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目前市场上豆类品种繁多,形状各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大豆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应优化和完善大豆栽培技术,促进大豆栽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对大豆种植和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具体情况如下。
1、合理筛选和处理首先,应科学选择大豆品种,不能跨区种植。 选择大豆种子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选择抗病力强、产量高、抗逆性强、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的良种。 播种自留种子前,需进行人工筛选,选择病虫粒、捣碎粒、杂种,保留粒大、饱满的种子。 播种前,提前2~3天进行晾晒,为了防止大豆腐烂,必须进行种子药剂的搅拌和包衣。 一般按50%多菌灵、用量为种子量的0.3%、50%多福合剂、用量为种子量的0.5%进行混匀。 在害虫严重的地块,也可以用含杀虫剂的包衣剂包衣种子,如果没有包衣种子,则需要掺入35%的甲硫环磷腈进行种子,以防治地下害虫。 为了提高大豆发芽率,拌种剂中添加钼酸铵即可,固氮能力强。
2、土壤耕作土壤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土地耕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有科学的种植方法,还要有良好的土地结构,这是当前提高大豆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大豆种植工作中,农业工作者应该具体分析土地前茬的农业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种植。 如果前茬是小麦,在种大豆前必须先深挖土地,至少进行20~25 cm、旋耕14~16 cm。 这种耕地方式可以为大豆提供安逸舒适的生长环境,使其生长良好。
3、苗期管理农业人员还应检查出苗后的大豆芽苗,遗漏的地方应补齐。 并及时疏苗,清除小疙瘩,实现整苗、壮苗。 补苗有两种方法:补苗和移栽芽。 间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4次,中耕方式要根据根生长情况由浅变深。 中耕除草后,将土搂在根部,慢慢培养田埂,才能做到排水、防倒、抗旱。 未施底肥的薄田,苗期应追肥,能有效促进花芽分化和分枝形成,较好地提高根瘤菌的发育和固氮能力。 此外,还要合理灌溉土壤不足,使分化花芽形成丰产株型。 遇到芽苗徒长的情况,应在晴天中午将第一片复叶培起垄来镇压豆苗,促进根生长,增加大豆果实产量。
4、病虫害防治近年来,大豆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大豆产量。 大豆病虫害种类繁多,以下分别对病害和虫害进行具体探析。
4.1霜霉病
霜霉病破坏力极强,大豆叶脉、幼苗、果实都是常见发病部位。 如果受到霜霉病的感染,将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感染霜霉病的主要原因是生长环境过于潮湿,在阴雨连绵的天气下,农业工作者应保持高度警惕,积极防治。 一般来说,霜霉病暴发时间集中在6月中下旬。 此时应立即做好防治工作,否则将一发不可收拾,减少大豆综合产量。 防治主要方法有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两种。 农业防治是通过轮作栽培方式提高种子抗病能力,药剂防治需要使用25%甲强龙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进行混种。 田间发病时间可采用甲霜灵800倍溶液喷洒,用量一般为40 kg/667 m2。
4.2蚜虫
在大豆虫害中,蚜虫是最常见且破坏力非常强的虫害之一,一般会导致大豆减产减产,情况严重还会造成大豆绝产,必须高度重视。 青年大豆嫩叶背侧和顶叶是蚜虫高发部位,其主要生长营养来源于植物汁液。 蚜虫如不及时控制,将严重影响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长,引起大豆植株变小、叶片变圆等不良反应。 同时,蚜虫还携带着许多其他病毒,从多方面威胁着大豆。 目前蚜虫防治以药剂为主,给予40%氧化乐果乳膏1,000倍液或50%抗牛虻可湿性粉剂。
5、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豆种植占主导地位,其产量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关农业技术人员一定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勇于创新,开发出更完善的大豆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提高社会经济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 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栽培方法。 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谢谢你对笔者点赞并转发评论。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