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山东晨曦在大豆行业享有盛誉,曾是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企业之一,是山东民营企业百强排名第二的企业。 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是2016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山东首富,各自桂冠尽收眼底,可谓风光无限。 但是,这次成为新闻的是破产申请。
相比之下,大康农业虽然在社会上不乏无名之辈,但在收购巴西两大农资服务和粮食贸易平台,参与大豆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初步拥有话语权。
选择什么样的路决定什么样的命运。 同样也做巴西大豆生意,但山东晨曦、大康农业两家企业的两种做法,最终结果截然相反。
晨曦的“新玩法”山东晨曦成立于1999年12月1日。 相关资料显示,该公司的贸易业务涵盖大豆、燃料油、原油、石化产品的进口加工等。 其中,大豆贸易是最核心的主体。 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山东晨曦进口大豆551万吨,约占当时全国进口总量的9.44%。
农产品贸易利润较弱,“空手套白狼”的贸易融资似乎更有吸引力。 找到赚钱捷径的山东晨曦开始了“刀刃上的行走”。
对外贸易有信用证。 信用证是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工具。 通常,大豆进口企业在签订进口合同后,缴纳20%-30%的保证金,就可以向海外银行申请,从90日到180日可以获得各种延期货款的长期信用证。 企业拿到长期信用证后,可以向国内银行贷款或在国外贷款,赚取相应的利差和汇兑差额。
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山东晨曦是业内这一操作行为的创始人。
据中粮期货统计,2012/2013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大豆进口比例从2009年的32%增长到53%,外资企业进口比例从37%下降到16%。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贸易融资。 当时,一些贸易企业放弃本职工作,转而以进口大豆为融资工具,通过资本运作,大举低价抛售并借入现金,投向房地产等人们认为能更快赚钱的地方,从而大赚一笔。
大豆贸易和大豆贸易融资是两回事。 以大宗农产品作为融资载体已不是国内首创,这种方式在国际市场已经运用了100多年,但以大宗商品进行融资套利在国外屡见不鲜。 借大豆贸易外衣,大豆贸易融资投机博弈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背后的风险也在慢慢积聚。
2014年,国内多家大豆进口商集体违约风波震撼行业,山东晨曦名列其中。 在这次违约潮中,引起了国家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银行开始更加严格地调查贸易公司的信用证融资,收紧了信贷。 结果,增加了获得企业资金的成本和难度。
结果,山东晨曦再也看不到曙光,一步步滑向了“不归路”。
相对于大康农业“租船出海”晨曦的“大胆”玩法,大康农业很实用。
大康农业成立于1997年,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借助一带一路的机遇和资本力量,近年来,大康农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开展世界农业和食品优质资源配置。 2016年8月,大康农业以2亿美元完成对Fiagril公司57.57%的股权收购; 2017年10月底,大康农业深耕巴西农业资源,迈出新步伐。 他们以2亿5300万美元以下收购了Belagricola公司53.99%的股份。
Fiagril和Belagricola这两家农业公司非同一般。 Fiagril公司所在的巴西中西部麻省理工学院是该国最大的大豆和玉米种植省,产量约占巴西总产量的34%,其中大豆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排名世界第四。 Fiagril是该地区最大的大豆、玉米贸易平台和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平台之一。 Belagricola业务遍布巴西南部165个城市,是巴拉那和圣保罗州重要的粮食业者和农业生产资料经销商,该公司所在地是巴西第二大粮食主产区。
据介绍,Fiagril和Belagricola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清晰成名,一方面为当地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一站式采购、农业金融及技术顾问等服务,“与农户形成紧密粘性”
两家企业合计服务农户达14000户,覆盖种植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约占巴西2016年耕地面积的2%。 收购Fiagril和Belagricola后,大康农业在巴西管理着近700万吨的粮食资源,在巴西市场的直接采购能力仅次于邦吉,位居第二。
“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销售和服务是Fiagril和Belagricola的优势,有着稳定而可观的利润,所以是一项不用担心的业务。 ”但大康农业董事长葛俊杰表示,大康农业对巴西这两个平台的方向发展有着长远的思考。
目前,我国是世界大豆进口第一大国,但大豆进口贸易中的交易价格主要参照国际大豆价格,而国际大豆贸易基本上受国际四大粮食业者的支配。 由于缺乏定价权,一方面缺乏控制权,我国大豆进口的稳定供应和进口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
通过收购巴西两大龙头农业资源平台,大康农业“租船出海”,以把握巴西大豆等国际农产品的持续稳定供应,参与大豆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为我国企业提供便利
拥有40多年农业、食品企业管理经验的葛俊杰,比谁都明白粮食安全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和企业国际布局中风险控制优先的道理。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争口气”的同时“屏住呼吸”,深耕细作,把巴西农业资源平台建设好。 “只要用心练习,将来在两个大平台上获得更多的巴西农业资源就完全不是难事。 ”
巴西农业机械与“危险”巴西被誉为“21世纪世界粮食仓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巴西在世界农业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产品产量的变化不仅在巴西本国,在世界范围内也将引起广泛的蝴蝶效应。
中巴两国农业互补性强,是天然伙伴。 2017年,中国进口了价值230亿美元的农产品,占巴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成为巴西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其中,中国进口巴西大豆5000多万吨,占巴西大豆出口总量的近80%; 进口牛肉超过56万吨,约占巴西出口总量的4成。
根据巴西规划、预算和管理部的最新数据,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巴西的投资额比同期增长了1.5倍以上,2017年中国企业在巴西的投资总额达到209亿美元。 农业领域是中国企业的投资重点,中粮、隆平高科等已在此扎根。
并不是所有的农业投资都适合水土,沉重的粮食遭受过滑铁卢。 2010年,重粮集团在巴西买了大豆。 由于占地面积方面未能获得巴西政府的多项批文和环境评估许可证,该集团在巴西的2/3粮食种植工程长期延误,最终搁浅。
摆脱农业的机会很大,但首先必须考虑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 对大豆贸易来说,风险点更多,必须加强风险防范。
现在,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欧美的粮食巨头控制着南美的大豆产业。 也就是说,不是买地种豆,而是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从当地农民那里采购大豆,在物流环节、购销环节上大做文章,获利颇丰。 这样企业不仅消除了海外土地购买带来的争议,也避免了种植带来的自然风险,同时给当地农民留下了就业机会。
日前,中粮采取这一策略,在规避政治和社会风险的同时,成功控股荷兰尼德、来宝农业等海外企业,逐渐渗透到大豆产业的重要环节。
2017年12月,隆平高科、中信农业基金收购陶氏益农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 陶氏益农目前占有巴西玉米种子市场18.5%的市场份额,位居巴西前三位; 特别是其育种材料在巴西市场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 隆平高科通过种子“塔桥”成功登陆巴西市场。
“历史上,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风力抑制系统,一些冒尖的巴西本土农业公司也在粮食贸易中受损,给了我们入场的机会,因此我们会特别注意发展的步伐。 ”接受上海证券采访的葛俊杰表示,收购大康农业巴西是过去两年的事情,但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了解并阅读了巴西和更多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也对中国农业企业的全球化布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考。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