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中国粮食安全
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写了《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在西方世界引起广泛关注。 25年过去了,中国用全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18%的人口,但布朗提出的问题仍然值得警惕。 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时隔23年发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明确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粮食生产需求依然会维持平衡。
中国资源存量
01
歌手李健唱的《父亲写的散文诗》一诗中写道:“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儿子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香甜。 明天去邻居家借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吃饼干。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青春留下的散文诗。 这片土地没能止住我的眼泪。 那埋葬了多少悲伤的过去?”
我们把时间坐标放在了在歌中唱歌的1984年。 那年的收成很好。 中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了4亿吨。 人均粮食为390公斤,相当于今天的70%。 当时,这些粮食能维持老百姓的基本温饱,但不能分得更多的粮食给猪养鸡。 1984年,中国人均肉类只有15公斤,相当于今天的1/4。 当时,国家实行粮食定量供应,购买粮食需要粮票。 直到1993年,粮票退出了历史舞台。
1980年,我还在上小学,很单薄。 那一年,奶粉是普通百姓家中的奢侈品。 为了帮助我补充营养,父亲从村里的油榨买来了富含蛋白质的豆粕,放在白色布袋里,拿着洗涤棒槌用力敲。 豆粕捣碎后,拌入玉米粉,蒸熟的玉米窝头有独特的豆香味。 今天回想一下。 小时候吃的“玉米豆粕”就是今天的饲料配方——,在今天的年轻朋友眼里,已经是一个古老的传说。 2018年中国粮食产量结构|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让视线回到今天。 2015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国内生产总值的18%,看起来问题不大,但其实不然。 大豆占进口粮食总量的80%,大豆单产水平还不到主粮(水稻、小麦、玉米)的1/3。 这1.2亿吨进口粮食折合耕地,相当于6亿亩耕地。 加上进口的棉、糖、水果、肉类、奶粉等,超过7亿亩。 按全国20亿亩耕地面积计算,我们耕地的“对外依存度”达到35%。
粮食生产需要消耗耕地、淡水、机器、燃料和化肥、农药——化肥和农药,在为粮食增产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回归本质,进口粮食本质上是进口资源、蓝天、白云。 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 从这个意义上说,粮食进口和苹果手机进口不能同日而语。
请看下表。 就国土面积而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名列世界第三,而在许多地方、干旱少雨的沙漠戈壁,或者常年低温的高原寒地,我们的耕地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只有14%。 人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公顷,远远低于俄罗斯、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农业大国。
从某种意义上说,让14亿人吃饱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但是,我们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控制病虫害,在田地里大量喷洒农药,严重污染了水土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 在我少年的记忆中,晚霞中蜻蜓飞舞,夏夜里青蛙的声音一片。 今天再去看看吧。 这个视频已经成为了回忆。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我们使用了全世界化学肥料的1/3。 中国化肥使用量自1984年以来连续30多年居世界第一。 但是我们的化肥利用率为3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 粮食化肥用量占农作物(包括蔬菜、水果、棉花等)总量的1/2,今天平均每100斤粮食需要施肥6斤。 过多的施肥破坏了耕地的土壤结构,引起了土壤的板结和盐碱化。 过多的化肥随雨水流入江湖、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疯开,水体发臭。 大量藻类覆盖水面、遮光耗氧,影响水底生物生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被破坏,太湖蓝藻爆发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之一。
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黑土地作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而闻名,“插筷子也会发芽”。 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提取量占全国的1/3,是我国重要的粮仓。 这几年,在粮食增产的同时,黑土地也被过度开发利用,土壤严重退化,趋于疲软。 土层为20世纪50年代的60-70厘米,降至今天的20-30厘米的——黑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需要几百年。 以前土层很厚,一踩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 土层变薄,营养不足,必须多施化肥。 使用的化肥越多,土就越大,即使踩了也看不到脚印。 “万物生于土中,有土必有粮”,黑土地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东北黑土地|汪凌迅摄
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05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农业消耗了中国60%的可利用水资源,但用水效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北方农田由于水资源短缺,有的地方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 华北井灌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经过近30多年的开采,这里的地下水位超过20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如上所述,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耕地和环境一直在负重前行,令人疲惫不堪。 展望未来,中国人口峰值预计将在2028年前后出现,总人口约为14.2亿人。 此后的人口开始减少,但到2050年将不会低于12亿人。 也就是说,未来30年,中国仍将面临粮食安全的压力。
放眼世界,今天地球上已经有76亿人,其中10%处于饥饿状态,包括1亿5千万发育不良的儿童。 再过五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教科书需要修改。 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5亿,2100年将达到110亿。 让地球养活这么多人口,很不容易。 粮食安全是一把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牺牲”大豆,确保“饭碗”
02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5000年前华夏先民开始种植大豆,“中原有菽,百姓采之”。 豆腐有华夏民族千年的芳香,有“煮豆烧豆”的诗句。 8世纪唐代,鉴真东渡,将大豆传入日本。 到了十八世纪的清朝,大豆又从中国传到了欧美。 今天,大豆在地球上的种植面积达到1.2亿公顷,约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8%,大豆可以说是中国送给世界的最好礼物。
上个世纪中期,是中国大豆的辉煌时期。 大豆、茶、丝是中国出口的三大名产,世界闻名。 当时,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40%,但80年代下降到20%,现在只有7%。 1995年,中国开始成为大豆进口国,进口量上升到2018年的9000万吨,占世界大豆贸易的2/3。
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大豆? 很多人不理解那个。 这里有行业沦陷的悲哀,粮食安全的忧虑,转基因的争论,贸易战的爱国情怀。 根错了,割也割不断,道理还很乱。
大豆是富含蛋白质的谷物,也决定了宿命——中不可缺少的饲料原料。 我们餐桌上的肉、蛋和奶是由饲料转化而来的。 饲料中玉米占65%,榨油豆粕占20%。 猪每吃2.7斤饲料就能出一斤肉,鸡每吃两斤饲料就能出一斤肉或生一斤蛋。 摄于东北大豆|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
进入9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由“吃得饱”进入“吃得好”,肉蛋奶消费量迅速上升,肉类产量从1990年的2800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8500万吨,整整翻了三倍。 作为饲料中心原料的豆粕需求量也同比增加。 今天,国产大豆产量只有1500万吨,进口量达到9000万吨。 换言之,大豆的进口依存度超过80%。
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扩大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重于泰山。 这是不断增加的人口和蛋奶的消费,以及无法控制的20亿亩耕地面积。 为了保障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只能“牺牲”大豆,优先保障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 使用进口大豆节约的耕地种植较高产的主粮作物,当然是最合理的选择。
其实农民也缺乏种大豆的欲望。 大豆产量低,种植收益只有玉米和小麦的1/2。 东北是大豆的主产地,歌曲《家在东北》中有“我家在东北松花江,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的歌词。 今天你真的去东北看看,大面积的大豆、高粱都被玉米取代了。
也有一般性建议,为什么要进口美国大豆。 世界大豆年产量约3.5亿吨,几个主要生产国扣除本土消费,可下达国际贸易的只有1.5亿吨,其中美国6000万吨。 中国进口了9000万吨大豆,如果全面封杀美国大豆,就会买美国以外的全球贸易大豆。 这是不现实的。
2018年中美贸易战硝烟弥漫:美国以芯片为矛,中国以大豆为盾。 楚河汉界,互不相让,最终渔利的是巴西。 这个故事怎么样? 巴西和美国是世界大豆的两个出口国。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中,巴西和美国的份额分别为53%和34%。 2018年分别为75%和19%。 在急剧增加的巴西大豆出口量中,美国大豆在出口贸易中穿巴西背心卖给中国的有多少? 我不知道。 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亚马逊的60%在巴西境内。 保护雨林是一种负担,发展农业是一种利益。 面对经济衰退和贫富差距,巴西近年来大面积砍伐雨林,用于种植大豆和放牧肉牛。
此外,人们还怀疑为什么要进口转基因大豆。 为什么不从俄罗斯等地寻求替代进口呢? 这里想告诉大家的是,美国、巴西、阿根廷三个国家的大豆贸易量占了世界90%的比重,其他国家(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印度等)的出口基数为100万吨左右,中国的9000万吨然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转基因种植比例高达95%。 如果中国禁止进口转基因大豆,将面临饲料短缺,肉蛋奶量减少,价格高涨。 老百姓每天吃素菜——,就相当于全民健身,公众能吃得下去吗?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和消费者大国。 2亿公顷耕地总面积中,40%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玉米、大豆、油菜转基因种植比例均超过90%。 以大豆为例,美国总产量为1.2亿吨,出口量为0.6亿吨。 也就是说,美国一半的转基因大豆用于本土消费。 转基因的安全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但是网络上有传言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 这不符合事实!
国际贸易,价格是王道。 美国(巴西、美国、阿根廷)大豆出口地价格为2600元/吨,从地球另一端经海运到达中国,加上25%的运费和关税,到岸价为3300元/吨,国产大豆( 3700元/吨) 毕竟,我们的农业“生产力”落后于别人。 中国大豆每公顷平均产量不足2000公斤,相当于美国3300公斤的60%。 较大的产量差异一方面是土壤和农田管理,另一方面是品种优势。 种子是农业的“筹码”,中国需要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以应对新一代育种的国际竞争。
全球视野下的大豆博弈
03
中国的大豆购买量占世界大豆贸易的2/3,但大豆定价权不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其原因涉及到二战以后的国际秩序、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世贸组织规则、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复杂问题。 在国内市场上,外资、国资、民间资本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是根本性的错误。 不求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今天的贸易战背后是国际秩序的博弈,大豆是这个博弈的重要棋子。
朋友可能会问:“大豆的困境不能解决吗?” 果然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台词。 “我的生命不能交给我。 ’既然国内耕地资源有限,我们就要学会整合世界农业资源。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控制货币的人控制了全球经济。 这句话说明了游戏的关键所在,也表明了理解局面的想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大豆有好的前车之鉴——事关能源安全的石油。 和大豆一样,石油也是资源型产品。 1993年以前,中国石油也是自给自足的,但此后随着工业化进程,进口量逐年增加,跨海进口原油成本也低于国内生产的原油。 今天,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 长期以来,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是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海路运输必须通过易受抑制的马六甲海峡。 怎么样,石油和大豆的发展轨迹和双胞胎兄弟很像吗?
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的石油进口逐渐“突围”。 今天,中国可以从大约50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原油,遍布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洲,建立了多样化的石油进口格局。 其中俄罗斯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占有率达到15%,中东的供油比例控制在45%左右。 同时,中国石油企业也在世界各地涉足新油田,建设陆路石油管道,签署运输协议,采用人民币结算,同时在国内大力提升原油储备和炼油能力,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从战略上讲,中国大豆采购完全可以借鉴石油战略,进行全球布局,建立多元化的进口结构,不能悬于美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之木。 俄罗斯、乌克兰等中亚和东欧有很多未开垦的肥沃土地,这也是“一路一带”战略合作的问题。 如果该地区每年能提供2000万吨中国大豆,其“杠杆效应”将对世界大豆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同样借鉴能源安全的经验,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仅局限于产量,提高粮食库存、物流、世界贸易能力也是我们的必修课。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大规模农业用地收购非常“敏感”,需要通过生产机械、仓储、运输等灵活方式控制粮食资源。 最终的生产成本可能会高于美国大豆,但着眼于当今的世界格局,必须计算经济账,考虑战略空间。 我们还可以增加粮食进口配额,以换取国内耕地的修生养息。 追根溯源,这个圆圆的大豆包含着全球农业资源的再配置和再平衡。
世界末日与种子银行
04电影《星际穿越》电视剧
想想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剧本。 干旱和枯萎病使小麦、秋葵等作物相继灭绝,“末代作物”玉米也奄奄一息,人类束手无策。 其实,这个剧本并不是异想天开。
1954年,球孢白僵菌病毁灭性地打击了美国大豆种植,育种学家从3000多种种种质资源中“翻箱倒柜”,最终找到了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从中国收集的独特的地方品种——北京黑豆。 发现了该品种特有的抗病基因,利用最终培育出的新大豆品种,美国大豆产业复苏。 当时,来自中国的这种资源,已经在美国保存了47年。
以前的饭煮好后会形成一层油; 芝麻香的油滴下来,可以让整个房间弥漫着香味。 今天谷物品种的产量越来越高,但口感却少了曾经的醇厚和芬芳。 其实不仅是口感,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品质资源也在流失。 对作物育种来说,种子资源库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基因库”,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 但是,今天的高产作物一旦广泛普及,“赢者通吃”,就会占领小谷类的栽培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地方粮食品种数量从1956年的11590个下降到2014年的3271个,损失率达到71.8%。 根据世界粮食农业组织发表的资料,在过去的100年里,90%以上的农作物品种从田地里消失了。
今天,干旱、高温和病虫害给世界谷物生产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的地球环境将走向何方? 将来,当人类开始寻找抗旱抗病的性状时,会有一天突然发现携带这些基因的植物在地球上消失了吗? 人不仅需要对自己的“私心”,也需要对自然的“公益心”。 目前,很少有人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自然的重要性。 2000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在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人在为“世界末日”做准备。 2008年,挪威在距离北极圈极点1000多公里的山体上建立了全长120米的“世界种子库”。 挪威人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末日巨蛋”。 洞内面积约1千平方米,每样保存种子约500粒。 2018年,“全球种子银行”保存的种子样本超过了100万份。 全球种子银行
种子库位于极寒之地,可以防止热浪的冲击。 洞穴比海面高130米,可以防止冰川融化导致海面上升。 如果人类遇到核战争、小行星碰撞、气候剧变、海平面上升等末日危机,在没有其他物种的情况下,可以打开“末日穹顶”,在地球上重建谷物生产系统。
今天,很多朋友的感受是,岁月静得衣食无忧,头疼的是营养过剩和肥胖症。 其实中国能吃饭是近30年的事了。 今天,我们面临着人口短缺、化学农业污染、耕地质量退化、地下水位下降、谷物品种多样性丧失等复杂问题,如何实现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农业之间的平衡,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战略议题。
希望大家对粮食安全有更全面的认识,爱护环境,珍惜粮食!
*感谢。 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陈刚、王彩玲、孙飞舟、王大放、小张、周瑶琪等良师益友的启发和建议。 在这里一起感谢。 作者:崔凯编辑: Yuki排版:注音题图来源:作者,摄于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参考文献: [1].Kai Cui etc,A look at food security in China, NPJscienceoffood(2018 )2:4-5 [2] .乔金亮,黑土地变薄《经济日报》 2015年7月28日[3] .刘海青等华北井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现状及应对措施建议,水资源管理没那么简单! 知识分子“公众号,2018年3月27日[5] .崔凯,《全国转基因科普巡讲》讲义,中国农会,2019年9月26日[6] .侯萌瑶等中国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估算,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年第34卷: 360-360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