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4月9日,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的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研讨会在我校成都校区成功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盖晋教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以及来自北京、广东、四川、山西、甘肃、云南、贵州、南京、广西、宁夏、陕西、新疆、浙江等省市的近20个科研院所的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长共40多人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杨文钰教授主持,四川省农业厅粮食处刘代银处长、四川省科技厅成果处康铭副处长出席并讲话。 研讨会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技术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周新安研究员主持。
吴德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光临,衷心感谢省农业厅、科技厅长期以来对川农大的支持。 同时,他回顾了四川农业大学由悲壮走向豪迈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复合栽培大豆研发团队的突出表现,并结合我国养殖业对大豆的实际需求和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在大豆领域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和举办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
盖晋院士以“十九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切入点,向与会者分享“发展绿色大豆品种,践行绿色大豆生产”的发展思路。 他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使现代农业更加注重健康、生态。 大豆科技工作要根据大豆食品加工企业推广节水、节肥、节农药、节本、优质大豆品种的需要,保障优质安全的大豆供应。 我国在只有18亿亩耕地、60亿亩草原上,如何在有限的耕作面积上生产更多的粮食。 复合栽培模式为解决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探索了一条解决途径。 复合种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土地资源,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可能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他还指出,杨文钰教授带领的带状复合栽培团队融合育种、栽培、加工、机械等多学科科研人员,以套为核心,开展研究了复合栽培系统中的多项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及基础理论问题。 近年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全国科研队伍树立了标杆,值得借鉴。
杨文钰教授做了《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工作重点》主题的专题报告。 他结合文献资料,梳理了全国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骨干模型及研发现状,介绍了近年来所属团队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四川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年应用面积达600万亩,农业部行业标准1 专利21件,实用新型专利37件,发表论文283件,其中SCI论文67件,最高影响因子达7.33。 同时,重点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系统中“选、扩、缩、调”核心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病虫草综合防治(除)技术等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工作重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研讨会结束后,单位专家和各地试验站长分别发言,介绍了各地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研发、推广工作的开展情况,并讨论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部署了2018年工作任务,并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了意见。 他向杨文钰教授团队近年来在大豆复合栽培领域的突出贡献和团队的快速成长表示敬意,衷心感谢四川省农业厅、科技厅领导对大豆产业体系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他还指出,我们要以项目为载体,多学科合作,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提高团队综合实力。 在未来一个阶段的工作中,必须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技术模式,形成地方规章,及时申报地方标准。 二是加强示范推广,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让农民自愿选择复合栽培大豆,科研人员乐于开展示范推广活动三、深化理论研究,特别是在复合栽培系统光环境模拟和模型建立等方面,持续深入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能形成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论著,四是把科学问题充分凝聚起来,形成有分量的科研成果。
最后,产业技术体系技术负责人周新安研究员就大豆产业地方需求、产业发展、科研工作重点舍弃、技术模式固化及实施方案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发言。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