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耕地的管理力度,重点关注破坏耕地的行为,避免我国耕地红线被践踏。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于2013年发起了确权行动,使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然而,尽管国家一再实行耕地保护,一些人和单位践踏土地、改变耕地用途,显然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 因此,2022年1号文件重点提出要实行“长牙”耕地保护,以保证我国耕地。 另外,提出2022年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还将重点打击三种土地行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长牙”耕地保护我国粮食,已连续7年高产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水稻、小麦供应充足,这足以满足我国人民的食用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粮食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粮食可以保证自给自足,但玉米、大豆等饲料作物短缺,特别是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产量不高,今后也要重视。 那么如何提高油料作物的产量呢? 一号文件指出,接下来将重点开展豆油粮食作物产量提升工作,恢复东北大豆种植面积,推进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尽量提高产能。 同时,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建立粮食生产收益保障机制,实现政策资本保障和经营协同效应。 但最重要的是加大耕地建设保护工作,一号文件提出要实行“长牙”耕地保护。 有些人好奇什么是“长牙”保护。 对此,农业农村专家吴宏耀表示,具体是“确保数量、提高质量、管理用途、挖掘潜力”。
保证数量: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占用或破坏。 各地要实行永久基本农田、耕地、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城镇发展不得占用18亿亩耕地红线。 同时,中央和地方要签订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终身追责。 提质、管理用途:其次,明确耕地用途,按照粮、油、糖、菜先后顺序,高标准农田必须全部用于粮食种植,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作物种植,一般农田可用于非农用地。 对于林果业,要本着“不与粮争”的原则,但很多地方在基本农田里种果树显然是错误的。 此外,要加大对黑土地的保护力度,避免人为破坏。 地方要加大处罚力度,保证8000万亩黑土地耕作任务。
同时,各地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格限制耕地转为用地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占用耕地的“非农化”行为。 挖掘潜力:开发产量低、底质差的盐碱土壤作为后备资源,利用科学手段转化为耕地。 对荒废土地、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也应当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性开发。
二、高标准农田再建设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早日建设成为农业强国,国家多年来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投入巨额资金支持,部分地区高标准农田补助达到1500元/亩。 高标准农田的优点是土地地力高,连片规模化种植,生态效率高,节水灌溉工程完善。 因此,在这种农田上种植粮食作物可以在减少种植成本的同时提高粮食质量和产量。
2021年全年,我国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1.0551亿亩,同时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825万亩。 根据国家建设规划,2022年我国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10亿亩,并保证粮食作物产量超过1万亿斤,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75亿亩,确保稳产超过1.1万亿斤。 这意味着2022年还有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各地要用科学方法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要加大节水灌溉工程布局,建设现代化灌溉区。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三、三种土地行为受到打击1、耕地“非粮化”原则上高标准农田要从事粮食作物种植,基本农田要重点种植粮食作物,但实际上很多地方出现了耕地“非粮化”,主要是耕田不赚钱,林果、养鱼2、耕地“非农化”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耕田建房、建厂、盖大棚等违法行为,明显违背耕地用途,将重点打击“非农化”行为。
3、耕地污染近年来,耕地污染等问题也十分普遍,在一些地区,肥料、农药的滥用,或者农田污染物的堆积、污水的排放,导致土地污染,耕地地力下降,也是不科学的。 为了避免18亿亩耕地的红线遭到破坏,国家也进行了多项政策调控,希望能主动保护农民不占用和破坏耕地。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