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2022年是中美大豆产业合作关系的重要历史纪年。 ”日前,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接受第一财经专访作出上述评价。
他说,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参加历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加第五届进口博览会,将向世界展示过去40年中加伙伴关系取得的丰硕合作成果,同时愿与产业伙伴一起展望美好合作的未来。
1982年是中美两国大豆产业伙伴关系的元年,美国大豆产业组织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今年正好是40周年。
张晓平说,农业贸易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大豆在农业贸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继续推动扩大互利的农业贸易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扩大互利共赢的贸易来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通过关税措施。 我们珍惜的是这40年来与中国同行建立的伙伴关系。 合伙人就是我想你,你想我,分享利益,分享风险。 ”他说。
美国大豆产业进入中国40年
中国和美国开始农业贸易交易是在改革开放后开始的。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放改革,美国农业项目进入中国。 美国大豆协会通过参加中美农业代表团的互访活动,正式建立了与中国的关系。 1982年,随着美国大豆产业组织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美国正式开始与中国畜禽、水产、饲料、食品、加工、贸易行业密切合作。
张晓平说,过去40年,美国大豆产业组织在中国启动了一系列服务项目。 协会事务所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最初的开拓、行业立足、全面成长、转型升级四个阶段。 初步了解中国生猪行业现状进行养殖比较试验,增加家禽技术服务,设立美国大豆基金会,为协会在中国的畜禽技术服务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并启动水产养殖等项目,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豆协会根据中国产业的需要,在饲料加工技术、 启动食品大豆蛋白、大豆风险管理培训、大豆作物考察等一系列项目,开启了全面增长新阶段。 从2010年开始,美国大豆产业组织在中国的服务项目进入了以“美国大豆解决方案”为特征的新阶段。
1996年,中国从大豆出口国转为大豆进口国。 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从中国进口的大豆数量持续增加,进口依存度达到85%左右。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根据国情做出的现实选择。 张晓平说,中国的基本农情是农业资源存量不高,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左右,但要养活世界约18%的人口。 因此,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口粮(小麦、大米)必须绝对安全,玉米作为谷物基本自给,大豆需要适度进口。 由此可见,玉米的优先顺序明显高于大豆。
20多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从几十万吨猛增至一亿吨。 针对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的潜在风险,中国对内对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 在国际上,推进进口渠道多样性的国内,种植大豆增加供应量,降低动物饲料中蛋白质的使用量。
在谈到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大豆买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时,张晓平表示,这已经是正常的考虑因素。 其实,中国降低大豆进口依赖度,对全球大豆生产者来说也未必是坏消息。
“对于大豆生产者来说,通过让世界更多地区生产优质产品,共同承担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任务,可以更好地协调和保护农业生产资源。 在这一点上,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他说。
中美贸易争端引发的连锁反应
中美大豆贸易已经持续了40年,但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由于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018年,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大豆的比例从去年的34%暴跌到20%以下,巴西的份额急剧增加到75%。
2020年初,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的经济贸易协定,中国对包括大豆在内征收关税的美国商品采取了关税排除措施,进行了市场化购买。 此后,中国大豆进口结构逐渐恢复,接近此前的结构。 2021年,从中国进口的大豆中,巴西占60.2%,美国占33.5%。
张晓平认为,自巴西2013年成为世界最大大豆出口国以来,美国大豆在世界大豆贸易格局中的市场份额稳定在40%的水平上。 今后世界大豆市场格局将如何变化不好说,如果没有发生重大事件,可能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从资源存量这一重要因素来看,世界大豆87%产自美国,世界大豆出口贸易量98%产自美国,所以大豆的有效供给在美国。 关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乌克兰,可能会捡到候补。 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潜力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用关税排除美国大豆之前,市场上就有“美国大豆进入第三国后再向中国出口,将避免高关税”的传言。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张晓平表示,中国采取的关税附加措施针对的是原产于美国的大豆,在国际贸易中原产地证书是必要的报关文件,任何贸易商都不承担如此巨大的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 大型国际粮食企业自觉粮食行业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选择遵纪守法,坚决不翻越雷池半步伪造原产地证书。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