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内蒙古奈曼旗:田野里到处都在放新歌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389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来源【中国农网】君奈曼大地,沃野千里田域如锦,美丽乡村风景如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农村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资金、人才、技术持续流向农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品牌战略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十二五”关键一年,奈曼旗在“希望的田野”上随处放着新歌。通辽市奈曼旗土城子乡平顶山村,风物风华,繁花似锦。 该村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业,推动村民增收致富。因地而将“金”改为“银”驱车来到奈曼旗治安镇小百兴图村,放眼望去,一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来源【中国农网】

君奈曼大地,沃野千里田域如锦,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农村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资金、人才、技术持续流向农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品牌战略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十二五”关键一年,奈曼旗在“希望的田野”上随处放着新歌。

通辽市奈曼旗土城子乡平顶山村,风物风华,繁花似锦。 该村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业,推动村民增收致富。

因地而将“金”改为“银”

驱车来到奈曼旗治安镇小百兴图村,放眼望去,一片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灿灿的。 这是村内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承包建设的红椒种植基地。

土地流转合作社,农民在合作社打工,把原本利薄而沉重的“种地生活”变成了小百兴图村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同时,承包地由“散”变“整”,生产效益显著提高,有力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实现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合作社要壮大,目标规模化种植是前提,土地流转成功是基础。 ”治安镇政府镇长赵忠豪介绍说。

2022年,奈曼旗通过流转、供销、置换、入股等方式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水平,全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7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

治安镇小百兴图村红干椒栽培基地植苗大棚。

产业兴盛使大人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我是我们村第一次进入牧羊人小区! 当时,带领着100多只羊,浩浩荡荡地进入养殖小区。 那阵……”明仁苏木丰胜村的养殖户杜文虎得意地说。 合作社这两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合作社负责日常防疫、授精、市场对接,自己只养羊,在小区里修了草料库,盖了养殖宿舍。

开创新时代,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目前杜文虎羊已发展到400多只,年收入20多万元。 对他来说好日子来了。 出路在于养羊小区“村社联结”发展模式。

2022年,奈曼旗大力支持和引导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紧密村社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以农户经营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复合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发展到全旗专业合作社441家,家庭农牧场541家,辐射服务农户1.5万户。

养殖户杜文虎在给羊添草。

科技引领品牌新战略

这几天,在固日班花苏木固日班花玉米花带状复合栽培现场,景象很忙。 在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农户将大豆、玉米种子分别放入机械分播箱,调试农机后,驾驶播种机,按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的要求开展机械化播种。

“奈曼地处通辽黄玉米生产黄金地段,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农户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需求非常强烈,目前种植面积达1.45万亩,已成为当地种植业品牌。 ”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王克如说。

2022年,奈曼旗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岛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20多个科研机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培育特色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累计根据科研项目创建玉米高产优质示范田2695亩,红薯高效示范田1500亩,推广高效玉米3万亩。

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人员指导田间滴灌带铺设方法。

作者:王阳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昊

本文来自【中国农网】,只有代表作观点。 全国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