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来源【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7月5日消息:“饭碗要握在自己手里,油瓶也要握在自己手里。” 谈起这些关于国产大豆的话题,电话那头的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豆研究院院长胡喜平的语气很热烈。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老百姓的主要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目前我国大豆形势不容乐观,自给率低,进口依存度过高,大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明显短板。 ”胡喜平对记者说。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大豆总需求超过1.1亿吨,2020年国产大豆1960万吨。 进口大豆占需求的87%以上。 2021年国内大豆产量1640万吨,比上年减少16.4%,进口量9652万吨,自给率15%左右。
“从国际形势看,由于俄罗斯局势的变化,两国原油、葵油、小麦、玉米等能源和粮食作物的供应中断,相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胡喜平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国产大豆肩负着保障国家蛋白基本供应的历史重任,必须明显提高自给率,避免受制于人,“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构建强大的民族种业,才能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大豆贸易对外依存度高,短期内难以变化。 1995年以来,我国大豆消费量迅速增长,进口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未来10年,进口量将增加或减少,但高度依赖进口的格局不会根本改变。 应结合我国大豆生产和进口情况,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大豆产业的特殊性,加快推进大豆产业振兴。
为了缓解进口压力,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振兴国产大豆。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左右,产量达到2300万吨左右,推进大豆自给率的提高。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生产能力提升工程”,“耕地轮岗” 在他看来,这体现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连续性,也明确了发展大豆生产的针对性措施。
胡喜平说,随着中国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大豆种植”成为热门话题。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应基地,今年提出扩种大豆1000万亩以上,占全国扩种大豆面积的一半。
今年初,黑龙江省确立“以稳粮增豆”总体思路,制定出台《2022年黑龙江省扩种大豆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6850万亩,力争总产量达到170亿斤,比2021年增长26亿斤以上
种植大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我国大豆生产能力。 胡喜平认为,提高大豆生产能力,“良田、良种、两良,缺一不可”。 既要增加种植面积,又要依靠科技,在提高大豆单产上下功夫。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筹码”良种,是大豆优质高产的根本保证。 要大力研发培育,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性、广适应性以及适合机械化栽培的大豆新品种。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豆新品种选育取得长足发展,全国共审定大豆新品种1030个,黑龙江省审定大豆新品种330个。
记者走访发现,今年北大荒集团大面积生产亩产400斤以上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坚持统一供应,种子纯度99%、纯度98%、发芽率95%、种子覆盖率100%,为大豆高产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良技方面,各农场主要采用“大垄密”栽培技术模式,根据合理轮作,以全程标准化管理为手段,综合秸秆还田、秋茬大垄、立体分层定量施肥、良种、精量播种、航化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节粮减灾等技术
“垦丰种业每年生物育种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5%。 ”胡喜平说,以大豆为例,团队选育出广泛适应性、高产、秆强、商品性好的大豆新品种龙垦3092,建设农场连续3年亩产超过290公斤,2021年达到304公斤,是黑龙江省第四积温
胡喜平建议,未来国家要继续加大种业政策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划时代大豆新品种推广,发挥主产区划时代的大豆新品种引领作用,为国产大豆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把小农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资金集中筹集、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解决农村人不种地、造地不良的问题。
盛夏的七月,广袤的黑土地上,豆苗随风舞动。 一粒金黄、饱满的豆子,在期待中酝酿、生长着。
本论文来自【人民政协网】,仅代表作观点。 全国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