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在高温下烤好后
终于,雨从昨天17时起,淮北地区开始下雷阵雨,并伴有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据省气象部门观测,15日17时-16日08时累计雨量,全省204站超过10毫米,其中亳州、阜阳、宿州等地有78站大雨,20站暴雨,最大亳州牛聚集93.3毫米。 83站有短时强降水,其中11站时雨超过40毫米,最强亳州牛集每小时87.9毫米( 15日18-19时)。 淮北地区74个乡镇出现8级以上阵风,2个乡镇10级以上,最大灵璧磬云山27.2米/秒( 10级)。
受降雨影响,今天的高温有了不少缓解,与前几天相比,高温势力大范围向南收缩。 据观测,16日02时至13时,合肥以北地区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下,淮河以北最高气温在30左右,天气十分凉爽。 高温主要集中在沿江江南,全省青阳一站点最高气温超过40。
但是,前期遭遇干旱的淮河以南地区
有效降雨农业专家表示,目前的问题主要是高温少雨蒸发量大,河湖塘库蓄水减少,旱情加剧。 江淮分水岭以及沿江江南丘陵、岗地、山地等受旱地区距离水源较远,多级水上难度大。 针对严峻旱情,安徽省农业部门已召开高温抗旱工作视频会议,通知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做好抗旱保苗服务工作。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把主要精力和主要时间投入抗旱保苗,全力分类指导、局部治理,把高温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今明两天,我省仍将有雷阵雨,其中,16日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的中北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19日至20日我省北部有阵雨或雷阵雨,其中19日淮北北部局部降大雨。 23日前后,我省自北向南有降水过程。 高温方面,今明日合肥以北高温有所缓解,最高气温32~34; 合肥以南仍有35~37的高温天气,局部39~40。 18-23日,淮河以南高温天气再次发展,最高气温37~39,部分市县40~42; 18-19日和21-22日淮北地区有间歇性高温,最高气温35~37,局部38~39。 24-25日,全省高温天气缓和。
看这个样子
高温在8月中旬持续的概率很高
抗旱保苗任务艰巨,据省农业部门统计,由于持续高温,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短缺。 8月14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显示,淮河东部、沿江江南部分地区墒情较好,但其他大部分地区墒情偏轻至中度。 其中江淮地区肥东、肥西、庐江和金安区局地旱作区出现严重短缺。 江南和皖南地区宿松、枞阳、贵池区局地旱作严重不足。
15日晚,寿县张李乡,村民挖井抗旱。 截至8月14日18时,淮河以南地区秋粮受灾373.01万亩,比前一天增加20.96万亩。 受灾132.79万亩,收获量15.79万亩。 其中,收获面积较大的县区为宣城市宣州区、六安市金安区、池州市贵池区。 面对干旱,各地安排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当地进行抗灾生产指导6.46万人农业抗旱护苗专项资金4.54亿元; 投入各类灌溉机械29.64万台; 有效灌溉面积4557.699万亩次。
就此而言
可能很多人有疑问
旱情严重
能赢得丰收吗? 在这里可以看到今年夏粮丰收的经验。 去年,部分省份受秋汛影响,冬小麦普遍推迟播种,前期小麦幼苗生长状况总体偏弱,但通过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加强后期田间管理,最终实现抗灾丰收。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抗旱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力量,抓好抗旱工作,抓得好,就一定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获得秋粮丰收。 8月14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高温干旱减灾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的减灾技术方案,落实科学抗灾。 旱情严重的地块应当通过灌溉、沟灌等方式及时灌溉补土、追肥,满足生长需要。 通过对播种晚、苗况差的3种秧苗及时追加施用偏心肥,加快秧苗状态转换升级,提高抗高温热害能力。
宿州市埇桥区雨后土壤湿度得到改善。 对水稻生产,可采用深水灌溉,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冠层温度缓解高温热害。 对穗孕期热害较轻的块料,破口期补一次粒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减少颖花退化,促进正常灌浆结实。 对淮北地区玉米、大豆,通过适时灌溉降温、水温调节、喷施叶面肥、浇水补土等方式,积极应对高温胁迫,减轻高温干旱影响,“玉米几乎不减产,一季大豆多增产” 加强水源安排。 出现旱情的地方,要充分挖掘所有水源,利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械,开动一切灌溉设备,千方百计加快抗旱灌溉进度,努力扩大泄洪面积。 加强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加快各类蓄水取水抽水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多挖井、打小井,扩大供水能力,满足用水需要。
黄山市黄山区,茶农上山抗旱,浇灌茶园。 统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当前秋粮作物病虫害高发季节,要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分类指导、协同管理。 大力推进统制共治,全面提高防治能力和防治效果,坚决遏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此外,要科学安排改补种。 对高温危害比较严重、结实率在20%以下、亩产低于100公斤的水稻田,如果种了再生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应在8月20日前储备再生稻,残茬越早越好。 收割时要控制好残茬高度,早割低留高,晚割高留高,加强再生水田间管理,确保复种季节安全齐穗,高产稳产。 其他无收获的土地,应当尽快安排复种。 8月20日前可改种荞麦、杂豆、速生蔬菜、不同季节棚室蔬菜等,栽培单位及时进行种子运输和储备。 出品:安徽日报东垣工作室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