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8月25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关于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现公布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稻、大豆、棉花)暨第六届)玉米(品种审定会议初审、复审通过及验收
公示信息显示,垦丰种业和子公司共有11个玉米品种、6个水稻品种和2个大豆品种在今年国审中通过初审。 其中:
玉米品种:垦沃6339、龙垦1141、龙垦1807、科沃8904、科沃931、科沃9366、科沃9908、垦吉20、楚玉119、垦丰520、垦丰670。
水稻品种:垦两优909、垦两优332、长两优803、悠香优2号、源两优889、滇两优6号。
大豆品种:龙垦307、垦科豆13。 附:初审通过品种介绍
一.玉米品种
品种名称:垦沃6339
申请人: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KW5F1703KW1F1755.KW1F1815
特征:北方极早熟组出苗至成熟115.4天,比对照德米亚1号晚生0.2天。 幼苗叶鞘紫,叶深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紫色,颖壶紫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81厘米,穗高100厘米,成株叶片数17-18片。 果锥形,穗长17.9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1.65克。 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灰斑病。 籽粒容积为754克/升,粗蛋白含量为9.91%,粗脂肪含量为5.01%,粗淀粉含量为73.02%,蓖麻毒素含量为0.29%。
产量实绩: 2019-2020年参加北方极早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9.11公斤,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8.21%。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3.28,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6.11%。
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播种,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实时播种。 选择中上肥力区划栽培,采用当地常规耕作栽培方式,亩栽密度为5300-6000株。 公顷施肥量:磷酸二铵每公顷征收150公斤,氯化钾征收50公斤,尿素征收225公斤。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合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区的黑龙江省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北部等极早熟区,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部分山区,河北省北部北部种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海拔1200米以上;宁夏南部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和张掖市海拔2000米以上。
品种名称:龙垦1141
申请人: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B7012X17803
特征: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幼苗成熟128.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3天。 幼苗叶鞘紫、叶绿、叶缘绿、药紫、颖壶绿。 株型半紧凑,株高303厘米,穗高122厘米,株叶数20片。 穗筒形,穗长19.2厘米,穗粗5.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0克。 接种鉴定:抗丝黑穗病、中抗穗腐病、感大斑病、感茎腐病、高感灰斑病。 籽粒容积为744克/升,粗蛋白含量为10.89%,粗脂肪含量为3.72%,粗淀粉含量为74.51%,蓖麻毒素含量为0.28%。
产量实绩: 2019-2020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共同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5.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0%。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08.3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度以上肥力地块栽培,细整地,及时播种; 科学配方施肥、氮磷钾与微肥合理搭配; 亩保苗4500株左右; 有条件的要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及时灌溉。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栽培。 该区涉及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大部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
品种名称:龙垦1807
申请人: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垦系114垦系8
特征: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5.2天,比对照吉单27早熟0.2天。 幼苗叶鞘紫,叶深绿色,叶缘绿色,药黄色,颖壶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71厘米,穗高94厘米,株叶数20枚。 穗筒形,穗长19.4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5克。 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灰斑病、穗腐病。 籽粒容积为744克/升,粗蛋白含量为8.76%,粗脂肪含量为4.15%,粗淀粉含量为75.57%,蓖麻毒素含量为0.26%。
产量实绩: 2018年-2020年参加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83.22公斤,比对照吉单27 (鑫鑫1号)增产7.64%。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4.47,比对照鑫一号增产5.19%。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度以上肥力地块栽培,细整地,窄广均种,每亩留苗4500株左右,足底施肥,及时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有条件的地区根据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适时灌溉。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合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的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呼伦贝尔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赤峰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
品种名称:科沃8904
申请人: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KW4XL1507KW7XL1605
特征: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幼苗成熟128.2天,比对照先玉晚335天成熟0.8天。 幼苗叶鞘紫、叶绿、叶缘白、药浅紫、颖壶绿。 株型半紧凑,株高308.4厘米,穗高120.0厘米,株叶数21.5片。 穗锥至筒型,穗长18.9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克。 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灰斑病、高感穗腐病。 籽粒容积为747克/升,粗蛋白含量为9.46%,粗脂肪含量为4.42%,粗淀粉含量为73.94%,蓖麻毒素含量为0.30%。
产量实绩: 2018-2019年参加东华北中熟春玉米集团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7.2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1%。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21.9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播种,5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 通常4月末5月初。 选择中上肥力区划栽培,采用当地常规耕作栽培方式,亩栽培面积4000-4500株。 注意穗腐病的防治。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在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栽培。 该区涉及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正尔市,鄂尔多斯
品种名称:科沃931
申请人:垦丰科沃施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垦丰科沃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KW9FQ1711KW6FQ1809
特征: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出苗至成熟119.8天,比对照德米娅1号晚熟1天。 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绿色,叶缘绿色,药绿色,颖壶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64厘米,穗高95.5厘米,株叶数18片。 穗短筒型,穗长18.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4.7厘米,穗轴红,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5克。 接种表明,中抗大斑病、绢黑穗病、穗腐病、感灰斑病、高抗茎腐病,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8.58%,粗脂肪含量3.88%,粗淀粉含量76.99%,蓖麻毒素含量0.25%。
产量实绩: 2019-2020年参加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组共同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7.364,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7.83%。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3.5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2.71%。
栽培技术要点:适合中度以上肥力区划栽培,根据当地气候条件5月上旬播种,亩产密度6000株。 其他农艺措施与大田玉米种植,注意灰斑病和地下害虫防治。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型区黑龙江省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兴安盟部分地区、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通辽市部分地区、赤峰市部分地区、包头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北部、吉林省延边州
品种名称:科沃9366
申请人:垦丰科沃施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垦丰科沃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KW9FQ1705KW6Q1515
特征: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出苗至成熟118.9天,比对照德米亚1号晚生0.2天。 幼苗叶鞘紫、叶绿、叶缘绿、药紫、颖壶紫。 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穗高92厘米,成株叶片18枚。 穗短锥形,穗长17.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4.75厘米,穗轴红,籽粒黄,马齿半,百粒重36.9克。 经接种,抗大斑病、感丝黑穗病、灰斑病、穗腐病、中抗茎腐病,籽粒容重761g/升,粗蛋白含量8.48%,粗脂肪含量3.36%,粗淀粉含量74.54%,蓖麻毒素含量0.25%。
产量实绩: 2019-2020年参加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组共同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3.8公斤,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5.62%。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7.1公斤,比对照德米亚一号增产3.2%。
栽培技术要点:适合中度以上肥力区划栽培,根据当地气候条件5月上旬播种,亩产密度6000株。 其他农艺措施与大田玉米种植,注意灰斑病、绢黑穗病、穗腐病和地下害虫防治。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型区黑龙江省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兴安盟部分地区、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通辽市部分地区、赤峰市部分地区、包头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北部、吉林省延边州
品种名称:科沃9908
申请人:垦丰科沃施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垦丰科沃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KW4XE1701KW7FP1505
特点:北方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3.9天,与对照德美亚3号晚熟0.2天。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壶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82厘米,穗高108厘米,株叶数19片。 穗长筒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4.8厘米,穗轴红,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8.25克。 接种发现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灰斑病、穗腐病、高抗茎腐病,籽粒容重731g/升,粗蛋白含量8.82%,粗脂肪含量3.31%,粗淀粉含量78.38%,蓖麻毒素含量0.26%。
产量表现: 2019-2020年参加北方早熟春玉米集团共同体区域试点,两年平均亩产718.9公斤,比对照德美亚3号增产4.3%。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9kg,比对照德美亚3号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亩产密度5000株。 注意预防大斑病和地下害虫。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北方早熟春玉米型区黑龙江省中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三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兴安盟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赤峰市部分地区、通辽市部分地区、包头市部分地区、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通化市
品种名称:垦吉20
申请人:垦丰吉东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垦丰吉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KC7R41KC6L103
特征: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1.3天,与对照先玉335熟期相当。 幼苗叶鞘紫、叶绿、叶缘紫、药黄、颖壶绿。 株型半紧凑,株高296厘米,穗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18.9片。 穗筒型,穗长18.4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粗5.3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牙,百粒重35.6克。 经接种,大斑病、感丝黑穗病、灰斑病、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8.58%,粗脂肪含量4.31%,粗淀粉含量75.48%,蓖麻毒素含量0.26%。
产量实绩: 2018-2019年参加东华北中熟春玉米集团共同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36.9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25%。 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21.0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选择地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平地或坡地栽培。 播种前种子严格选择包衣,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确保全苗1次; 2、种植密度: 6000株/亩; 3、及时释放赤眼蜂,及时防治玉米螟,注意农药防治大斑病; 4、施肥:充分农家肥,基肥施磷酸二铵13公斤/亩,硫酸钾13公斤/亩,种肥施磷酸二铵7公斤/亩,追肥施尿素20公斤/亩; 5、制种技术:制种时父本和母本同期播种,父本种植密度为1:5,父本种植密度均为6000株/亩。 注意大斑病、丝黑穗病、灰斑病、地下害虫的防治。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
品种名称:滇玉119
申请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HL012HZ0813
特征: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幼苗成熟137.7天,比对照中玉335晚生2.7天。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壶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80.9厘米,穗位高109.3厘米,株叶数20枚。 穗短锥形,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5.2厘米,穗轴红,籽粒花色、半马齿、百粒重35.6克。 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高感灰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南方锈病。 籽粒容积为778克/升,粗蛋白含量为12.34%,粗脂肪含量为3.88%,粗淀粉含量为70.5%,蓖麻毒素含量为0.31%。
产量实绩: 2019-2020年参加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共同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9.6公斤,比对照中玉335增产5.8%。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0.2公斤,比对照中玉335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以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为准,塑料育苗移栽或地膜覆盖可适度提前播种。 2、密度4000株/亩左右。 3、底肥(底肥每亩栏粪1000-2000公斤或N.P.K三元复合肥50公斤以上。 4、苗肥:4-5片见叶时放入。 亩加尿素10公斤。 5、穗肥: 10—12片叶可见时放入。 亩加尿素20公斤。 6、注意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合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及盆周山区海拔800-2200米的地区; 湖北西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 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海拔1100米-2200米地区; 栽培于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丽江市、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曲靖市、昭通市、迪庆州、怒江州、西双版纳州海拔1000-2200米地区。
品种名称:垦丰520
申请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KFL584FG26
特征: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出苗至成熟134天,比对照中玉335早熟1天。 幼苗叶鞘紫色,叶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淡紫色,颖壶淡紫色。 株型扁展,株高270.2厘米,穗位高104.4厘米,株叶数19枚。 穗长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3厘米,穗轴红,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3.8克。 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感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南方锈病。 籽粒容积为798克/升,粗蛋白含量为10.98%,粗脂肪含量为4.44%,粗淀粉含量为72.73%,蓖麻毒素含量为0.29%。
产量实绩: 2019-2020年参加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共同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4.4公斤,比对照中玉335增产6.3%。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1.3公斤,比对照中玉335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各地可根据最佳节令调节播期。 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亩4000株左右为宜。 3、合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农家肥800-1000公斤; 5-6叶期,间苗、除草剂并用,拔节肥(尿素10kg/亩),喇叭口期中耕培士并用,攻穗肥)尿素20kg/亩); 4、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合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及盆周山区海拔800-2200米的地区; 湖北西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 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海拔1100米-2200米地区; 栽培于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丽江市、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曲靖市、昭通市、迪庆州、怒江州、西双版纳州海拔1000-2200米地区。
品种名称:垦丰670
申请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KFL732KFL370
特征: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出苗成熟136天,比对照中玉晚335天成熟。 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淡紫色,颖壶紫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73.6厘米,穗位高102.3厘米,株叶数19枚。 穗短锥形,穗长18.4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4厘米,穗轴红,籽粒黄色,硬,百粒重38.8克。 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南方锈病。 籽粒容积806克/升,粗蛋白含量为12.18%,粗脂肪含量为4.85%,粗淀粉含量为72.25%,蓖麻毒素含量为0.29%。
产量实绩: 2019-2020年参加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共同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56.1公斤,比对照中玉335增产9.8%。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4.9公斤,比对照中玉335增产11.2%。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栽培,以地温稳定10以上为标准适时播种。 亩产苗4000株左右,选择一般肥力以上地块种植,进行足底肥,适当增加有机肥和农家肥,加大喇叭口追肥尿素。 玉米苗期注意杂草防治,降雨量大时及时开沟排水。 注意主要病虫害防治,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合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及盆周山区海拔800-2200米的地区; 湖北西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 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海拔1100米-2200米地区; 栽培于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丽江市、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曲靖市、昭通市、迪庆州、怒江州、西双版纳州海拔1000-2200米地区。
二.水稻品种
品种名称:垦两优909
申请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稻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垦101SYR2
特征:籼稻系二系杂交米品种。 长江中下游进行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2.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1.5天。 株高120.3厘米,穗长26.1厘米,亩产有效穗数19.0万穗,每穗总粒数187.3粒,结实率84.7%,千粒重23.5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2.9、4.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白叶枯病、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强。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4%、白度0.8%、直链淀粉含量17.8%、胶粘度68mm、碱消息值5级、长宽比3.7,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
产量成绩: 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籼稻迟熟组区域试验,亩产652.9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2%。 2020年继续试验,亩产656.33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50%;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62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85%;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57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1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田栽垄播种量8-10公斤,大田垄用量1公斤,稀疏播种培育多蘖壮苗。 2 .苗龄30天内,种植规格为16.7厘米26.7厘米或20厘米26.7厘米,每穴种2粒谷子苗,每亩插基本苗6万至8万个。 3 )需肥水平中等,充分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按氮(磷)钾1 ) 0.5 ) 1配比施用。 4 )浅水栽苗,深水茂盛,水分稀疏,幼苗及时落水晾晒田间,寸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灌浆结实,收获前5-7天沥干。 5 .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在湖北(武陵山区除外)、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江西、安徽、江苏长江流域稻区及浙中稻区、闽北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稻瘟病高发区进行单季中稻栽培。 稻瘟病复发区不得种植。
品种名称:垦两优332
申请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稻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垦176SR332
特征:籼稻系二系杂交米品种。 长江中下游进行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4.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0.4天。 株高122.5厘米,穗长26.1厘米,亩产有效穗数17.6万穗,每穗总粒数226.2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4.6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3.3、2.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抽穗期耐热性强。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4%、白度0.8%、直链淀粉含量16.2%、胶着度62mm、碱消值6.5级、长宽比4.4,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
产量成绩: 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籼稻迟熟组区域试验,亩产655.0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6%。 2020年继续试验,亩产649.82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45%;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41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50%;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23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6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田栽垄播种量8-10公斤,大田垄用量1公斤,稀疏播种培育多蘖壮苗。 2 .苗龄30天内,种植规格为16.7厘米26.7厘米或20厘米26.7厘米,每穴种2粒谷子苗,每亩插基本苗6万至8万个。 3 )需肥水平中等,充分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按氮(磷)钾1 ) 0.5 ) 1配比施用。 4 .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在湖北(武陵山区除外)、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江西、安徽、江苏长江流域稻区及浙中稻区、闽北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稻瘟病高发区进行单季中稻栽培。
品种名称:长两优803
申请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稻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长173S长优3
特征:籼稻系二系杂交米品种。 长江中下游进行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2.5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1.5天。 株高119.2厘米,穗长24.0厘米,亩产有效穗数18.2万穗,每穗总粒数198.3粒,结实率86.7%,千粒重25.4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3.6、3.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3级,白叶枯病7、褐飞虱9、高敏褐飞虱、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强。 米质主要指标为精米比例60.0%、白度2.5%、直链淀粉含量17.5%、胶粘度63mm、碱消息值6.3级、长宽比4.3,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的2级。
产量成绩: 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籼稻迟熟组区域试验,亩产660.3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4%。 2020年延续试验,亩产664.67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25%;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2.49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79%;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63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8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田栽垄播种量8-10公斤,大田垄用量1公斤,稀疏播种培育多蘖壮苗。 2 .苗龄30天内,种植规格为16.7厘米26.7厘米或20厘米26.7厘米,每穴种2粒谷子苗,每亩插基本苗6万至8万个。 3 )需肥水平中等,充分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按氮(磷)钾1 ) 0.5 ) 1配比施用。 4 )浅水栽苗,深水茂盛,水分稀疏,幼苗及时落水晾晒田间,寸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灌浆结实,收获前5-7天沥干。 5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在湖北(武陵山区除外)、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江西、安徽、江苏长江流域稻区及浙江中稻区、闽北稻区、河南南部稻区进行一季中稻种植。
品种名称:悠香优2号
申请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双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悠香123A长优2
特征:籼稻系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长江中下游进行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1.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2.2天。 株高124.5厘米,穗长28.4厘米,亩产有效穗数17.5万穗,每穗总粒数222.4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3.5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4.0、4.2,穗颈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感,抽穗期耐热性一般。 米质主要指标为精米比例60.2%、白度3.4%、直链淀粉含量17.0%、胶粘度61mm、碱消息值6.5级、长宽比4.3,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
产量成绩: 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籼稻迟熟组区域试验,亩产651.6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0%。 2020年继续试验,亩产641.71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13%。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6.66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08%;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1.42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4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田栽垄播种量8-10公斤,大田垄用量1公斤,稀疏播种培育多蘖壮苗。 2 .苗龄30天内,种植规格为16.7厘米26.7厘米或20厘米26.7厘米,每穴种2粒谷子苗,每亩插基本苗6万至8万个。 3 )需肥水平中等,充分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按氮(磷)钾1 ) 0.5 ) 1配比施用。 4 )浅水栽苗,深水茂盛,水分稀疏,幼苗及时落水晾晒田间,寸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灌浆结实,收获前5-7天沥干。 5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在湖北(武陵山区除外)、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江西、安徽、江苏长江流域稻区及浙中稻区、闽北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稻瘟病高发区进行单季中稻栽培。
品种名称:源两优889
申请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酱511SR889
特征:籼稻系二系杂交米品种。 长江中下游栽培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20.3天,比对照五优308早熟0.7天。 株高107.9厘米,穗长23.5厘米,亩产有效穗数21.2万穗,每穗总粒数178.1粒,结实率81.5%,千粒重24.1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3.3、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感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耐冷性一般。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7%、白度1.7%、直链淀粉含量15.5%、胶着度67mm、碱消值6级、长宽比4.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
产量成绩: 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稻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4公斤,比对照五优308增产5.9%; 2020年继续试验,亩产562.82公斤,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72%;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9.11公斤,比对照五优308增产4.88%;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5.66公斤,比对照五优308增产5.7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强苗。 晚籼稻栽培于6月中下旬播种,插秧播种量为每亩10公斤,大田亩1.0公斤,稀疏播种。 2 .适龄移栽,插基本苗。 苗龄控制在30天以内。 种植规格为20厘米20厘米,每窖插2粒谷苗,每亩插基本苗8-10万株。 3 .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用水。 重施底肥、早追肥、后期见苗补穗肥的施肥方法为:耙时亩产25%水稻专用复合肥40公斤,种5-7天后追肥尿素5-7公斤,孕穗期亩产氯化钾7.5公斤。 移栽后,深水活藏,分蘖期干湿交替促进分蘖,总苗数达28万左右时,及时防止落水日晒、强根壮秆倒伏,孕穗期以湿为主,田面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干旱湿润,保持根系活力4 .病虫害防治。 坚持强氯精浸种,防治恶性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发生。 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双季稻区稻瘟病轻发区进行晚稻种植。
品种名称:滇两优6号
申请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人: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稻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滇802S长优6
特征:籼稻系二系杂交米品种。 长江中下游栽培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19.6天,比对照五优308早熟1.4天。 株高116.2厘米,穗长25.2厘米,亩产有效穗数20.1万穗,每穗总粒数164.6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5.2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4.3、3.1,穗颈传染病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耐冷性弱。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5%、白度1.8%、直链淀粉含量15.7%、胶粘度67mm、碱消息值6.1级、长宽比3.4,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的2级。
产量成绩: 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稻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9.3公斤,比对照五优308增产8.1%; 2020年继续试验,亩产560.71公斤,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34%;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5.01公斤,比对照五优308增产5.90%;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2.36公斤,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1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强苗。 晚籼稻栽培于6月中下旬播种,插秧播种量为每亩10公斤,大田亩1.0公斤,稀疏播种。 2 .适龄移栽,插基本苗。 苗龄控制在30天以内。 种植规格为20厘米20厘米,每窖插2粒谷苗,每亩插基本苗8-10万株。 3 .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用水。 重施底肥、早追肥、后期见苗补穗肥的施肥方法为:耙时亩产25%水稻专用复合肥40公斤,种5-7天后追肥尿素5-7公斤,孕穗期亩产氯化钾7.5公斤。 移栽后,深水活藏,分蘖期干湿交替促进分蘖,总苗数达28万左右时,及时防止落水日晒、强根壮秆倒伏,孕穗期以湿为主,田面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干旱湿润,保持根系活力4 .病虫害防治。 坚持强氯精浸种,防治恶性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发生。 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双季稻区稻瘟病轻发区进行晚稻种植。
三.大豆品种
品种名称:龙垦307
申请人: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人: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北豆49/宝交06-5274
特征:北方春大豆超早熟品种,生育期平均110天,比对照华疆2号晚熟3天。 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80.5厘米,主茎13.0节,有效分枝0.1个,底荚高12.3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2.7个,单株粒数53.0粒,单株粒重10.5克,百粒重20.1克。 披针叶、紫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 经接种鉴定,为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抗灰斑病。 籽粒粗蛋白含量为41.15%,粗脂肪含量为18.72 %。
产量实绩: 2018-2019年参加北方春大豆超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39.6公斤,比对照华疆2号增产6.7%。 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7.7公斤,比对照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 1.5月中上旬播种,进行起垄栽培,起垄间距65-70厘米; 2 )亩栽密度,高肥力地块20000株,中肥力地块21000株,低肥力地块23000株。 3 )深度施肥或分层施肥,亩施尿素2.7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3.3公斤。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审定合格。 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限(加格达周边除外);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中部等地春播栽培。
品种名称:垦科豆13
申请人: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科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
育人: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科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
品种来源:垦95-3436/合农59
特征: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品种,生育期平均123天,比对照杂交02-69晚熟1天。 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80.7厘米,主茎16.6节,有效分枝0.7个,底荚高16.3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8.2个,单株粒数85.6粒,单株粒重16.1克,百粒重19.7克。 披针叶、白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 经接种鉴定为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抗灰斑病。 籽粒粗蛋白含量为40.54%,粗脂肪含量为20.24%。
产量表现: 2019-2020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早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12.4公斤,比对照杂交02-69增产6.6%。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7.1公斤,比对照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1)在适宜栽培区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垄三栽培或密植栽培; 2 .亩栽密度,垄三栽培17000~19000株,密植栽培20000~22000株,土壤肥沃稀薄,密植适宜; 3 )垄三种植方式,垄上磷酸二铵10公斤、尿素3公斤、钾肥4公斤; 有条件的地方亩施腐败有机肥2000斤可以作为基肥。 密植栽培会增加10%的肥料量。 开花期根据大豆生长势喷施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2-3次。
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审定合格。 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吉林省东部山区; 内蒙古兴安盟中东部新疆昌吉州春播栽培。 在囊性线虫病发病严重的地区谨慎使用。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