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山林下的庭院经济,给大黄沟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406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资料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隆冬时节,通往大荒沟村的路上又下起了大雪,巍峨的大山就在身旁,早已把东北的“银装”展示给春节返乡的游子。被深山山林包围着的大荒沟村,是位于中国东北边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的“山东移民村”。 为了响应国家“支援边疆”的号召,20世纪60年代,山东老乡们跨越山海关来到这里,开始了白山黑水之间开垦、放山、伐木、依山建村、靠山吃山的生活。荒废、贫困是很多人听到“大荒沟”的第一印象。 确实,由于气候恶劣、地形高,这里的农作物收成不容乐观,村里贫困人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资料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隆冬时节,通往大荒沟村的路上又下起了大雪,巍峨的大山就在身旁,早已把东北的“银装”展示给春节返乡的游子。

被深山山林包围着的大荒沟村,是位于中国东北边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的“山东移民村”。 为了响应国家“支援边疆”的号召,20世纪60年代,山东老乡们跨越山海关来到这里,开始了白山黑水之间开垦、放山、伐木、依山建村、靠山吃山的生活。

荒废、贫困是很多人听到“大荒沟”的第一印象。 确实,由于气候恶劣、地形高,这里的农作物收成不容乐观,村里贫困人口占大半,人均年收入不到3100元。 再加上特色产业收益不突出,大荒沟村集体收入一度为零,“贫困村”的帽子一直戴在大荒沟村头上。 但是,2017年,这个贫困的乡村实现了全村的扶贫退出,将农副产品卖给了城市。

被白雪覆盖的大荒沟村(记者王启慧摄) )。

香菇为村子打了一把扶贫伞

脱贫离不开产业,村头8个香菇大棚是大荒沟村脱贫的重要抓手。 2016年,延边广播电视台派出驻大荒沟村的“第一书记”刚进村,他向单位申请48万元解决村民购买菌棒、菌袋问题。 有了这笔资金,原本空着的大棚“活着”了。

村里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构建香菇产业,村民可以在香菇大棚里打工赚钱。 “上了年纪,就不需要打工的房子了。 有了香菇大棚,在家门口也能赚钱。 一天能赚一百多元。 ”村民王秀福说。 通过轻松的采摘工作,不能从事村里繁重劳动的村民也可以参加并获得收益。 村长王夕辉介绍,香菇大棚前后全村营收近30万元,村民每年在香菇基地打工营收超过10万元,年底还能分红。

香菇产业的顺利发展让村民看到了过上更好生活的希望,也给衍来了信心和资金,增加了大荒沟村脱贫的可能性。

养在院子里的“走土鸡”带领村民走向财富之路

“大荒沟原本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但售价非常低,这种脱贫无望。 ”于衍来记得很清楚。 他刚驻村那一年,玉米只卖5毛1斤。 如果没有国家补贴,村民们就没有任何好处。

细想起来,于衍决定彻底改变大荒沟村的经济来源方式,把玉米、大豆变成鸡饲料,鼓励村民在自家院子里养殖小鸡。 “一只鸡雏5元-10元,投入少,但收益高,一只土鸡能卖到100元以上。 另外,技术含量低,适合村里老人、妇女做。 ”依靠合作公司开辟销售渠道,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们把鸡运到城市卖。 这样的“订单式扶贫”给大荒沟村带来了新的生活。 2017年,仅土鸡销售收入就达8万元。 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养鸡队伍中来。

王增全养的鸡10月前全部卖完,只剩下几只做年货( (记者王启慧摄) )。

夏天的秋天,可以看到小鸡在村民王增家人院子里奔跑的场景。 在大荒沟村,王增全是养鸡能手,仅2018年一年就获利超过1万元。 “第一年养鸡没有经验,成活率低。 第二年边养边学,听收音机、看书,和村里来的专家学习养殖知识,成活率很高。 ”但在此之前,患有股骨头坏死的王增全的收入主要是最低生活保障和伤残津贴,生活踏实,曾经想这样“混”过日子。

“好日子不能等。 ”在村委会的几次动员下,王增全不仅成为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一员,而且成为全县自主脱贫的典型。 “我在自家院子里养鸡,不用干体力活。 即使有残疾,也可以自己赚钱过上美好的生活。 在外面当兵的儿子通过视频看到我现在的生活就放心了。 他在外面为了保卫国家,我也会努力不给国家添麻烦! ”。 如今,王增全对生活充满了感谢和希望,日子越来越奔头。

衍来包装销售村民农副产品(记者王启慧摄) )。

“我们的员工在镇上也买五谷杂粮。 我也买木耳和奇奇。 ”衍来所在单位有员工800多名,驻村工作队每周通过单位群聊汇总同事需求,接收村民,形成“订单式扶贫”。 这样的方式能给村民带来最大的利益,也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2017年10月底,大荒沟村实现整体脱贫,成为安图县扶贫中第一个被列为贫困村的村屯。

奇怪的村子

又是春节,大雪覆盖了村子,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用品,大荒沟也换上了新面孔。 漂亮的篱笆、照亮村子夜晚的路灯、院子里的小鸡、睡熟的大黄狗……冰雪世界里的小村子童话感十足,非常可爱温暖。

“我们的援助组织给村里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捐款,保障他们完成学业。 ”王夕辉表示,从2016年开始,陆续为大学生、高中生提供读书支持,还为村民举办了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文化活动,物质生活逐渐变好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了保障。 每年假期回乡的大学生们总是发现家乡发生了新的变化。

过去,村子里没钱装路灯,路是土路,很难走,村民王召运老人晚上就曾倒在路边的水沟里。 “即使是白天也很难走,穿着雨靴出门,难免会弄得满身是泥。 ”谈起大荒沟村过去村子的情景,王召运反复挥手:“过去吃水早晚各供应一个半小时,现在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供应。” 他还指着自己的房子告诉记者,房子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了改造,过去破烂不堪,下雨天漏水,现在不仅干净整洁,还有室内厕所。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他,没想到自己能和老伴过上这么舒服的生活。

除了村里集体产业的分红,王召运还担任生态护林员,加上各项政府补贴,王召运一家年收入近3万元。

召唤运改造后的新家窗明几净(记者王启慧摄) ) ) ) ) ) ) ) )

记者来到王召运养老院时,他正在铲雪(记者王启慧摄) )。

岁月如梭,青山依旧。 王运小时候跟着父辈来到大荒沟,现在已经67岁了。 在他们的生命里,小村庄的邻里是青年时代共同荒废的伙伴,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家乡最踏实的根。 从无到有,从贫困到富裕,大荒沟村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开拓出来的家园。 如今,背靠青山的这个村子终于过上了鸡犬相闻、悠然自得的幸福生活。 (记者王启慧)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大黄 山林 庭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