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放眼饲料原料市场,风景粕类是独特的。 ”
截至上周五,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沿海地区43%的蛋白豆粕价格为5303元/吨,比上周4911元/吨大幅上涨392元/吨,部分地区豆粕价格已经超过5500元/吨。 此外,新疆猪友发帖称,当地豆粕价格上涨至每吨6100元。
图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价格暴涨”被不少网友认为“不知道”,今天小编就来谈谈目前豆粕市场,以及豆粕减量替代。
豆粕价格为什么会上涨?
最近,利多因素聚集,菜单类上升。
豆粕供应紧张
根据9月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中国8月份大豆进口量为716万吨,环比减少71.8万吨,幅度减少9%。 同比减少232.6万吨,减幅24.5%。
2022年1月至8月累计大豆进口量为6132.9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578.6万吨,减少8.6%,创2014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
需求高涨
中秋节、国庆节需求提振,豆粕收货步伐加快。 国庆节期间部分石油工厂停运,或存在恐慌购买因素。
库存减少
豆粕的库存进一步下降了。 目前,国内主要油厂豆粕库存不足50万吨,仅为过去三年同期均值的一半。
需求增长
进入9月份,猪价上涨,养殖边栏增加了饲料需求。
菜单、棉菜单借用率提高
豆粕价格强劲上涨,创年内新高,上调至菜单、棉粕行情; 同时,水产需求旺盛,菜粕货源丰富,菜粕行情好。 新一季棉粕尚未大量上市,市场仍处于青黄局面,价格坚挺。
截至上周五,沿海地区普通菜单价格为4020~4220元/吨,价格较上周上涨210~310元/吨。 截至上周五,山东省46%蛋白棉菜单参考报价4750~4850元/吨; 新疆46%蛋白棉粕参考4050~4100元/吨的报价,周内上涨200~250元/吨。
大豆生产方面:
大豆是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农产品品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产量1640万吨左右。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进口大豆9651万吨,占大豆供应的大多数。
上世纪90年代,大豆总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时,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 目前,中国大豆产量已上升到1640多万吨,但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中国的大豆为什么会处于这种状况?
“主要是需求增长太快。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过去二三十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植物油脂和蛋白的需求激增。
大豆是粮、油、饲料兼用作物,既能生产人们喜爱的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又能榨取豆油。 豆粕是大豆提取大豆油后获得的副产物之一,其所含多种氨基酸适合家禽和猪的营养需要,约80%以上的豆粕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
因此,大豆的市场需求量上升,GDP缺口迅速扩大。
大豆供求关系: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2020年将超过1亿吨,进口依存度达85%以上,饲料豆粕蛋白质需求是拉动大豆进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临着限制大豆进口、甚至可能冲击国民“肉盘”供应的严峻挑战,替代饲料豆粕减量迫切需要新途径和新途径。
从2018年开始,顺应绿色、高质量发展大趋势,农业农村实行顶层设计、理念引领,以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绿色减排为目标,强调标准引领、技术支撑,汇聚“政、产、学、研”力量,汇聚全国
农业农村部在近日召开的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进视频会上指出,将全面开展和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豆粕减量替代有效果吗?
事实上,2018年以来,中国大力引导饲料养殖企业推广低蛋白日粮。 全国养殖业在2021年消费饲料中豆粕所占比重下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约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产量。
据此前专家估算,只要政策有效、措施到位,养殖业可实现豆粕减量2300万吨以上,减少大豆需求约3000万吨,相当于耕地2.3亿亩的大豆生产。
农业农村副部长马有祥表示,初步预测到2030年,饲料粮食消费需求将增长3500万吨左右,我们不能把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寄托在粮食增产上,必须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做文章,齐做加法减法。
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是什么?
9月20日,农业和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公布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的通知》中,发布了8个应用典型案例。
具体包括: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猪低蛋白饲料中的应用,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仿生技术在饲料精密配方中的应用,在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猪鸟多样性饲料中的应用,广东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杂粮杂粕类原料的高效利用,在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原料的高效处理中的应用, 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饲料精准调配在高效加工中的应用、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生猪低蛋白多元化日粮应用、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杂粮杂粕原料深加工利用评估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
发展大豆生产
“是重视和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时候了。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韩天富介绍。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唯一途径是与主要粮食作物轮作。 大豆不仅是重要的耕地作物,而且是作物轮作转型中的最佳作物,因此粮豆轮作可以在适度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同时,改善土壤肥力,实现粮豆持续平衡的高产优质、良性循环。
韩天富建议,在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推广大豆和玉米轮作,在黄淮海冬麦区提高麦豆复种比例,在南方和西北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粮豆间作覆盖栽培,可以大幅度提高大豆种植面积。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