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草业不仅是生产资料之一,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空间不仅局限于牧区,农区和城区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掘各地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种植苜蓿、燕麦、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建设人工草场,增加优质饲料供应量。 据行业统计,2019年全国饲草保留面积1.5亿亩,饲草产量达到1.2亿吨,可饲喂标准羊单位20548万个。
饲料产业作为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其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草学会2020年年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人民食用的粮食中主粮比例逐渐下降,肉蛋奶比例提高,牧草是肉蛋奶来源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说:“我们不仅要增产主要粮食作物,还要增加肉蛋奶供应,肉蛋奶供应增加需要发展草畜牧业,因此草畜牧业对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草籽是饲料产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草种业的发展,特别是国产草种的发展,在保育繁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饲草种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全国客运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告诉记者。 2020年,全国牧草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总量达到6.2万余个,通过审定的品种共有604个,其中育成品种226个,野生栽培品种134个,引种品种182个,地方品种62个。 其中牧草品种555种,占92%。 全国牧草种子田面积143.9万亩,种子产量达10万吨。
新时期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是“饲料粮”的安全风险。 目前大豆存在种类单一、进口量大、进口国集中等风险,进口量接近90%,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7%左右。 以玉米为主的能源饲料进口压力加大,预计到2025年玉米进口可能超过2000万吨。 中国草学会年会期间,记者对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刘克思进行了专访。 刘克思说,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牧草是非常重要的农业资源,通过食草动物转化为肉乳,是保障和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大挖掘南方草山草坡资源力度,是解决粮畜矛盾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我国南方15个省区(市)约有草山草坡6亿多亩,30%轻度利用,40%未利用。 农闲田面积约1300万公顷,已利用的约不到180万公顷,利用率仅为13%。 南方地区可通过利用冬闲田、更换作物品种、改良天然草坪等手段,增加大豆产量226亿公斤。 因此,南方开发潜力巨大,发展草畜牧业,增加牧草生产供应,对推进节粮型畜牧业,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大力发展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建设也是缓解饲料粮风险的有效措施。 北方农牧交错区约5%-15%的面积可改建为稳产高产人工草地,可增加约1.8亿吨优质饲料,有效缓解草原放牧压力,促进牧草业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草种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史介绍,我国草种业存在供需矛盾、核心竞争力薄弱、产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谋划长远,加快支持现代草种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建立多种服务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完善法律法规,严格监管。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牧草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各地因地制宜,开发培育和大力推广牧草品种,有效地推动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在中国草学会年会上,安徽科技学院服务地方发展研究院院长詹秋文告诉记者,安徽省培育的“皖草2号”是我国第一个高粱—苏丹草杂交品种,连续15年是农业农村高粱饲料集团唯一的对照品种。 同时引进世界苜蓿种质资源库,开展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苜蓿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在饲料高产技术集成应用中,安徽省宿州黄淮白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应用的肉牛肉羊甜高粱和禁粮型玉米秸秆利用技术,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收益。 詹秋文团队开发的茶—草复合生态栽培模式,在茶林间种草,着眼安徽特色茶产业,结合草产业发展,提高生态效益。
紫苜蓿营养价值高,优级紫花苜蓿干草蛋白含量达20%-22%,是重要的绿色蛋白源。 苜蓿所含多种营养因子在畜禽生产中具有改善生产性能、提高免疫力、提高畜禽肉品质的作用。 苜蓿还含有优质粗纤维,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等生理功能。 因此,紫苜蓿又名“牧草之王”,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峰介绍的苜蓿混播草地肉羊集约化放牧育肥技术模式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据介绍,苜蓿混播草地放牧育肥模式于1955年启动,对肉羊育肥具有重大意义。 何峰团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苜蓿混播草地肉羊集约化放牧模式。 该模型设计生态牧场,将苜蓿混播草地建设技术与分区轮牧草畜平衡技术相结合,将苜蓿生产与肉羊育肥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系生产潜力,提高土壤肥力,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提高肉羊生产性能,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区域该模型在合肥廊坊肉羊育肥基地试验后,2018-2019年,1亩紫苜蓿混播草地配置3只育肥羔羊,4月至9月放牧育肥150天,每只羊平均增加29.5公斤,亩产
川西北牧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该牧区寒冷气候严重影响牧草生长。 因此,选育适宜牧区生长的优质牧草成为川西北牧区牧草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四川农业大学干友民教授与记者分享了饲用燕麦的优质创制及其在川西北牧区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四川省有牧区和农业区,地形多样,环境条件多样。 饲用燕麦耐旱、抗旱,但缺乏高产、耐寒抗倒伏、广适应性的燕麦品种。 干友民团队从燕麦高产、抗倒伏和成熟期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四川甘孜阿坝州、凉山州等地进行了品种适应性研究,选育出几个适合川西北部牧区的饲用燕麦品种,目前已进入国家地区试验
优质饲料喂给健康的牛羊,健康的牛羊生产高质量的肉和奶。 优质牧草是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优质牧草品种培育方兴未艾,优质牧草也在我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生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杨惠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