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农业保险是分散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5月初,财政部等部门宣布广西糖料气体纳入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5月底,财政部明确,2022年至2024年在内蒙古、黑龙江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快扩大,不仅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农民种田积极性更高。 业内人士认为,农业保险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管理、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支持和需求升级共同推进,农业保险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我国成为世界农业保险费收入大国的原因是什么农业保险?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农业风险中有什么。 农业生产的收益与收入减去成本差不多。 其中,收入主要由价格、产量两大因素决定,成本包括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灾害事故等造成的损失。 这些因素的变动都是农业风险。 农业保险也就是保险公司是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保险标的遭受财产损失而承担保险金赔偿责任的保险活动。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财政支农的“放大器”。 为什么要发展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 据介绍,这是考虑到农业易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影响,农业保险风险概率高,农户参保意愿低,承保组织经营效益不高,纯商业性农业保险难以持续,需要财政支持农业保险。 此外,用政策性农业保险直接代替补贴,也可以在WTO规则框架下合理保护农业生产。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以来,农业保险市场空间快速开放,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数量逐渐增多,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多元化金融服务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科技赋能下,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纷纷搭建农业保险综合服务平台,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经营电子化、在线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部门间、平台间合作共享渠道逐渐增多,农业保险在科技推动下防灾减灾、农业降耗业内人士表示,科技创新和应用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创新推动力,有效增强了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了农业保险运营效率。 据介绍,《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年,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费规模为965.18亿元,同比增长18.4%,连续两年保持世界农业保险费收入第一大国地位。 根据国际经验法,农业保险保费规模2025年将超过1600亿元,2035年将达到6000亿—10000亿元。 同时,农业保险在产业保险业务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2025年将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二大非机动车险种。
发展目标是: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广大农户收益,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需要。 农业保险“承保”的是哪些领域和品种?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基本形成了以成本保障型产品为主,产量保险、收入保险、指数保险等各类创新产品共同发展的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体系。 从粮食作物、特色农产品到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网覆盖面越来越广,各地也开展了大量探索实践。 今年以来,猪价持续下降,不少养殖业者一度一筹莫展。 浙江省宁波市通过政策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生猪养殖户正在吃定心丸。 该险种是保险猪在约定周期内参照国家发改委监测发布的“预期利润”,在“预期利润”平均值低于0时开始理赔,每头猪最高损失赔偿额为1000元。 宁波市农业和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是浙江省首个全面推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城市。 市推行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政府保障力度较大,保费由市县两级财政补助65%,在约定理赔方式上也比同类产品有所创新。 “猪价指数保险可以说是为养殖主体排忧解难,保护宁波生猪优势产能,‘雪中送炭’。 ”宁波市生猪产销协会会长尧祥问。 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华南汛期降水集中期。 由于降雨正值端午节前后,又被称为“龙舟水”,今年华南的“龙舟水”席卷广东、广西、海南等多个城市。 6月,暴雨洪水造成中新镇双塘村水产专业养殖户广州市西福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鱼塘坍塌,鱼塘养殖的草鱼、娃娃鱼等大量出逃,损失惨重。 “没想到人保的赔偿金会这么快交到我们手里。 公司为我们提供了恢复养殖生产所需的物资,给生产的恢复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这家养殖公司的相关人员感慨万分。 广东省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刘云海介绍,截至6月23日,广东省辖内财产保险机构累计接到农业保险举报3368起,损失金额3.29亿元,完成调查2136起。 保险公司通过不同方式加快支付赔偿金,努力恢复受灾农户、农企业的生产。 辽宁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省财政安排发放保险费补贴资金19亿元。 据测算,在大幅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后,全省今年将为参保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同比增长36%,预计将达到近千亿元。 支持农业保险扩面,主要体现在扩大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现今年辽宁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同时,玉米、水稻、小麦完全成本保险保额提高到每亩770元、1290元、820元,比大灾保险分别上涨7%、27%、28%。 沈阳、鞍山、锦州、铁岭玉米种植收入保险金额分别提高到亩产1000元、880元、920元、1120元,比大灾保险上涨39%、22%、28%、56%。 据重庆市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完全成本保险保额将达到30亿元,主要粮食生产供应得到保障。 同时,重庆市公布了《重庆市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重点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标准、补贴范围、保障水平、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优化。 补贴方面,本办法要求对养殖业奶牛生产成本进行保险,中央财政、市级财政、养殖户分别按50%、30%、20%的比例负担保险费。 此外,市级财政每年不超过本级保险费补贴年初预算总额的10%对区县绩效给予奖励。 当前,农业保险“安全网”织得越来越牢,农民面临风险底气十足。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农业保险的发展目标是持续扩张、增资、投标,通过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从农业保险大国向农业保险强国的跨越。
同时,在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范围; 要增加专属保险产品供给,为脱贫人员、农村低收入者、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群体建立安全保障网,协助政府建立健全扶贫动态监测和支持机制。
由大到强,仍需补短板,我国农业保险蓬勃发展,前景广阔。 自2007年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险实践推动了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近年来持续发展的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也是涉农企业和农民规避价格风险、保障收益的有效金融工具。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农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表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波动可能引起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因此,为了农业稳定民心、安定天下,农业保险将加强农业、惠农、富农,努力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的有力金融工具。 在创新农业风险转移模式方面,有望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副主任刘新立表示,我国此前的“保险期货”试点主要是应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保险期货”试点覆盖东北三省、新疆、河北、海南等20多个省(区、市),品种范围包括玉米、鸡蛋等农产品。 这种运作模式下,农户向保险公司购买作物价格保险,当作物预期价格低于约定期货结算价时,保险公司对参保农户进行赔偿,减少价格下跌造成的收入损失; 同时,保险公司通过购买看跌期权将价格风险进一步转移到市场上。 “这样的保险可以保障农作物因产量下降和/或价格下降造成的收入损失,通常相当于历史上单位面积收入的65%—70%左右。 应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这一模式,为农户提供更多的稳定保障。 ”刘新说。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服务机构少、风险保障水平低、与农业市场对农业保险需求不匹配、农业保险供需失衡的现象备受关注。 也就是说,推进农业保险执行落地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支持。 ”袁帅建议,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切实发挥财政政策引领保障作用,同时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农业保险补贴的落实。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认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需要农业保险更大支持,农业和农村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农业保险保障,农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农业保险拓展新功能。 提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水平,可以引导农业保险主流产品进入产量保险,为发展为收入保险奠定基础。 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形态,适应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基本国情,用指数保险弥补传统农业保险产品的不足。
(朱美乔综合整理)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