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区域特征、资源整合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来自湖南省涟源市的经验
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为了了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实进展,总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以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县涟源市为研究对象,调查涟源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典型案例,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模式,探讨其运行机制。 结果表明,涟源市不断探索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园区为依托、企业为载体、项目为支撑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主要模式是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纵向融合、农业多元化实现横向融合、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和农村电子商务集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涟源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立足企业集群发展,多种融合形式并举,发挥专业合作社联合作用,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技术支撑等,形成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运行机制。 为此,提出了通过以农村为中心的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三产融合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三产融合辐射效应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依靠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乏力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体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明确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问题,包括主要目标、融合方式、融合主体、利益联结、完善产业融合服务等,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发展规范和原则指导,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产业融合作出了具体部署。 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使用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内融合和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现象已经出现[1],中央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是对“三农”工作的理论创新,也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要求[2] )
基本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属于产业融合范畴,产业融合最早发生在信息行业,与产业边界交汇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产业边界[3],但传统的产业融合研究很少涉及农业部门。 基于农业的重要地位,学者开始关注农业产业融合,认为农业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径[4]、农业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5],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定义[6]、发展现状[7]、融合模式、融合模式以及日本的“六次产业化”等[9-10],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然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人们对其内涵、必要条件和基本形式等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有待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践不断创新,现总结如下
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省于2015年和2016年被列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省份。 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中,湖南结合本省农业特点,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三产融合模式不断涌现,带动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为了了解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具体实践,总结典型经验,项目组于2016年12月对试点县涟源市一二三产业融合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模式,探讨了其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运行机制,探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与案例
涟源市是农业市场,以水稻、蔬菜、水果、畜牧四大特色产业为主,是全国商品粮、蔬菜、生猪生产基地,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自2015年被指定为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以来,不断探索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园区为依托、企业为载体、项目为支撑的产园融合发展模式,流转土地达到1 267 hm,重点建设了桥头河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 目前,肖老爷、忠食、博盛、邬辛妈、飞天麦光等20余家企业入驻产业园; 2016年前11个月,园区生产总值达到31.1亿元,安排劳动力3,429人,增收农民7,941.2万元。 涟源市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喜人。 具体典型如下。
1.1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业纵向融合
蔬菜产业是涟源市四大特色产业之一,桥头河镇一直是当地蔬菜种植的主要区域,产品远销香港等地。 2009年湖南肖老爷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桥头河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200万元,员工150人,专业技术队伍10多人,流转农户土地333hm,完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带动了村民蔬菜产业的发展; 合作社雇佣流转土地的当地农民进行蔬菜粗加工,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0元免租为贫困户提供13.3 hm土地,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和农业资金,回购收获的作物,由企业加工后向国内外提供
自2015年进入涟源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以来,依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利好政策,桥头河蔬菜专业合作社拓展蔬菜产业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集生产、生态、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桥头河蔬菜公园,自有资金1 100万元依托合作社和生产基地进行蔬菜公园一、二期建设,以“蔬菜公园”理念探索休闲农业新模式,将4.5 km生态河堤和风雨桥改造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疏浚河道,建设防渗河岸等。 通过项目建设,基地与周边村落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沟渠的修建、绿化、亮化,使蔬菜生产田园景观成为旅游景观,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此外,在原桥头河蔬菜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蔬菜生产、检验和销售体系提高了蔬菜生产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实行品种统一、购销统一、标准统一、检验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统一的“六统一”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使蔬菜生产更具观赏性,农业、农业技术现代营销体系等示范、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蔬菜公园以发展生态、绿色、环保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种植富硒蔬菜品种30个,其中11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建立“农超对接、蔬菜配送、直销店、合作供港”等四条销售渠道,在消除周边农户种菜后顾之忧的同时,基地还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益2016年基地所在地珠璜村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专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将蔬菜产业从生产延伸到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强蔬菜行业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联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纵向融合发展,提高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1.2农业多元化实现一二三产业横向融合
2011年博盛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筹资2亿多元,流转土地200 hm,依托桥头河蔬菜公园及周边青山绿水、田园风景、特色美食等自然、文化和传统资源,建设博盛生态体验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多功能
博盛生态园是集珍贵植物观赏、农村生态旅游和扶贫为一体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典范。 体验园对原荒山坡进行改造,植树造林180 hm,种植30多个珍贵苗木品种,营造生态景观园林,带动农业旅游; 在林下种植牡丹、名贵中药材等丰富美化园区景观,建设开发林业经济价值特色养殖示范园、有机菜农园、油菜示范园等展示,传播农耕文化和先进农业技术; 成立藏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网点农户”运作模式,对接800多个农户,吸引周边10个村600多个贫困户参与藏猪养殖,推动园区餐饮业发展。 突出休闲体验功能,投资000万元建设占地133.3 hm的现代设施休闲观光农业; 改造20km标准景观道路,设立户外活动体验中心,建设丰富小区休闲娱乐项目的乡村花苑提高游客居住条件山岳赛车场项目,稻田公园,奇花异果科普教育园,正在形成新的休闲娱乐消费增长点
同时,园区结合效益和普惠性大势,安置土地流失贫困劳动人口110人,积极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每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人。 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农户自愿支付项目资金和扶贫资金的前提下,出资入股,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配”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
农业龙头企业利用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开发荒山荒地,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创造各农业相关行业之间的联系,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景观,丰富居民休息选择,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造条件,农业发展
1.3社会化服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盛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由市供销社牵头,由盛达种植专业合作社、兴宏泰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和农富农机专业合作社三个法人单位共同出资组建。 从最初促进闲置、撂荒土地开始提供全程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涟源市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为园区企业和农户联合提供组织条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公司以盛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名义在伏口镇流转土地200 hm种植大豆、萝卜、生菜等,并与湖南邬辛母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以“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运行,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通过“订单农业、担保收购”的合同关系固定下来满足公司对原材料的需求,农户受益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盛达公司已拥有大米加工厂、精炼榨油厂,购置了配套的碾压设备和耕田机、全喂式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运输车、电动喷雾等各类农机设备,7个集中托管237.8 hm油茶林,推进耕、育、插、防、收、加、销等“一条龙”服务良种繁育,保证农资供应,统筹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产品质量可控
以供销社和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服务企业,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后、产后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将普通农户纳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使农户共享一二三产业融合带来的收益增长。
1.4农产品加工融合一二三产业
湖南省辣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是涟源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占地面积3.36 hm,总投资10,200万元,取材当地农产品加工成休闲麻辣熟食,2016年7月正式开业,项目建成后年产为保证原材料来源,公司资助盛达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并与之建立“农户合作社”模式,以保价收购农户种植的农产品,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种植基地涉及农户136户,其中合作社成员39户,非合作社贫困种植示范户97户,公司回收大豆480 t,预计户均增收3,000元/年; 现投资建设6,6,200 m生产车间,建设休闲食品加工厂和以豆类、蔬菜为原材料的麻辣食品自动化生产线,延伸蔬菜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招聘职工250人,人均收入达到2000-5000元/月,增加了农民收入。
外来工商企业有利于选择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向前拉动农产品生产,向后促进农产品流通销售,改变农产品保存形态和生命周期,打造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1.5为生物技术添加一二三产业融合新内容
湖南忠食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注册资本2 418万元,是一家集食用菌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综合开发企业。 公司建立占地134.5 hm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采用最新生产技术和生物育种技术,依托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光源等先进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自动化、立体化生产,改变食用菌只能季节性种植的状况,实现周年化生产,土地利用率比传统模式公司还自主研发食用菌生长培养器,突破了袋栽、瓶栽不能互通的瓶颈,提高了蘑菇产业的发展水平。
为了更好地向产地市场和销售市场拓展,减少流通损失,公司成立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按照现代冷链物流标准,以冷库为中心,以物流配送服务为链条,以交易物流中心为终端,在果蔬主产区建立果品、蔬菜主产区在全省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对接全国冷链物流市场,娄底、桥头河地区与长沙、广州、上海市配套完善的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200多户农民共同致富,户均年收入此外,项目建设也完善了园区功能,既解决了企业自身产品保鲜、冷藏、贮藏等问题,又促进了桥头河镇农产品的大量出口,控制了蔬菜水果产销之间的淡旺季矛盾,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园区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中的运用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物流网络建设完善了园区功能扩大了涟源市农产品销售范围控制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内容
1.6农村电商集群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
飞天电子商园是由涟源市人民政府支持,飞天麦光电子商务管理有限公司出资组建运营管理的电子商务集群化项目,2015年12月正式运营,园区占地面积1.6 hm,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配套设施齐全,功能齐全将自筹资金与涟源市2015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资金相结合,着力建设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电商平台总投资400万元,采用“公司农户”方式实现农产品与电商“联姻”,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网络经营模式。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要服务对象,搭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施“网络现代农业”,发挥农业特色产业、产品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 注册“涟水川”、“大河边”等自主品牌商标,为入驻电商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品牌策划、淘宝及APP运营指导等技术支撑,定制商业模式。 给予欧盟成员国免收租金、水电费2年的优惠,为广大欧盟创业者提供完善的一站式产业链接管理服务。
推进园区企业“加入”,建设红薯、紫米等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络,减少产品中间流通环节,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如丰乐园公司除销售新鲜蔬菜外,还生产各种干菜、酱菜,注重农产品包装,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鼓励农业企业开展QS认证,购买农产品跟踪系统,跟踪产品,做到保鲜期、位置信息一条龙。 依托淘宝网平台,建设特色中国涟源馆,唯民电子商务、惠农网等将部分本土农产品从涟源推向全国。
重视对电商的培训,带动了100多名电商创业就业。 飞天电商平台服务领域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民生活各个环节,园区已服务中小零星企业和首批103家个人用户,企业增收800多万元,新增就业185人。
互联网企业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的产生,依托电商平台发布农产品供给信息,反馈农产品需求信息,服务农产品产业链各主体,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即时沟通[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运行机制
涟源市根据当地农业特点,充分利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的政策优势,通过企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链,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和相关政策优化农业生产经营,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品牌建设、科技应用
2.1集群发展将增进企业合作,创造一二三产业融合条件
企业是产业链的重要主体[1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涉及各个环节的联结,园区注重把企业整合起来,统筹规划,选择和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关键环节的企业,不仅可以增进和发挥原有优势,而且可以填补产业链空白。 同时,园区企业集群发展将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功能互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各阶段的顺利衔接。 例如,桥头河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蔬菜,既可以直接用于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博盛生态园,也可以为邬辣妈等公司提供加工蔬菜和休闲食品的原材料。 由忠食农业成立的冷链物流中心,通过飞天商务园搭建的互联网平台获取和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引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决策,将农产品运往全省、全国各地,实现一二三产业园区内部链接融合,各企业的合作也是农村的
2.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多种形式并行
涟源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形式多样,既有农业产业链前后的纵向延伸,也有相关涉农界的横向耦合,通过纵向融合和横向整合实现农产品生产商品化[15]。
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以生产某种产品为主,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以促进其他产业农业带动作用的发挥,实现农业产业规模效应为导向,构建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从农产品田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末端消费产业链纵向融合的主要形式,以一产业农产品生产为主,二、三产业融合(桥头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以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为主,前瞻性融入一产业,三产业(邬辛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忠食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三产业休闲、服务为主,一产业农产品原料生产,二产业农产品加工(湖南博盛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飞天电商产业园)。 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实现特色农产品深度立体开发,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一二三产业的横向融合在于各农业相关行业相互配合,将农业、农村、农民融合到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16]。 如园区集休闲项目开发、养殖业生产经营、生态环境建设为一体,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相结合,发展“农旅双链”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园区全景产业链”,打造多样化农业配套产品,美化农业生产景观,新型农产品例如,进行河道整治,将荒岸、荒地、荒原变成田园美景,带动农村道路、水利
2.3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连接各主体的作用
在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中,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的组织联结作用[17]。 合作社直接面向个体农户,集中起来进行组织生产,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 而合作社是更合适的市场参与主体,龙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有效获取市场信息引导农户生产,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涟源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背后是专业合作社的支持。
农户、合作社与企业之间的联结建立在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18]基础上,目前正在探索股份合作式、托管服务式、招聘式、订单农业式等联结机制。 股份制联结的利益关系具有稳定性,能够让农户作为主人翁关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盈利的托管型服务,为农户农业生产解决产前、产后、产后服务,使农户摆脱繁重的农业生产,也有利于农产品“从田到餐桌”的顺利转型招聘式合并为农户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直接提高了农户收入; 订单农业构建了农户与专业合作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了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2.4用补助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也是资金投入聚集的过程。
1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建立财政、信贷、企业、农户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对接和整合惠农政策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产业对接关键环节,支持产业融合中相对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涟源市桥头河农业产业园建设资金包括企业投资和政府奖金,资金总额达040万元。 政府资金采取先投入后补充的原则,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资金在农业局设立专用账户,企业先投资项目,政府通过其验收后支付奖金。
2 )清理和分类现行专项资金,减少资金重复交叉现象,扎堆、统筹使用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涉农资金。 涟源市将整合县域经济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就业专项资金、特色县域经济重点专项资金等,建设蔬菜公园周边配套设施、道路等。
3 )采取奖投资、奖投资、物资投资、建后筹资、贷款筹资等方式,支持农民入股,通过合资、合作、合作等多种形式直接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社会资金投入。 2015年和2016年涟源市投入财政资金2.1亿元,拉动民间投资18亿元,其中,在标准化厂房、规模基地、生产线建设等方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8亿元。
2.5立足本地特色,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通过加强品牌营销、整合、传播,提升特色农产品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支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引进农产品生产线,提高农产品产业化水平,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建设促进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的销售网点和网络平台, 通过维护建立产品与消费者的长期互信关系,提升产品信誉度,提升“桥头河”、“肖老爷”、“湘山”、“玖久鲜”、“邬辛妈”等品牌知名度,争创湖南、全国品牌。
2.6以技术为支撑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
如何把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技术、资本和管理水平,实现有效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向更高阶段发展,是涟源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抓手。 园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农民科技知识培训等,通过引进、整合、推广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现代农业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供良种繁育、农作物病虫害预测和综合防治等服务; 普及销售点系统( POS )、农产品追溯系统,将“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 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构建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对接全国冷链物流市场等。 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各涉农界的发展从传统的低水平向现代化、高水平发展。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启示
3.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与以农村为中心的农村建设相结合
农村不是城市的附属品,而是有自己运行体系的功能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注重恢复和保留农村文化和传统,重塑农村文明。 构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要注重与已有村庄风景的自然联系、融合,个性化、特色化提升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避免人为痕迹,构建特色美丽农村。 重视基层决策和乡村治理体制建设,建设生态教育基地,提高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和素养,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19]。 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污染,培养村民环保意识和注重卫生的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20],找回“乡愁”,让农村成为人们的精神依托,让城市资本农业人才回流农村。
3.2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 农业生活生产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率和竞争力,必须修路、平整土地,为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条件。 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水平,改善农机,降低产前产后服务成本,提高农民农业生产能力和信心,促进农村生产恢复生活活力。 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发展仓储物流,做好供水供气、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和条件支撑。
3.3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协调配合
相关政策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要重视政策协调配合,切实发挥相关政策对三产融合的支撑作用。
1 )推进三产融合资金整合。 实现支农资金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资金合理对接,整合支农资金项目,统筹优化使用资金[21],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变支农资金“撒花椒”式配置方式。
2 )政策细化和具体化增强政策可操作性。 不断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概念界定、识别标准、发展和限制条件以及融合主体利益保障的相关政策,实现政策联动,做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政策跨产业桥梁作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健康发展
3 )推进农村改革事业。 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开发农村荒山荒地,探索开拓三产融合发展空间的农村产权担保新形式,推进产权担保贷款规范开展,推进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开展“财银保”等,为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融资创造条件,构建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和贷款
3.4发挥农村三产融合的辐射效应
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构建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和人员融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发挥其引领作用。 应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布局、集中发展,降低融合成本,各产业在突出特点的同时和谐融合,构建发展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福利水平提升。
作者:李明贤唐文婷
资料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年06期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