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散布在中国各地的村落曾经是乡愁的归宿。 它们的原始和淳朴,唤起了无数人对故乡的记忆。
但是,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下,村子的命运令人担忧。 据统计,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自然村数量将由360万个下降到270万个,相当于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
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以“封存百个东方村落”为使命,用影像记录下百个村落的美丽,让我们陶醉于纤细无瑕的自然之美和淳朴和谐的乡土生活。
达祖村是泸沽湖旁边的一个古老的村子。
迁移到木府各处的纳西族,跟随100多年前青冈树生长的痕迹来到泸沽湖,在这里扎根栖息。 现在,住在达祖村的纳西族约有一千人,他们仍然说着古老的纳西语,有些人甚至还保留着穿麻布长衫的习惯。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踪迹,依稀记载在先秦文献中,是远古的羌族之一。 在纳西语中,“梨”的本义是“黑”,与“伟大、多、高贵”的意思相连,“梨”是“伟大的民族”、“高贵的人”的意思。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滇(云南)西北和川(四川)西南金沙江、无量河和雅砻江流域一带,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白盐井等地也有少数纳西族聚居。 纳西族同胞居住的地方人杰地灵、山川秀丽,不仅雪山,峡谷里也有美丽的川湖、森林草原。
纳西族传统宇宙观和生命观认为,自然与人是同一个源头,是“异母兄弟”,他们由此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字是一种表意和表音成分兼具的图画文字,其文字形态比甲骨文的形态更为原始,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一千多年前,当纳西族先人在荆花纸上描绘出五颜六色的神话世界时,谁也没想到这些生动多样的文字会流传上千年。
一个民族思考问题的方式、生活习惯、传统,来自人们背后生长的风土人情,漫长的岁月里,具体而细微的东西,构成了这个地方的风物。
我们特推出松赞云南环线6天5夜的——纳西风物探访之旅,伴着美景,了解几千年来人与自然的对话,寻找凝聚着生命智慧的珍贵风物。
从2001年白玛多吉老师改建自家的松赞香格里拉绿谷,到2019年10月开业的松赞波密林卡,目前已有11家松赞酒店正式营业。
松赞绿谷山居
松赞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待11个酒店来自36个国家的10万多人,连续13年被旅游评价网站Tripadvisor选为“旅行者之选”。 美国有线新闻网( CNN )将松赞梅里山居列入中国风景最好的9家酒店。
6天5夜的旅行,可以体验众多松赞旗下的酒店,进入神秘的古老村落,接触千年无形文化,参加更多丰富多彩的当地特色活动。
春天的丽江轻柔丰饶,古城的小溪唱着欢乐的歌,绚烂的花朵映衬着宁静的雪山,使原本浪漫的春色更加梦幻。
丽江西北普济山的半山腰有普济寺。 建于清朝干隆36年( 1771年)。 虽然是藏传佛教寺院,但建造寺庙与纳西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棠是普济寺的名花,普济海棠又名西府海棠、辫状冬樱、高盆樱,有近300年的树龄。 海棠花开之前,花潮如霞,一开春,普济寺游人如织,只为这棵树而来。
丽江水库西边有茨满村。 该纳西族村落是茶马古道东进丽江水库的首站,也是茶马古道西出丽江水库的首站。
三月中下旬是茨满枝头的梨花盛开季节,农家院中道路两旁,田野里的梨花竞相开放,洁白如雪,芬芳扑鼻,宛若另一个世外桃源。
松赞丽江林卡地处满村松坡林和梨园之间,北为玉龙雪山,南为文笔峰。
林卡在藏语中是花园的意思,表示野外鲜花盛开的地方。 丽江林卡的庭院安静美丽,阳光温柔而有点刺眼。 白玛老师引入了汉唐和纳西族的风格。 许多都是他早期从东南亚各地收集的,徽派石刻、国画和传统纳西族六扇窗,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二楼的餐厅是欣赏玉龙雪山的绝佳去处,每天在这里品尝美食时,都能一窥雪山金白交融的光芒。 清晨,做瑜伽,阳光穿过云层,漫步在古老斑驳的庭院大道上,都是相当放松的时光。
丽江是以纳西族为代表的多民族聚居地,饮食文化也相互影响。 海花菜、树花、山药、韭菜根、罗汉松、鸡豆粉等特色食材走出云南不多见。 以纳西族传统美食为代表的丽江美食也是云南菜系颇具影响力的一员。
在松赞丽江林卡酒店可以吃到丽江特色的火锅、田纳西的传统菜和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云南特色菜。
大砚古镇西南方向,是一座浓墨重彩、毛笔般的山峰,纳西族人把它命名为文笔峰。 文峰寺位于文笔峰下半山腰,建于1733年,是滇西北的玛哈加派13位喇嘛教的最高学府。
文峰寺风景以丽江所有寺庙之冠著称,古树名木遮天,无数山泉从石缝中涌出,汇成溪流。 站在山顶上,东边可以俯瞰丽江水库,北边可以看到笔架山和玉龙雪山。
在丽江最具特色的东巴文化中,千年不腐的“东巴纸”成为纸的贵族,但如今保留传统造纸的技术并不多见。
我们来到田纳西州的百年老屋,参观有三百年历史的田纳西州传统民居,从传承者那里听田纳西州的民间故事,学习写东巴文。 天气好的时候,请用纸帘做东巴纸。
由北向南滚下的长江在丽江石鼓镇被海洛悬崖阻挡,不得不急转,折了头流向东北。 这个“u”形的大弯就是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
第一湾旁的石鼓镇,依然保留着古朴的街巷,逢年过节,远郊村人仿佛背着自家的特产食材、水果去赶集,回到了八十年代的黄金时代。
云南省玉龙县西北端,海拔2020米,这个地方叫塔城启别哈达村。 原始森林之间分布着无数的果园和田地。 藏族和纳西族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地生活着。 迷人而独特的黑色屋顶农舍像星星一样隐藏着。 与此同时,装饰的是松赞塔城山居。
如果带娃来的话你会觉得更惊喜,松赞塔城山居不仅被tripadvisor数千万旅行者评为中国最佳酒店第一,还登上了《国家地理》杂志封面,被国内媒体评为最佳亲子酒店。
松赞塔城山居于2011年开业。 山居只有20间客房。 房间的风格非常纳什风格,插的花是从山上摘的。 打开窗户一看,眼前的古树比每一棵都旧,不需要出门,就能很容易地把安静的风景收入眼底。
在很多人眼里的春日塔城,就像一幅黄绿相间的诗画卷。
但是,塔城的颜色一直在流动。 作为滇西北罕见的鱼米之乡,温暖的气候滋养了无数的花和风物,四季变换着五颜六色的迷人色彩。
五月,塔城最艳丽的一面被遮住了。 在巴珠村这个纯藏族神秘的村子里,晨风带来了满是玫瑰的问候,傍晚村子里的花香甜如梦。
塔城最大的魅力在于躲在田野村落之间,走进哈达村热情好客的田纳西农家,亲手磨豆,亲手添豆,转动世代相传的石磨,制成千年老豆古法烹制的豆浆和豆花,久违的香醇味道
从松赞塔城的山居窗口望去,对面的山口是“阿海罗山”。 藏传佛教进入云南藏区后,传说达磨祖师在山洞面壁呆了十年,悟道成佛,故称达磨祖师洞。
建于公元1151年的达摩寺,为祖师的洞修理禅庵,用石头做梯子延伸到洞里。 从远处看,仿佛悬在万丈悬崖上,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令人心惊。
转山是藏传佛教传统,每年藏历四月初达摩祖师成佛,香格里拉、德钦、维西、丽江等地的香客都来登山拜佛。
我们在跟随当地人的脚步、了解西藏信仰的同时,也可以诚心朝拜、转经,为这片灵性丰饶的土地祈求永恒的安宁。
滇西北一带的高寒原始森林里,居住着被称为“雪域精灵”的滇金丝猴。 拥有可爱性感的红唇,是世界上除人类以外唯一可以在海拔4000米以上生活的灵长类。
金丝猴国家公园位于塔城镇,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他地区因山高林密,极难深入,这里也成为世界上唯一能目击和近距离接触野生金丝猴的地方。
他们行动敏捷,矫健的身影能在空中飞翔飞跃,能走在树梢,如履平地。 在温暖的阳光下,他们晒着黑背,还不忘往嘴里扔松罗针叶树的嫩叶。
香格里拉西乡汤堆村的藏族生活在蓝天下,倚着雪白的山峰,制作着黑漆漆的陶器。 这些陶器,又叫藏族土陶,又叫藏族黑陶,比今天更有名的名字叫——尼西黑陶。
西黑陶的黑色是纯净的,像藏族心中的信仰,香格里拉的天空、气息、雪山……制陶像读经,不经意地拍、打、切、削着粘土,器物就是在这样一个安静的过程中逐渐成形的。 我们也跟着非遗传的继承人,学会静下心来制作黑陶器。
尼西土鸡,藏语叫龙巴夏。 这只鸡体轻小巧,肉质鲜美,尼西黑陶炖尼西鸡配合绝妙,很多人都不远了,只为这原生态的美味。
松赞绿谷山居是至今为止最古老的松赞,是松赞林寺旁边的库纳村。 面对浩浩荡荡的藏式木楼、水鸟栖息的浩瀚湖泊,夏山繁花似锦,秋意染林,冬成雪中王国。
客房里处处充满家的感觉,精心布置的古董家具、佛像、藏族地毯,深藏白马多吉对藏乡最珍贵的初心。
松赞绿谷在2018年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翻新,并于2019年5月翻新开业。 翻新后,机身不做改动,增设电梯,增加无敌景观室,湖光山色一览无余。
大部分松赞都有特色精品店和书房,绿谷山居是这一布局的创始人。 精品店里古董到处林立,藏式小品是送给家人的礼物。 书房里,还有千册藏书和佛教类书籍,带你进入无限文化的海洋。
松赞香格里拉林卡建筑群由北向南而坐,各房间向南眺望,几乎可以看到近400年历史的松赞林寺,广袤的大地与村庄相融,祥和安宁。
酒店所有建筑物的名字都来自香格里拉深处的一个村子。 大厅里摆放的木制家具、绒毯、铜雕、藏八宝装饰……这些藏族手工制品和古董艺术品装饰,在保证温暖舒适的前提下,充分感受藏族文化的精髓。
每个高级房间都温暖舒适,古朴雅致。 手工浴室的铜盆、钥匙牌、藏式地毯和装饰,都是精心制作而成,充满浓浓的藏式风情。
酒店后山有大片草场,黄莺飞舞的季节,绿荫环绕后山,农家安置的几棵青稞也蔚然成风。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