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据山西新闻网晋商频道报道,曾经,人们耳熟能详的手工艺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在长治市壶关县,不仅传统手工艺得到传承,还创造了不俗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图为晾在地上的黄野池腐竹
元旦前夕,笔者来到慕名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壶关县五龙山乡西黄野池村。 据说这里的传统手工制品是——黄野池腐竹,享有盛名。
据了解,黄野池传统手工艺农产品腐竹源于北宋,明清荣列贡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黄野池人恪守老祖宗留下的“三斤大豆为腐竹一斤,不得添加任何辅料配料”的祖训,以当地生产的优质大豆为原料,经过选豆、揭壶、揭壶、浸豆、磨浆、滤浆、分锅、分皮
“以前,我们黄野池的人都出去打工。 现在不一样了。 很多人都回来了。 在家门口开始了传统产业。 黄野池腐竹是我们的名片。 如今,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 ”壶关县五龙山乡党委书记李志强见到笔者如是说。 黄野池腐竹来自当地非转基因大豆,纯手工制作,无盐无添加剂,不应该在长治、晋城一带供应。 但是,由于过去的生产规模没有提高,腐竹这个传统产业没有给当地的大众带来富裕。
图为壶关县益康苑农牧产品有限公司
2017年,西黄野池村王胖本父子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了集有机种植、传统手工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壶关县益康苑农牧产品有限公司,为腐竹产品专门注册了“黄野池”商标,将以前的家庭小作坊变成了公司的工厂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升了黄野池腐竹在市场上的声誉,提升了黄野池腐竹的价值,年产量5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 腐竹这个人眼中的普通东西,已经成为黄野池人扶贫的主导产业。
从去年9月开始,壶关县益康苑农牧产品有限公司王军夫妇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将黄野池腐竹销往全国各大市场,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为了让更多农民受益于传统腐竹产业,益康苑农牧产品有限公司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不仅建设大豆种植基地、标准化生产车间,还率先建设扶贫工厂、电商扶贫基地,安排贫困户就业。
图为壶关县益康苑农牧产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军夫妇正在调查腐竹销售情况
“我一个人管理六个锅,一天能做12斤腐竹,有200元的收入。 一年在工厂可以做200天。 总比在外面打工,在家种田好。 ”1月6日,西黄野池村牛飞一边揭腐竹,一边向笔者讲述她是如何在公司扶贫车间脱贫的。 目前,东、西黄野池村有20多户贫困户50多人就近实现就业,长期稳定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壮大腐竹传统产业。 同时,在扶贫工厂、电商扶贫基地定期开展大豆种植、腐竹制作、网络销售等培训,吸引更多当地农民和贫困户参与黄野池腐竹产业,有效帮助当地贫困户增加收入。 壶关县益康苑农牧产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军自信地说。 (秦风明王化杰)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