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示范点,农作物长着青绿的枝叶,长势良好。 玉米叶下,株豆苗整齐地排列着。 农户通过绿田的垄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势。 佟瑞金是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禾日木嘎查的谷物生产者,他今年承包了1000亩土地,一半自己种植,另一半托管在当地企业。 “今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第一年。 现在增长率非常好,丰收不成问题。 ”佟瑞金告诉记者。 加大惠农补贴力度、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良种有效利用、经营体制创新……多种利好因素综合起来,让一大批佟瑞金这样的农户在耕田里富了起来,内蒙古粮仓也富了起来,内蒙古有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成为省区之一10年来,内蒙古粮食产量先后突破500亿斤、600亿斤、700亿斤大关。 2021年,粮食产量达到768亿斤,跃居全国第六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外粮仓”。
内蒙古粮食连年丰收得益于有利的惠农政策、增加的粮食面积、持续提高的生产能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粮食安全战略,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负责、国家储蓄制度改革、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时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充分调动全区各地重农种粮积极性内蒙古是全国耕地保有量超过亿亩的省区之一,这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最大优势。 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0327万亩,比2012年增加1141万亩,增长12%。 粮食增产68亿斤,占增产总量的31%。 全区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挖掘潜力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内蒙古坚持土地藏粮,大力开展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1年底,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589万亩,比2012年增加4154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约83亿斤,增产贡献率约38%。 稳增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良种与优质技术的结合使内蒙古粮食产量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2021年比2012年种子更新换代粮食产量增加约35亿斤,贡献率达到16%。 10年来,通过水肥一体化、绿色调控等增产技术和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浅埋滴灌、大豆大垄高台等技术模式,全区粮食增产约34亿斤,贡献率达15%。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平原,距离收获金灿灿小麦2000公里的呼伦贝尔市,千里平原生长着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 丰收景象是二十大对党的最高献礼! 来源:农民日报作者:岳鸿钧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昊摄:新华社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