连云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张家港) 益海)盐城) )新元粮食(武汉)工业有限公司、岳阳鲁良新元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益海)四川)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广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昌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连云港)油化工业有限公司、益海(广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昌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佳木斯)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益海(富锦)

嘉里集团:营口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西安嘉里油脂工业有限公司、青岛嘉里植物油有限公司、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防城港新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四川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厦门中鹭植物油有限公司、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

美国,从供应商向制造商的转变

邦吉集团( Bunge Ltd.)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自有企业之一,1818年在荷兰成立。 世界总部位于美国沃尔普莱尔市,主要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经营,油籽压榨和精炼,面粉粉碎,消费食品,油漆和水泥。 目前邦基公司是美国国内和国外市场上最大的粮食、油籽、油脂产品供应商和出口商。 邦基公司于1998年在中国设立贸易代表处,主要经营大宗农产品贸易等业务,涵盖油脂、油料、植物油及粮食产品。

2000年,邦基(上海)国际贸易公司成立,向中国市场供应大豆等农作物,协助中国农民和企业出口玉米和小麦,成为中国大豆和豆油产品最大的海外供应商。 到2005年,邦基公司收购了三维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日照的大豆加工企业,正式进入大豆加工业。 随后,2006年邦基公司宣布收购大连华农集团位于江苏南京的大豆加工厂,2007年与泰国正大集团成立合资企业,收购了位于天津的大豆加工厂的主要股权。 目前,国内运作的3家大豆加工企业分别为邦基(南京)饲料蛋白有限公司、邦基三维油脂有限公司、邦基正大(天津)蛋白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外资山东菏泽也有从事大豆及其衍生产品加工的大豆加工厂,主要产品有国际一、四级食用大豆油、饲料豆粕、大豆莉莉在贸易方面,公司成立以来,连续三年成为中国大豆和豆油产品最大的海外供应商,粮食产品出口额也逐年增加,对中年贸易量最大达到600万吨。

美国嘉吉:发展势头很快

美国嘉吉( Cargill )是一家全球食品、农业和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在66个国家拥有158000名员工。 嘉吉公司的对华贸易始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不久,主要向中国销售谷物、油籽、钢材、糖、棉花、果汁、肉类和其他商品,同时从中国购买玉米、钢材、苹果汁等商品。 目前与中国的年贸易额超过30亿美元,在中国18个省市投资设立了27家独资和合资企业。

目前,嘉吉在我国农产品加工相关业务主要以饲料为主,近年来开始转向食用油压榨,通过一系列收购和新建油厂,目前已占我国大豆压榨市场15%的份额。 收购方面,2005年嘉吉收购华农集团东莞油脂厂和东北石油厂,2006年收购华农集团南京油脂厂、广东阳江丰缘集团等企业,与韩国一家企业合资在南通新建年产处理大豆300万吨油脂厂,2007年在阳江日日另外,在玉米加工方面,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华润试合力达玉米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

据统计,目前嘉吉公司在中国16个省市投资建立了29家独资和合资企业,与中国年贸易额超过30亿美元,其饲料企业遍布中国养殖大省,油脂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其中,有5家大豆压榨厂,日加工能力达17500吨。

部分嘉吉参股或独资企业名单:大成-嘉吉高果糖(上海)有限公司、中粮战力事达玉米工业有限公司、淄博嘉吉黄河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嘉吉亚太食品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嘉吉烯王生物工程)武汉)有限公司、统一嘉吉)东莞)饲料蛋白科技嘉吉农标准普瑞纳(嘉兴)饲料有限公司、南京农标准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农标准普瑞纳)抚顺)饲料有限公司、烟台农标准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农标准普瑞纳)廊坊)饲料有限公司、农标准普瑞纳)成都)饲料有限公司、农标准普瑞纳)长沙)饲料有限公司嘉吉动物营养部-美商嘉吉公司、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嘉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粮油籽香港-粮谷贸易、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东食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清泉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法国路易达孚:以贸易为中心

成立于1851年的跨国集团路易莫比尔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从事谷物、油、油脂、饲料、大米、肉食、糖、咖啡、棉花、天然及人造纤维、电力、天然气、石油及石油产品的贸易,以及国债和金融证券业务英孚集团的分公司遍布全球,目前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

2005年10月,路易威登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成为第一家可以经营国内农产品贸易的外商。 路易莫维尔在田纳西州孟菲斯的子公司爱伦宝棉花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 这几年致力于中国纺织品和棉花进入西半球和亚洲其他国家。 其他业务包括中国大米、玉米的出口贸易和其他农产品的进口工作。 据介绍,目前,该集团棉花进口占全国的50%,大豆进口占15%,玉米出口占15%左右。 国内独资企业为路易威登(北京)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底在锦州建设了60万吨大豆项目。 2006年9月,与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签署总体服务合作协议。

新加坡来宝:中国油脂市场外资新贵

新加坡来宝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际性企业集团,业务遍布全球,在全球37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集工农业产品采购、销售、加工、融资、保险和运输为一体,是亚洲最大的多样化资源性商品贸易公司,同时来宝拥有自己的船队。 公司致力于在世界厂家和用户之间架起桥梁,提供工矿和农产品采购、营销、加工和运输等一体化服务。

近年来,来宝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迅速。 2006年初完成四平红口油脂有限公司大豆压榨与炼厂收购,随后合并钦州大洋油脂,与山东新龙食品公司和重庆新涿食品公司控股签订收购协议。 2007年4月,收购宝港油脂资产。 据悉,目前来宝日加工量已达15000吨,已成为影响国内油脂市场的重要力量。

此外,今年年初,来宝集团宣布计划进军世界棉花市场,目前国内市场已与相关科研机构在人员培训、技术研究、科技开发等方面达成协议。

注:正文数据截止日期为2007年11月。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