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实习生宋国际本刊记者郑挺颖
据了解,农业面源污染约占水体总体污染的40%~50%,其中养殖业占农业面源污染的90%以上,治理农业面源和水体污染刻不容缓。 我国农村地下水污染是如何形成的? 农业对地下水的污染危害有多大? 应该如何预防,如何治理? 9月4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就此话题采访了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季。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季
传统农业不污染地下水
预约的采访时间是下午4点,但李季教授很忙,直到晚上8点才在资源环境学院的办公室见到李教授。 话题先从农村地下水污染的源头开始吧。 李季教授表示,化肥、农药、规模养殖业排放的粪便污染通常是农村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化肥中的氮、磷、农药,以及饲料中的抗生素、重金属都有可能污染地下水。
我国传统农业有2000多年的历史,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环境负担。 传统农业种植中,农民使用的肥料是各种有机肥,基本不会发生地下水污染问题。 李教授说,目前农民耕田的化肥,一般在肥料经销商那里购买,喜欢购买氮磷含量高的肥料。 这些化肥过量使用可能会通过淋溶作用(水浸作用)、溶解、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从土壤表层侵入下层水体),造成地下水污染。
当然,现在科技发达,让农民朋友回归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不可能了。
养殖业的污染远远大于种植业
在种植业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中,一般认为蔬菜栽培造成的污染相对最重,其次是水果栽培,最轻的是粮食。 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季教授解释说:“因为种菜的农户投入最高,种粮的投入最少。” 农户投入越高,农药和化肥使用越多,地下水被污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不仅是种植业,养殖业也引起地下水污染。 李季教授说:“传统的养殖模式难以满足养殖业者和市场的需求,养殖业者在养殖过程中开始使用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 饲料中含有铜、锌等重金属,动物排放后随粪便流出地表水,最终污染了地下水。”
此外,有的养殖场畜禽病死,养殖户处置不当,随意弃养填埋,也可能污染地下水。
那么,在农业生产范围内,谁是地下水污染的大头呢? 据李季教授估计,农业造成的面源污染约占水体总体污染的40%至50%,其中养殖业占农业水体污染的90%以上,总体来看养殖业污染远大于种植业。
农业地下水污染治理无特效药物
李季教授接着说,地下水是相通的,农业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没有“特效药”,主要靠自然自净作用来解决。 例如,通过微生物的脱氮自净机理,可以将地下水中含量超标的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排放到空气中。
“最好的方法是水源控制,地下水被污染就很难解决。 人们常说这也是预防为主,管理为辅。 》关于地下水污染治理,李季教授认为,首先要掌握全国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情况,建立地下水的污染监测体系。 我国地下水监测体系正在建设中,与欧盟相比落后很多。 欧盟已经有两万个监测点,有井的地方都有监测点。
李季教授承认,确实很难弄清全国农村的地下水污染,但一些长期种菜的地区地下水污染可能会比较严重,可以考虑优先进行监测。 因为长期种植蔬菜的地方,地下水污染程度相对较高。 李季教授对东部某省某县3个代表性乡、镇653个地下水样品进行检测,年平均硝态氮含量达22.6毫克/升,达到我国饮用水超标井36.5%,最高允许含量( 10毫克/升)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治愈地下水伤口
农药和化肥已经使用多年了,但土壤和地下水也需要治愈伤口。 也就是说,这是常说的修复。 除了自然自净外,李季教授还建议加强源头控制,通过有力的管控手段减少氮、磷等化学物质的投入。
李季教授表示,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实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治理,主要是调整种植品种结构,采取更加合理的农作物种植方式。 例如,华北部分地下水短缺地区,开始减少种植大量耗水的农作物,或者干脆休闲,或者干脆放弃种植小麦,转而种植豆科植物,如大豆、花生。 同时,国家按照每亩500元的标准对这些农户给予补助。 在雨季到来之前,将清水送回地下水,相应降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据河北新闻网9月6日报道,今年10月至明年6月初,河北省在廊坊、保定、衡水、沧州、邢台、邯郸6市地下水漏斗区开展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实行自然休耕和生态休耕。
国外还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李季教授说,荷兰主要由景观农业发展调整。 这是因为农业景观的多样化、栽培作物的多样化会调整土壤结构,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增加,土壤活力活化。
常规农业要向生态农业转型
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方式是粗放式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品的投入。 那么,未来如何变革呢?
李季教授说:“减少化学品投入,走环境友好发展道路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 常规农业必须转化为生态农业。 在转型过程中,化肥、农药用量逐渐减少,用有机肥替代。 有机肥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一些发达国家有机肥施用比例超过化肥。 ”
那么,生态农业不会减少农民的收入吗? 李季教授说,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走绿色种植与培育相结合的道路,发展绿色经济。 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土壤质量好,农业自然可持续,农民朋友投资减少,收益反而提高。 ”。
李教授建议,在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方面,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实现两者之间的循环,不仅可以处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使废弃物回归土壤,不断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能力。 循环农业体系应逐步建立和完善,还应设立专门机构。 例如,在日本,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交给了第三方。
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源头治理好,土壤结皮现象减少,土壤结构好,保水性提高。 李教授微笑着说:“这样,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有助于土壤的修复,土壤污染程度自然下降。”
【环境百科】
环境自净
环境自净是指自然环境能够通过大气、水流的扩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污染物无害化。 环境自净是环境的特殊功能。 环境污染后,在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下,环境可以逐渐去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
以大气为例,它可以充分掌握和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通过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逐渐消失。 这就是大气的自净。 例如,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受到雨雪的喷淋而落到地面上,净化空气的过程就是大气的自净过程。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