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来源【人民网】
目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正是秋粮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频发的复发时期。 受高温干旱影响,南方主产区旱情严重,北方主产区局部涝灾,给秋粮生产造成威胁。 8月22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部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有关地区不要放松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抗击高温热害干旱打赢秋粮丰收保卫战。
旱情怎么样?
持续干旱,受灾的作物主要是中稻、夏玉米、大豆等
“处暑有雨十八河,处暑无雨旱断江。 这场干旱快要把玉米烧焦了。”贵州省福泉市定希绿色农业公司今年转移了1000亩耕地,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遭遇严重干旱,负责人罗灿江汗流浃背,组织农户给作物好好浇水。
水文干旱只是多年来看到的。 水利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比常年同期偏低4.85—6.13米,创下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 气象干旱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多。 6月下旬以来,长江流域高温天气较多,尤其是四川盆地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5—15天。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少。 中央气象台8月26日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 河南、安徽大部地区有中到大雨,有利于缓解气象干旱,但大部分地区仍将保持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可持续发展。
干旱具有滞后效应,往往是在气象干旱发生后,土壤水分不足才出现农作物、草原、牧场干旱。 对南方水稻来说,抽穗、扬花期对温度最为敏感,如果前三季度出现干旱,对以后的结实率影响较大。 根据农业农村农情调度,截至8月22日,南方作物因高温热害干旱受灾4524万亩。 受灾作物主要是中稻、夏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方旱情总体上呈现高温时间长、温度绝对值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同时,雨很少,田间蒸发量增大,干旱影响加大。
旱情对秋粮有何影响?
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的基本面还没有转化
“秋粮是丰收的主心骨,越旱,越要加强田间管理。 这种高产玉米,缺水少肥都不行。 ”安徽省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的粮农宋来宝已经在用智慧农机给抽穗的玉米追肥。 根据农业农村农情调度,目前南方双季晚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中稻抽穗扬花、灌浆; 北方玉米开始灌浆,夏玉米开始陆续雄性吐丝,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 今年全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秋粮生长状况良好。 当前,尽管秋粮生产面临高温干旱等挑战,但夺取秋粮丰收仍然有条件、有基础。
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抗旱水源得到广泛提供,农作物灌溉用水得到保障。
日前,在湖南省岳阳县黄沙街镇大明村的主要灌溉河道,志愿者们裹着裤脚站在泥泞的水渠之间,冒着酷暑,借助挖掘机,利用锹、铁锹等工具,展开清淤、疏通水渠,组织村民们使用小型水泵
水利部表示,目前大中型灌区灌溉水源和城乡供水得到保障,受旱耕地主要分布在灌区基层,是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 供水受影响的主要是以小型水库、山泉和溪流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 考虑到目前是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时期,枯水形势持续发展可能会影响部分沿江灌区的农业灌溉取水。
另一方面,干旱对秋粮生产的影响是局部的,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农业农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然灾害将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严重干旱影响秋粮生产,但总体来看,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目前,受灾的只有部分地区,东北、黄淮海等地区阳光充足,温度高,降水多,南方灌溉条件好,没有受灾的地区光热充足,农作物生长良好。 另外,在南方部分受灾严重或收获中断的地区,可以通过补植豆类、薯类等作物,弥补受灾情况造成的损失。
如何应对干旱,确保秋粮丰收?
齐抓共担,结合实际细节措施
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夺取丰收。
在安徽省寿县堰口镇,一台挖掘机支撑着一把红色遮阳伞,几名工作人员戴着草帽在旁边忙活。 这是县里组织的挖井队,在干旱严重的田地里挖井取水,向水源供水。 截至8月20日18时,安徽各地安排农业技术人员实地开展抗灾生产指导21.96万人,灌溉面积8385.73万亩次。
烈日下,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双祠村的大豆产业基地,村民们在抗旱服务车的帮助下给大豆苗喷灌。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和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旱情发生以来,我们成立了9个农业防灾减灾应急小分队,深入旱情严重的平武、盐亭、梓潼等地区,通过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抗旱。 同时全市全面检查和检修喷灌、滴灌等农田灌溉设施,抽水2.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95万亩。 ”。
党政共担责任,担当稳定粮食安全的重任。
农业农村等四部门于8月22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持续开展灾害性天气特别是高温干旱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灾情将作物生长状况细分为县、分区,分地区、分类型、分作物高温热害干旱
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江、河、湖、库等水源的科学规划管理,努力保障农业用水需求,动态调整水工程规划方案,准确对接各灌区,精打细算,保障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用水。 完善抗旱预案,要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提供新水源、设置临时水泵、高峰轮换灌溉等措施,保障抗旱应急用水。 应急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协调,提前部署抢险力量和防汛抗旱物资装备,组织开展抽水送水和灾民生活救助,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气象部门及时向旱情严重的灾区运送作业飞机,备足增雨火箭弹等物资,指导各地及时开展人工增雨工作。
分地区落实高温热害抗旱,分阶段采取稳产增产措施。
农业农村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要全力以赴高温抓田、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根据旱情,落实好深水降温、勤灌溉、流水散热等重要水温调节措施。 丘陵山区、“望天田”、灌区基层等水源短缺地区,要采取机井等输水,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组织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队伍集中开展叶面肥喷洒、抗旱保水剂等工作。 对受灾严重或断收的地块,可及时补种甘薯、杂粮等晚秋作物,适宜地区中稻可留茬复种。
而对于高温热害导致结实率下降的中稻,在抓紧农业的时候,抓住有限的灌浆时间,科学增加穗粒肥,喷施叶面肥,增强光合和灌浆速度,增加粒重,努力弥补结实率下降的损失。 双季晚稻处于孕穗拔节期,要重点防范可能发生的伏秋连旱,采取抗旱预控措施,提前安排蓄滞洪源,及时增加孕穗肥,落实大水孕穗、出水穗、寸水促穗、湿润强壮粒等水分管理措施,促进生长发育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7日04版() )。
本文来自【人民网】,只有代表作观点。 全国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