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记者陈丹丁安顺
家住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苏家庄的新农人苏彪,家里拿着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睡在杂物间昏暗的角落里,依然铮的通刀上,堆着厚厚的尘埃和层层叠叠的蜘蛛网。 一目了然,这台机器已经很久没用了。
我不禁怀疑,忙碌的秋天不正是收获机大显身手的时候吗?
“这几年,我们使用速度快、效率高的专业玉米收获机来收获玉米。 旧的背负式收获机早就被淘汰了。 ”苏彪说。
繁忙的秋收
机械地唱主角
十月二日,太白湖新区。 阳光照射下的玉米变得金黄金黄,秸秆上的玉米棒子格外壮实,籽粒累累,丰收的喜悦画卷缓缓展开在广袤的大地上。
苏彪开着玉米收获机在广阔的田地里穿梭。 一排排玉米植株带着秸秆和麦穗卷入联合收割机,黄灿灿的玉米棒被分离出来准确地返回仓库,秸秆被直接粉碎后送回田里,养活着土地。 隆隆的雷声和种植户的欢呼声笑着,又唱着一年丰收的歌。
“现在的玉米收获已经全自动化、全机械化,几乎不需要人工。 ”苏彪今年47岁,从事农业种植10多年,今年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00亩土地。 苏彪表示,自2016年购买专业玉米收割机后,收获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开着它一天可以收获100亩土地,家里的土地两天就可以收获。 ”剩下的时间,苏彪开着自己的收获机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游走,帮助更多的农户收获,每亩可以收入1200元。
“有了专业的玉米收割机,不仅可以省去种田的麻烦,收获速度快,还能自动剥皮。 更有效率了,农忙期也大幅缩短了。 我们可以出去赚更多的时间,赚更多的钱。 ”齐营村种植户刘先生创业说,自己的玉米亩产在1200斤左右,天气好的年份能达到1400斤。 “以前对气候、农药、管理方式不了解,每亩只能生产1000斤左右。 玉米、小麦和大豆的产量都有一定的提高。 ”
无人机喷洒给药
帮助农业规模化种植
在与苏彪的交谈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土地流转、机械化的密切关联。 十多年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苏庄村村民在土地劳动时多以人工、半机械化为主,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体力成本。
以玉米收获为例,以前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时候,需要人工进入农田,在杂乱生长的玉米叶子里一把一把地把玉米掰成碎片。 即使穿得很厚、很长,玉米叶的铮利边缘也会使皮肤沾到血口,花粉落在脸上、脖子上、身上,汗水渗出,身体就会滋滋的,痛得发痒。 “以前收割玉米的时候6点起床下地,一直在田里工作到晚上7点。 ”苏彪说,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一个人一天收完两亩也不错。 再加上当时村民很少打工,闲置的土地很少,家里的责任田加上承包土地只有10亩。
2012年前后,研制出了背负式收获机这种半自动收获装置。 也就是说,一台拖拉机车头可以安装播种机、收割机等不同形态,对纯人工劳动的效率明显提高,一天可收获几十亩。 苏彪逐渐将手中的土地扩大到20-30亩。 但是,这种机器在拆除和剥夺农业方面,并不太理想。 小刀、传送带、粗粮仓库等加在一起用一个收获装置就可以达到1吨左右。 光靠人力是完全动不了的,所以用龙门起重机才能装卸。 另外,由于司机座位完全露出,灰尘和粉尘容易让司机化为灰烬。 在与天气的较量中,背负式收获机也处于绝对的下风。 “机器一次只能收两行玉米,速度不快,抢晚了。 ”苏彪回忆说,秋收时下过大雨,玉米地里积着雨水又湿又软,用脚踩着很难拔出来,机器进不去,只能人工采摘。 尤其是麦收时连日阴雨连绵,收获时小麦发黑发芽,价格有时根本卖不出去。 背负式收获机的工作状况使得苏彪无法自由扩大土地承包面积。
直到2016年,苏彪一口气购买了专业玉米收获机、专业小麦收获机,2017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60亩。 “机械化的水平提高了,原本需要几天才能做完的农活,现在一天就能完成了。 ”机械化的推进给了苏彪更充分的底气。 目前,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苏庄村和附近三个村共计200亩土地。 “以前每亩地要付给农户800元,最近两年涨到了每亩1000元。 ”苏彪说。
但丝毫没有消减苏彪扩大规模的决心。 “我承包的土地现在分成4大片土地,种玉米、小麦、大豆都有集约效果,播种、收获可以使用专业机器做大面积的工作。 然后,我买了最大的可以装载80斤的大疆无人机给农作物下药。 100亩土地一天就能喷洒。 以前雇人打0.8元/亩的药,现在无人机打0.4元/亩的药,不仅成本降低,而且机器打药也更均匀。 ”苏彪补充说,他了解农业账,在机械化加持下,种植面积越多、成本越低,收益也越高,所以他打算承包更多的土地。
经济作物栽培
拓宽农户致富道路
2014年,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并于2020年1月1日推进实施。 这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调整农业结构,对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保障方面除了每亩100多元的粮食补贴外,石桥镇已将全镇3.6万亩玉米纳入政策性保险,并以每亩15元的价格参保。 受去年连续降水影响,苏彪种植的部分农作物受灾减产,获得9000多项保险赔偿。
石桥镇不仅大面积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还有西红柿、火龙果等精细化种植。 刘营村采取党支部带领合作社运营的方式,大力发展“番茄种植合作社上线销售”的新发展模式。 目前,该村现有土地约300亩用于种植番茄,大棚数量200多个。
“西红柿相对于粮食作物,需要更多的能量,更加精细化。 ”有着10多年种植番茄经验的刘明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番茄种植明星,他种的番茄多是沙包、皮薄、多汁,一上市就被经销商收购。 他介绍说,番茄育苗、定植期间,需精细管理湿度、温暖度、土壤、水分等。
然而,这样的科学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7年,在种植过程中,刘明觉得给西红柿施肥越多越好,结果苗弱没病,亩产只有8000斤,产量下跌了近一半。 受挫后,他痛定思痛,通过询问专家、上网查阅资料,形成了如今施用有机肥、观察温度、测量湿度等科学栽培经验。
立足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刘明目前拥有4条温室大棚专门种植番茄。 “亩产15000斤左右,价格2.6元-4元。 ”。 除了西红柿,刘明还种了茄子、豆角等,“收入比打工强多了。 ”。 刘明说。
新闻发布频道:只要在市场上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博APP“齐鲁壹点”,全省600名记者就在网上等待发布。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