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石榴红村是武汉东西湖区的一个安静的村子,六月考完试,和几个朋友坐公交车去玩。
我们下了公共汽车,听到旁边的游人不断喊着“石榴”这个词,在上午10点温暖的光线中,看到了村子的门牌。 是与其上的4个奴隶书相似的古体字——的深沉而有力的“石榴红村”。 在安静热闹的石榴红村广场外,起点的H97公交车满载一辆乘客返回后,与另一辆返回的车相遇。 两辆公共汽车依次通过宽阔的道路。 它的身后是宽阔的行道树和绵延的果树园林,石榴红村给人一种浓墨重彩的印象。
在广场下车后,游览石榴红村,与是否跟随游客的行列无关。 毕竟这个小村子面积不大,看得见的地方是白墙黑瓦,绿树如茵,徽派小镇的格调相当好。 入口除了正北门的鸟居很显眼外,西端还有空着的墙壁,白色的墙壁上有黑瓦的形状。 墙上写着毛笔字。 仔细一看,是对《石榴》的百科解释。 人群正朝大门挤去,我也跟着,在平坦的广场里过石桥,对面就是吉庆广场。
无论是传统村落还是现代村落,广场都是不可或缺的功能分区,但在几十年前的乡村,广场往往是打稻谷晒谷子的地方。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一个纯粹展示文化的广场开始形成。 石榴红村的吉庆广场让我想起了老家的村广场。 大部分是规模性的。 但是这里的吉庆广场有一个主舞台,有一个古老而又漂亮的亭子阁楼,点上大红灯笼后,即使没有演出也产生了一些庆祝。 人们从广场前经过,穿在东北角的入口处,那里又聚集着另一种风景。
从广场到东北小路,几步之遥,因为有几户人家挡着,里面的景色不太清楚。 直到走过去才发现眼睛睁得大大的。 这里是小路,毗邻南边的游客中心,北边空地广阔,行道树林立,似乎延伸到更北边的田地里。 人去的时候,看到很多当地居民排队的“地摊”在卖各种各样农家的水果和蔬菜,人气很好。 来往的人总是停下来,不管单价,只看成色,喜欢就抓起放在随身携带的无纺布袋子里,然后不耽误结算付钱。 对于这样配置的简易市场,居民们感到高兴,游客们感到经济实惠,总觉得是双赢的结果。
从简易市场上可以看到石榴红村的一角,更广阔的区域分布在周围,北近村外沿线的种植区,南是刚才来的路,距离都很近,只有东西两边还有距离。 我从小房子前面经过,向东想。 不远的房子间隔不大,还种了橘树。 橘子刚结出小果实,就挂在绿叶之间。 绕过橘树之前,正在闻香味。 一排石榴树,开着红花,格外显眼。
石榴红村历史不长,过去一个时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子。 2000年以后,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的领导下,村里跟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确定了“农村生态社区”的发展方向,开始了改造建设,几年的运营后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沿村林植被、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文旅消费市场初具规模,石榴红的村落和景观带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成为休闲度假胜地。
从村子的东边到西边,沿着小路和民居的建筑物,我也很快下了一圈。 村子地势平坦,地段中心是密集的楼房,清一色的徽派风格建筑,置身其中,走出意境悠远的村子,小溪奔流,水车和假山点缀其中,煞是精心设计; 堤坝上种着瓜藤,偶尔挤出一个瓜果,气势汹汹地讨好别人。 在堤坝上,遇到了坐在草皮上,抱着瓜果拍照的人们,非常兴奋。 在河堤的另一边,几户人家打出了农家乐的招牌,门前坐着几张桌子,菜肴芬芳,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既然有石榴红村之称,石榴果蔬就少不了。 实际上,从以前“市场门坊”里放着散户代码的果蔬可以推测出,附近应该有果蔬种植基地。 确实,询问了当地的土著,发现基地在村子的北端,走过去,是一大片耕地。 六月的下午,其他人已经喝够了,坐在树荫下打瞌睡,但在我眼里,种植基地内还有一些工作人员,他们穿着朴素,往返于土与土方之间。 多亏从小住在农村,我对那些蔬菜有点熟悉了。 一个基地种着大豆和大豆。 另外,黄瓜和葫芦排着队,我跟着几个游客进去观赏。
从采摘园出来,每个人都带着一袋水果蔬菜,带着“战利品”回去。 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我们很久没有这么舒服地走到室外,接近自然了; 没有这么多人被邀请一起。 在这稍热的六月,因为短暂的旅行,因为石榴红村,我很快进行了一切可以体验的旅行,身体的筋骨似乎又恢复了活力。 在宽敞的吉庆广场前,游客应邀拍照,他们站在巨大的门牌下,真是久违了。
一年的暮春季节悄然过去,转了太多的时间,送去了多少辛酸,今夏之间突然发现,这一年又过去了一半。 走过石榴红村的几亩地和几户人家后,我看到了很多当地人,他们在其中驰骋,构成了最醉的风景。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