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1.00327亿吨,创历史新高。
作为大豆的来源地,我国原是大豆出口国,但近20多年来大豆进口数量持续增长。 为什么要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大豆果实。 (数据图)
一增一减
大豆出口国成为进口国
大豆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到194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产品除满足内需外还有出口。
但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想吃更多的肉蛋奶,提高生活质量,适应城乡居民的这种生活需要,我国畜牧业发展进入了高速公路。 猪、鸡、鸭等都是粮食家畜,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玉米、豆粕。 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而持续增长。
同时,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逐渐萎缩,从1.91亿亩下降到1亿亩。 其理由是栽培效率低。 大豆产量低,又不出高价,农民认为种大豆不划算。
这一增加,导致了我国大豆的生产不足。
1995年,我国大豆由供求基本平衡转为供应短缺,开始进口大豆。 此后,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口大豆的数量不断增加,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育种队的科研人员在大豆试验田交流。
突破难关
科研人员选育新品种
近几年,我国进口大豆贸易量占全世界的60%,大豆进口依存度超过80%。 外部形势一遇风吹草动,直接影响进口大豆的价格,进而波及畜禽养殖产业,甚至波及居民餐桌。
这是我国大豆科研人员心中的“痛”。
面对困境,他们突破了难关,迎战了。
良种资源是选育良种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闽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大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取得了突出成果。 他收集、整理、研究了以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为主的大豆种质资源1.5万余份,将一批良种提供给全国20多个省的120个单位使用; 完成19232005年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统及遗传基础分析; 将大豆品质研究推进到基因组学领域,合作绘制含有3000多个标记的高饱和大豆遗传图谱。 他还成立了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持大豆育种攻关,培育了许多品种。
200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王连铮研究员经过20多年选育而成的中黄13通过安徽等省和国家审定。 该品种具有耐湿性、抗病性、耐倒伏性,蛋白质含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范围广。 该品种逐渐成为当时黄淮海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 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齐黄34株。
中黄13后,齐黄34成为黄淮海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在山东、河北、河南等11个省市种植,目前累计推广3342.5万亩。 齐黄34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主持选育,201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随后通过国家黄淮海北片和中片、江苏省淮北和淮南区审定。
2020年10月11日,东明县种植的1000亩齐黄丰收34年,专家们进行了实地检验,实收地块最高亩产353.45公斤,创下我国夏大豆高产记录。
在大豆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推广领域,圣丰种业公司可以说是我国的领军企业。 它具有农业农村培育繁殖一体化一级资质,是全国唯一的大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是中国种子协会大豆分会会长单位。 该公司与建设国家大豆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的盖钧镒院士合作10年,建立院士工作站,构建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 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共建大豆基因编辑联合实验室,研究开发功能性品种,选育出中国首批高油酸大豆、12个基因编辑大豆品种、适合“一带一路”国家栽培的12个大豆品种。
此外,我国科研人员选育出黑河43等大豆新品种,在不同地区推广栽培。
振兴计划
在错位竞争中达成目标
面对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小、单产低、总产量少、生产不足的现状,2019年,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大豆振兴规划”。 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农业农村部制定了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在同年6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和农村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详细介绍了规划。
——在发展定位上,推动保持国产大豆一定自给水平,形成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错位竞争、互补的格局。
振兴——的目标主要是“一扩两提”,扩大面积,力争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 提要提高提单生产、质量,力争到2020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
大豆要实现提单生产、提质增效的目标,必须以选育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为技术支撑。 国产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主要用于豆制品生产,满足城乡居民食用需要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满足食用植物油和畜禽养殖豆粕饲料的需要。
用国产大豆制作的各种各样的豆制品。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是粮食作物生产大省,也是大豆种植业和大豆加工与消费大省。 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大豆振兴规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向山东省主管部门建议政策,调整种植布局,实行玉米、大豆三年轮作,玉米种两年,大豆种一年,就能发挥大豆耕地肥田作用,每年270万吨成立山东省大豆产业研发中心,开展关键品种、技术攻关。
大豆振兴计划实施两年来,见效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48亿亩,比2019年增加825万亩。
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大有潜力。 现有良种齐黄34具有高产、双高(高蛋白、高油)的优点,同时适宜抗逆机械化收获,加大推广力度,很容易实现大面积单产和提高品质的目标。
日前,中央农务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规划,力争使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提高单产和质量,确保豆制品等食用大豆的国内自给自足。
新闻农村大侠记者陈建志周凤丽通讯员周新国刘佳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