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光明网讯(记者陶媛)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保护耕地和提高质量,为大国粮仓人满为患提供了根本保障。
刘勤利摄/光明写真
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方面,——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补贴以“一卡通”等形式直接套现家中,严禁任何形式统一集中使用,严防“跑路”,补贴不折不扣发放给种地农民按照《财政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的通知》要求,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与耕地地力保护行为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提高耕地使用状况地力,确保受补贴农民耕地不撂荒、地力下降,切实推进“藏粮留地”战略布局落实
姚永亮摄/光明照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审查、统一上图入库”五个统一要求,2022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亿亩,重点加大对粮食主产省的支持。 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介绍,因地制宜实施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涝、田间道路、田间输配电等建设内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国徽摄影/亮片
东北黑土地保护方面——继续聚焦黑土地保护重点县,集中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和“深施有机肥还田”等综合技术模式,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标准化示范。 同时,坚持“实扩面、优质”,支持玉米、大豆、小麦等旱作作物秸秆无(少)耕播种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持续优化定型技术模式,稳步扩大实施面积,鼓励全村整治建设推进
王俊摄/光明写真
在耕地质量保护和提高方面——部分耕地酸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统一推行施用土壤调节剂、绿肥还田、盐耕、增施有机肥等治理措施; 西南、华南等地因地制宜采用品种替代、水肥控制、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加强生产障碍耕地管理,克服农产品产地环境障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同时,支持好第三批全国土壤普查试验、耕地质量评价试验、肥田试验、施肥情况调查、肥料利用率测算等工作。
计海新摄/光明写真
在耕地轮作休耕方面——立足资源存量,强调生态保护,实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探索科学有效的轮作模式。 东北、黄淮海等地区实施粮豆轮作; 在西北、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等适宜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长江流域实施一期稻油菜、一期稻再生稻油菜轮作,双季稻区实施稻油船耕作,北方农牧交错区和新疆次宜棉区推进棉花、玉米等与花生轮作或间作。 同时在河北省地下水漏斗区、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开展休耕试验,休耕期间重点采取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措施。
邓平摄影/光明摄影
在耕地深松方面,——以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为目标,支持在适宜地区开展深松(深耕)整地工作,促进耕地质量改善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据介绍,深松(深耕)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25厘米以上,具体技术模式、配套标准和作业周期由各地妥善确定。 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保证工作质量,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鼓励扩大工作监测范围。
来源:光明网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