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提高单位面积收益,是种养户的心愿,也是科研攻关的课题。
为提高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关键技术概率,发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增产增收优势,5月7日,农业农村网站发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这标志着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四川农业大学组织专家制定的这一栽培技术首次问世,大豆玉米间作新农艺正式有了官方指导意见。
从栽培到收获,多维保护玉米大豆间作《指导意见》是根据不同生态区的气候和生产特点,采用优良品种、间作延长、留茬、机播均苗、适期播种、控肥旺、防病控虫、防病治病
在拓展空间方面增加名誉。 进行2行玉米带和3-4行大豆带复合栽培。 西南和西北地区,玉米带宽40厘米; 相邻玉米带间距1.8米,种3行大豆,大豆行距30厘米; 玉米带和大豆带的间隔是60厘米。 黄淮海地区,玉米带宽40厘米; 相邻玉米带间距2.2-2.3米,种4行大豆,大豆行距30厘米; 玉米带和大豆带的间隔是65-70厘米。
一些地方玉米大豆间作状况,图来自互联网
在股票保密方面。 根据土壤肥力适度缩小玉米、大豆植株间,达到净种植密度,一地两地种植。 西南地区玉米株间距13-14厘米,播种密度4500粒/亩,有效株数4000株/亩以上(按90%计算); 株距10厘米,播种密度9100粒/亩,力争有效株数达到7800株/亩(按85%计算)。 黄淮海地区玉米株高11厘米,播种密度4600粒/亩,有效株数4000株/亩(力争达到90% ); 株距10厘米,播种密度10200粒/亩,力争有效株数达到8700株/亩(按85%计算)。 西北地区玉米、大豆一粒穴播或二粒穴播,玉米株高12或24厘米,播种密度5050粒/亩,力争有效株数达到4500株/亩(按90%计算); 株间8或16厘米,密度11300粒/亩,力争有效株数达到8500株/亩( 75% )。
在良种推荐方面。 据《指导意见》介绍,选择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品种,共推荐9个品种。 西南地区可选择仲玉3号、正红6号、川单99等; 黄淮海地区可选择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登海939等; 西北地区可选择迪卡159、丰垦139等。 大豆选择了耐阴抗倒、适宜机收的高产品种,推荐了8个品种。 西南地区可选择南豆25、贡秋豆5号、滇豆7号等; 黄淮海地区可选择齐黄34、石豆936、石豆885、郑豆0689等; 西北地区可以选择中黄30等。
对于机械化种的收获,《指导意见》也提出了根据玉米大豆的成熟顺序和收获机械来选择收获模式。 收获玉米再收获大豆:玉米可选用4YZ—2A型自行联合收获穗,或选用全机宽度在1.6-1.8米内的玉米联合收获穗或籽粒。 先收获大豆再收获玉米:大豆可以用GY4D—2型联合收割机脱粒,收获秸秆还田,也可以选择当地整机宽度在1.8-2.2米以内的大豆联合收割机实施收获。 玉米混合青贮(大豆鼓粒末期、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用4QZ—280自行式青贮饲料收获机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用YK5552青贮机打包包膜复合机完成包膜工作,可堆青贮或装青贮
一亩地用作两亩地,帮助缓解大豆缺口,支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型复合种植,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促进耕地与耕地结合,是近年来国家推广新农艺之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其中特别提到,“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近年来大豆需求量增长迅速,生产需求缺口也在扩大。 去年,我国实施了大豆振兴计划,一见成效就清楚了。 当年大豆播种面积1.20亿亩,比上年增加1382万亩,增长10.9%,提前实现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1.20亿亩的规划目标。
但只要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就不能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种植大豆。 去年种大豆,主要来源于东北地区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种植,改种大豆。 随着我国玉米工业消费的增加,目前我们的玉米已经出现了生产不足的现状。 玉米大豆是同期作物,玉米大豆间作带状复合栽培模式是在现有耕地条件下同时有效提高玉米大豆生产能力的途径之一。
在西南地区,经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16年试验,表明这种“玉米大豆”间作栽培只要技术得当,不仅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而且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方面可提高根瘤固氮量10%左右,减少氮肥施用量4-6公斤,降低病虫害发生率30%-50%,降低农药剂量10%-15%,另一方面玉米产量与单一玉米基本相同,亩产大豆亩产100-150公斤,实现了每亩2亩土地,同时实现玉米大豆轮作,也有利于提高地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如今,四川农业大学这一实践成果登上了更大的舞台,正在全国推广。 种玉米间作,一亩地当两亩地,心动吗!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