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农民研究种粮收益:高回报率吸引资本下乡政策的空间有多大?大国粮食政策?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546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直到六月五日小麦机收完毕,王汉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红火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的肩膀肩负着19200亩土地流转的重任。 该合作社创办于2011年,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 本以为去年秋汛再加上冬小麦迟播,可能会影响今年夏粮产量,但所有农户都作出了减产预期,结果小麦收获后单产不仅意外刷新了历史纪录,而且小麦质量也很好。王汉很幸运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隐忧。 幸运的是,大规模的耕地近十年来,今年可以说是特例。 产量高,价格也高。 合作社计划下个月参加一个客户的投标,如果中标的话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直到六月五日小麦机收完毕,王汉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红火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的肩膀肩负着19200亩土地流转的重任。 该合作社创办于2011年,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 本以为去年秋汛再加上冬小麦迟播,可能会影响今年夏粮产量,但所有农户都作出了减产预期,结果小麦收获后单产不仅意外刷新了历史纪录,而且小麦质量也很好。

王汉很幸运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隐忧。 幸运的是,大规模的耕地近十年来,今年可以说是特例。 产量高,价格也高。 合作社计划下个月参加一个客户的投标,如果中标的话,售价可能会更好。 作为隐忧,今年的特例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资本进入农村,竞相流转土地,提高地租成本。

“我们真正的粮食生产者的呼声希望稳定发展。 无论是粮价,还是流动规模,亩产都不会说特别多。 一年能赚150~200元就好了。 考虑到音量很大,整体收益也很大。 然后稳定下来,逐步扩大。 ”他说。

中国农民种粮收益到底如何? 总体来看,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收益肯定不高; 在农业行业,粮食作物的收益比不上非粮食作物的收益,即使是粮食作物,看种植规模也很重要。 即使亩产200元,种得好一点就能达到300元,但种植规模小,比如只有10亩,也不能解决农户的基本生活问题。 小农户绝对利润过低,不利于调动种粮积极性。

在2021年实现国内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的背景下,中国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充分调动占绝对比例的小农户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农民只有心甘情愿种粮食,粮食产量才能有保障,饭碗才能稳操胜券。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教授于乐荣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种粮、爱粮、种好粮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要稳定种粮大户补贴,使种粮获得合理效益。 另一方面,要推进适度经营规模,积极培育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谷物生产者:“收益高而低”

回答“农民种粮获利”问题,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农户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但是,无论哪个地区的粮食生产者,在他们看来,粮食生产的收益都是“高而低”的。

首先说“低”,每亩年净利润确实很低。 在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固镇县,种植业主流为一年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 不考虑地租,一季度小麦净利润,去年为每亩762.38元,预计今年为1045.15元。 一季度玉米净利润预计2021年为每亩203.43元,2022年为145.75元。 这意味着每亩净利润2021年为965.78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190.9元。

地租,也就是土地的移动成本。 在粮食生产者看来,这正是“获得土地”的成本,占了纯利润的大部分。 目前,每亩800元被认为是合理的价格,但地租不是静态的,上涨是常态。 根据王汉多年的谷物种植成本核算,每亩850元是“利润平衡点”,这是合作社设置的“拿地”的底线。 超过850元就放弃。 因为“不盈利的概率很高”。

“一亩地一年能赚150~200元”,也是种粮农民认为的“低”。 这些年来,深耕粮食的王汉在粮食种植的各个环节都精打细算。 对于亩产,他一般给出的解释是,比起投入成本,“生产100斤以上的粮食”。 管理不善,尤其是以前没有规模种植经验的大户,不足100斤是没有利润的; 不足50斤的话会亏损。

种粮绝对效益低,尤其表现在小农户。 而且,尽管近年来土地流转加快,生产粮食的大企业也逐渐壮大,但小规模经营的农户仍然占绝大多数。

2017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蔡海龙在《农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从粮食安全与种粮收益看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该文称,据农业部软科学项目组调查,目前80%的小农户经营耕地60%,种植农户3%经营耕地20%。 从农户数量看,我国三大粮食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下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80%以上,50亩以上占3%。 从种植面积看,10亩以下小农户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而50亩以上大户也占相当比例,在水稻、小麦、玉米总种植面积中分别占18%、23%、28%。

据前述项目组调查,根据当地农业用工成本和自用用工投入计算,亩产劳动力成本为水稻500元、小麦350元、玉米330元。 不计算政府补贴、土地成本、自有劳动力成本的,亩产为水稻996元、小麦723元、玉米815元。 扣除劳动力成本,亩产净利润为水稻496元、小麦373元、玉米485元。

这意味着粮食种植面积10亩的农户,年粮食收入实际只有1万元左右。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价格成本调查中心编制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1)》,从“三种粮食平均”成本收益情况看,2020年,产值合计1166.73元,总成本1119.59元,净利润47.14元据该汇编编辑称,“三种粮食平均”是指稻谷、小麦、玉米的平均。

但对于红火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来说,即使年净利润200元,年净利润也能达到380万元。 “土地流转规模提高后,净利润会变得相当大。 ”王汉说。

在谈到农民种粮收益时,布鲁克农产品收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农业种植具有农忙期短、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夏农忙期需要烈日下工作的显著特点。 但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近年来粮食价格具有稳定性,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单纯从投资收益来看,谷物种植收益的风险很小。

虽然绝对利润很低,但投资回报率“很厉害”

“在当地,我们家的田地规模最大。 ”张立伟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的粮食大户,有7500亩土地流转,一年种一季,主要种玉米。 此外,还种了400亩洋葱、白菜。

一直做粮食生意的张立伟,因为自己有粮库,所以每年都会收购玉米,脱粒晒干后直接送到南方市场。 到2018年,他种玉米的面积只有1000亩左右; 近年来,看到玉米价格暴涨,正在扩大规模。

他说,当地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守护农村田地的是老年老人。 种植玉米的纯利润,每亩每年400多元,规模20亩,可以收入8000多元,基本够这些老人一年的支出。 “在家种地,就跟出去打工一样。 ”

对于谷物生产者来说,经营风险被认为是收益“低”的最主要原因。 2021年,张立伟共流转土地6000多亩。 其中,牧民手中流转的3000多亩沙地适宜种植大豆、高粱,但由于遭遇风灾,作物产量严重受损,沙地无农业保险保护,总体上去年种粮几乎没有利润。

另外,耕作成本也在上升。 “这7500亩土地,要投资1000万元以上,每亩成本1500~1550元。 其中,农地流转费用已达到顶点,每亩900~950元,其余为农资、农业生产各环节社会化服务等成本。 由于亩产玉米将达到1700~1800斤,如果今年玉米价格为每斤1元,则每亩净利润为200~300元。 如果价格再高一点,就可以有更多剩余,”张立伟说。

在两广地区,有农户选择全年种植水稻。 早稻、晚稻共有两季。 另外,有的农户选择种植一季早稻,等早稻收获后,再种植甜玉米、辣椒等经济作物。 前者农户,每亩水田两季水稻收入2600~2700元,早稻成本900~1000元,晚稻成本1000~1200元,实际收益500~700元。

在广东省湛江市种粮大户秦先生就是后者的农户。 他流转200亩水田,一季度早稻收获后,亩产800~900元,基本可以覆盖人工、种子、化肥等成本,主要利润是二季度种植的辣椒、红薯、甜玉米

秦先生说,水稻种植主要是耕地,同时减少杂草。 对二季度经济作物,主要根据上年种植收益确定。 例如,由于前一年冬天种辣椒亏损,2018年果断全部种辣椒,亩产2500元,但当年辣椒价格居高不下,亩产高达5000元。 当然,也有可能遭遇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 例如,有一年,辣椒的采收成本仅次于收购价格。

乍一看,种粮的绝对利润似乎很低,但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点,种粮的投资回报却惊人。 “远远高于许多行业的年投资回报率,换算成人化投资回报率,全国所有行业更是望尘莫及。 ”业内人士张长春说。

以开鲁县代表性村屯农民为例,一户5口,共11.4亩,人均2.28亩。 80后的儿媳妇外出打工,60后的老两口与孙子不在家种地,靠在当地打工补贴生活。

当地栽培熟制是一季春播作物,种粮农民多选择一季春玉米播种,普遍采用滴灌密植的栽培方式。 2022年春玉米种植成本,普通农户通过农资店零售可以得到农资价格,每亩投入390元; 以普通农户为完全管理者,生产过程全部采用用工劳动,每亩投入用工劳动310元。 投入总额达到每亩700元,农业资金投入比例为56%,用工单位投入比例为44%。

从亩产滴灌玉米的回报来看,涵盖了加权平均旱粮售价、回收滴灌带售价、玉米秸秆售价三部分,分别为1692元、25元、80元,合计近1800元。 此外,国家还向农户提供粮食种植者补贴,每亩约70元。 总收入达到每亩1870元。

这意味着农户亩产1170元。

张长春说,“从种玉米到收获,周期不超过150天,只有5个月。 即使不考虑补贴,五个月的投资回报率也达到157%,远远超过大多数行业一年的投资回报率。 换算成人化投资回报率,更是高达377%,这几乎压倒了所有行业。 另外,每亩700元的投入成本,可以在收获变现后再支付。 如果计算现金投入的收益率,那会再翻一番。 ”

“内卷”的“拿地”成本

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谷物的栽培收益也有各自的感情。 小农户苦于扩大种植规模,要成为粮食生产的大企业,需要筹措资金,经营才能也不可缺少。 谷物生产者的烦恼,缘于对风险的警惕,地租已经成为谷物生产成本的大头。

首先就小农户而言,可以假设出现了两种极端情况:玉米价格、秸秆、滴灌带销售价格全部疲软,上述农户销售收入仍为900元,扣除700元成本后仍有200元种植利润。 另一个是农资价格翻了一番,农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780元,兼并用工成本达到310元,总成本达到1090元,去年售价农民仍然盈利710元。

张长春说:“在前一种极端情况下,农户没有选择放弃荒废的土地,留守老人继续种植,农民工仍然转包土地,但地价会明显下跌。 在后者的极端情况下,不能说放弃耕作。 ”

但可以看出,尽管这些农户的种植收益率很高,亩产1170元,但人均只有2.28亩农田,年总收入也只有2667.6元。

看看当地60岁的留守农户吧。 在村镇打工,平均日薪150元。 这意味着他只要工作20天,兼职收入就超过了种植的年收入。 另外,由于机械化的普及,农户一年下地管理或直接劳动的总时间不超过30天,一年330多天,邻里劳动不受影响。

张长春表示,对年轻一代农民来说,无论种植收益高低,都要与自家的粮食地分开谋生。 留守老人必须就近工作才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对谷物生产者来说,由于谷物生产的收益率高,刺激了工商业资本从农村向土地的转移,谷物生产者的“土地拥有”成本正在走向“内卷”。

以开鲁县粮食生产者为例,当地有村民转包,年产900公斤含水分30%玉米的农田,2021年春节前后,每亩转包价1000元。 分包后,每亩70元的种植者补贴由流转方享受,包地实际成本930元。 同期种植成本700元,地租已经明显超过种植成本。 按销售额1800元计算,流转土地的粮食生产者收益仅为每亩170元。

这意味着投入成本共计1630元,投资回报率在10%左右。 如果粮食销售价格下跌10%,粮食生产者将面临全面赤字。 另外,承包土地难以集中连片,经营成本和损失将高于小农户。 同时,地租通常不可信。 需要好几年。

相比之下,五年前玉米价格比现在低,但粮食生产成本更低,粮食生产者投资回报率反而比现在高,风险承受能力更强。

“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收益率持续上升,小农户收益非常有限,但对土地集约化经营的粮食生产者来说,利润并不显著。 ”张长春说。

地租的上涨大大增加了谷物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成本。 林国发表示,华北地区一年种两季粮食,每亩净利润只有200~300元。 使用贷款时,贷款利息占50%左右的利润。如果遭遇天灾,谷物栽培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大。 流转土地面积超过500亩,年利润10万~15万元非常有吸引力,但前期需要大量启动资金。 例如,如果地租是每亩800元,年初就需要支付40万元。 另外,农资、雇工等耕作成本,还必须再投入30万元,才能获得一季度作物收入,然后投入,才能继续经营二季度作物。

农业保险仍然有很大的政策空间

关于地租的上涨,很多种植谷物的人都感受到了。 张立伟说:“流转土地的地租很难下降。 降低价格的话,别人会移动。 ”然后,就这样逐渐变成了“内卷”。 他说,那些从来不种田的人觉得种粮赚钱容易,总是想试试。 只有真正吃亏,他们才会正式考虑退出。

“现在出现了工商资本认为粮食行业有暴利的新情况。 以前开饭店、洗桑拿浴的,也下乡“拿地”,有的地方高地价甚至超过1000元/亩。 这对真正生产粮食的大企业来说不是好事,也不利于规模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王汉说,这与10年前,也就是2012年前后,合作社刚着手规模粮食种植时相似。 当时也有资本进入农村,但市场逐渐洗牌,不认真种粮的,经营管理能力跟不上的,最终会被清洗出局。

这一现象是近年来国内集中大量出现数千亩甚至数万亩粮食生产者的缩影。 张长春表示,这背后有两个特殊因素。

另一方面,过去五年,随着国家玉米去库存,玉米售价显著增加,从而带动地价和房租上涨。 经计算,谷物生产者净利润处于微利状态,但其飞跃进入大规模粮食生产的主体是因为以玉米价格上涨为赌注。 但是,如果价格暴涨,或者摸着天花板下跌,这些规模化经营的粮食生产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鼓励规模化经营,对合作社、国有企业甚至流转集中经营土地的个人,在其农机、农资、贷款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和补贴,甚至有的地方对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主体,直接以现金奖励,大量粮食生产但是,如果政策不再补贴,粮食价格下跌,这些粮食生产主体很可能在经济上无法计数,退出市场。

在张长春看来,无论种粮净利润增加多少,洒向亿万农民,谁都是杯水车薪。 从个体户角度看,土地流转成本较高,粮食生产者难以承受。

另外,即使农资、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也几乎不会影响小农户的粮食生产意愿,因此也不会大面积荒废。 但是,高位波动的农产品价格最终将压倒规模经营者。

因此,他建议,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粮食收益率,应该作为两个独立的问题,按照各自的逻辑来思考和处理。

在WTO规则框架下,农业补贴政策空间有限,但从农业保险角度看,仍有较大的政策空间。

2021年,国家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农作物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13个粮食主产省所有粮食大县。 其中,2021年纳入补贴范围的实施县数量不超过省内粮食生产大县总数的60%,2022年实现实施地区粮食生产大县全覆盖。 保险对象为全体农户,包括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

保险费补助方面,在省级财政补助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和东北地区45%,东部地区35%。

于乐荣表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总体属于“绿盒子”范围。 WTO认可的绿盒子保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灾害保险,一种是收入保险,又称“安全网项”。

(文中张长春、老秦,均为化名()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