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核心阅读
黑龙江省有“北大仓”之称,粮食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 探索智慧农业新实践,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今年,黑龙江将继续加大粮食生产力度,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天刚亮,乌苏里江畔的北大荒集团八五八农场第六管理区的种植户李书国来到地头,调查土壤湿度。
农时下地,农事使人忙。 和李书国一样,在黑龙江省广袤的黑土地上,许多种植户迎来了农业生产的好时机。
今年,黑龙江省继续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全省粮食作物计划播种面积2.185亿亩以上,比2021年增长23.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 今年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有什么特点? 记者最近进行了采访。
种植大豆优化布局
李书国虽然是种水稻的“老手”,但今年的春耕对他来说格外新鲜。 为什么? 原来,这是他从水田改种田地的第一年。
李书国从1998年开始种植水稻,但近年来越来越觉得“没有自信”。 “这几年,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前不到2米就能看到水,现在正在把水抽到6、7米。 ”去年,由于抽水成本高,前期投入大,有580亩水田,算满了,李书国的收入也没有超过10万元。
今年春节刚过,农场农业发展部的工作人员边洪涛找到了门。 “小李,农场今年是‘稻改豆’的试验地。 国家呼吁扩大大豆的栽培。 还有政策补贴。 你家的水田属于寒地井灌稻区。 换成田地怎么样? ”
烦恼的李书国打起精神来了。 农场统一投入资金进行田间改造,3月底,李书国580亩水田改造完成。 购买农机有补贴,李书国购买了免耕气吸式播种机,设备调试完毕,农场统一订购的种子、化肥也全部到位。
“今年,黑龙江省在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探索试点25万亩。 重点选择水田产量低、可操作性强的地方进行改造,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既能保证水稻产量稳定,又能帮助大豆扩大种植,目前各地改造指标已经确定。 ”。 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郭家勇说。
今年1月,黑龙江省发布《2022年黑龙江省扩种大豆工作方案》,要求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挖掘大豆单产潜力,提高大豆质量。 为了让农民种粮不亏、赚钱,黑龙江省整合资金专项支持,省财政统筹实施10亿元支农资金专项支持,支持玉米扩大种植,继续实行玉米和大豆差别化补贴政策,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比每亩玉米生产者补贴
郭家勇介绍,今年黑龙江全省大豆计划播种面积6850万亩以上,力争比2021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70亿斤,比2021年增加26亿斤以上。 通过市场导向,黑龙江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的目标。
土地管理降本增效
绥化市兰西县临江镇的伟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十台农机轮番上阵,农机手忙脚乱,场面壮观。
“农户把土地交给我们,抽空来打工,我们一定要种好地,不让他们吃亏! ”看着眼前连成一片的“大家伙”,合作社理事长杜忠宝充满了自信。
杜忠宝的潜力来源于合作社近年来的变化。 过去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从2018年开始,合作社在政府的引导下转变发展思路,开始了新的农业服务模式——的土地管理。
兰西县农业和农村局研究员王兴坤介绍,土地供销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方式,农民与合作社等供销服务组织签订合同,支付供销费用,供销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产出的粮食归农民所有。
“节约流转土地的钱,就能集中力量筹集优质农业资金。 与农户相比,我们有条件地进行规模经营,整合土地、机械等生产要素,科学种田生产优质粮食,卖好价,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合作社和农户实现双赢。 ”杜忠宝说。
“要让农民放心地把土地交给托管服务组织,经济性至关重要。 以去年的玉米来说,农民的自种成本为每亩370元左右,整个过程的管理费用为每亩330元左右,每亩可节约40元。 合作社的科学种植、标准化工作,亩产一百斤,增收一百三十元。 把账算清楚了,选择服务的人自然就会增加。 ”王兴坤介绍,去年兰西县全程管理面积70.4万亩,服务农户达到2.4万户。 今年,兰西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规划管理面积达120万亩,其中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达80万亩。
“去年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家庭农场达到6.2万个,农业生产全程管理服务面积达到2042万亩。 到2025年,农业全程生产管理服务面积将达到6000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将达到80%。 ”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厅长王兆宪说。
科技赋予智慧耕田
在温暖的空气中,禾苗茁壮成长,一望无际,像嫩绿的地毯,散发着无限的生机。 这是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水稻秧苗实验室。
“设定温度28度、湿度20%、调节光照强度……”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副主任张少波用指尖触摸墙上的中控屏,十余种水稻幼苗将迎来新的实验。
“往年都进行育种实验,但一年中只能做半年。 到了冬天气温就会下降,工作只能停滞。 今年年初,我们与华中农业大学院士工作站合作建设了人工气候实验室,可以模拟海南的气候条件,全年进行实验。 我们结合不同水稻品种的优质特性,开展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实验,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水稻。 ”张少波说。
实现农业现代化,良种是关键。 近年来,黑龙江省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工作,开展种质资源“掐脖子”技术攻关,进一步挖掘良种粮食增产潜力。 北大荒集团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92个,自主开发的优质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
“无人化智能苗培育完成后,无人插秧机开始忙着种田,智慧农业可以节约种田的时间和精力!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第十三管理区的种植户孙忠自豪地说,不久前,他刚刚在家里新添的插秧机上安装了卫星导航驾驶系统。
“智能苗是个好的开始。 今年七星农场将对1.5万亩农田实行耕作、种植、管理、收获等全生产环节无人值守,节约劳动力40%以上,减少化肥施用20%以上,粮食产量增长5%以上。 ”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宇说。
“在大田作业中推进智能农机的应用,以智能农机的发展引领智慧农业的发展。 到2025年,将完成26万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定位终端的安装,实现定位信息全覆盖。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介绍。
智能育种、卫星导航、农情监测……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智能农业技术正在拓展应用,致力于农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