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近日,记者乘车从丹凤县往北走50公里,来到庾岭镇石门塬村。 走进石门塬村,看到村民种天麻菌种,在田里摇锄头,在门前聊天。 溪水沿村道而下,一幅幅幅动人的春耕村风景图缓缓展开。
近年来,石门塬村在丹凤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的包托下,在石门塬村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村里环境变美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天麻菌种是致富的“金钥匙”
石门村海拔1300多米,气候温差大,植被丰饶,温度湿度适宜,是天麻种植的理想场所。 到了2月,勤劳的村民提前菌种,为下一次丰收播种。
“我们村的人能种天麻,很多人能种菌种。 天麻、茯苓等中药材是本村的主导产业。 这里离县城很远,但村民几乎每家都有一辆小汽车。 都是天麻的功劳! ”丹凤县科技教育体育局驻村第一书记何淼说。
村民王桂林生产天麻蜜环菌如火如荼。 门外可以看到准备装车的蜜环菌种,几个中年妇女正在忙着搬运蜜环菌袋。
今年58岁的王桂林是村里的财富带头人,曾任村党支部书记。 退休后,他不但没有闲着,反而更勤奋地经营了菌种作坊。 天麻菌种、茯苓菌种由王桂林生产,他生产的菌种畅销蔡川、峪庄等镇,农户经常慕家来买。 去年,他种了两亩多三千多户天麻,一度成为村里种天麻的大户。
“轻轻上涨10万元。 ”问及年收入,王桂林笑着说。 “去年2月,我从汉中引进了大豆、棉籽油等加工制成的大豆蜜环菌。 该菌种产菌快、产量高、成本低,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
2月22日,王桂林到蔡川镇谈两万多菌种清单。 与此同时,来预约蜜环菌的电话接二连三地响了。 因为很忙,王桂林每人每天发100元工资,雇了10个村民来帮忙。
用凝聚力发展产业
“全村共种植天麻400多万窝、茯苓20多万窝。 这些中药材是我们村财富的“金钥匙”。 ”石门塬村文书侯启宏说。
记者走进庾岭镇石门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菌种厂,看到货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菌种,一袋菌种售价3元。 这时,正好有个村民开着三轮车来买菌种。 据了解,这位村民名叫梁明生,是村里的扶贫户,他想购买1000袋菌种,依靠天麻种植继续增加收入。
石门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菌种厂总投资250万元,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 菌种厂投产后,年产天麻等药行业菌20万套,促进了贫困家庭产业发展,巩固和提高了115户贫困家庭的脱贫成果。
“菌种厂成立以来,通过流转土地、实物分配、入股分红、务工参与等方式,为131户贫困户发展天麻、猪苓、茯苓等中药材137万户,安置农村劳动力50余人,实现贫困户年增收2500元目前,村集体经济累计实现净利润30多万元,为推动全村优势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增收,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丹凤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驻村工作队队员陈典锋说。
不能用真实的心情帮助别人
“我72岁的生日很幸福! ”1月12日是石门塬村五保户吴存林的生日,他感慨地说。
吴存林也没有孩子。 年轻的时候在西安当后卫。 30多年了。 后来他老了,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就回老家,住在村子里的集中福利院里,这个住处12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衰老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了。
1月1日是新年第一天,丹凤县科技教育体育局驻村工作队给吴存林送菜,表示新年慰问。 聊天的时候,吴存林无意中说1月12日是他的生日。 驻村第一书记何淼默默地记在心里,回去后和队员商量着怎么给吴存林过生日。 协商结束后,大家各自分工准备。
1月12日一大早,何淼和同事开车去接吴存林。 因为正在应对冠状病毒,所以不能给老人买蛋糕和生日礼物。 为此,团队成员们带着食物和饮料,邀请了几个平时和吴存林经常联系的老人来为吴存林庆祝生日
当天,吴存林说:“国家对我们这一代人很友好。 有吃的、有喝的,还有这么好的驻村工作队,人生没有悔恨。”他兴奋地流下了眼泪。
今年44岁的周文付在五保户是残疾人,但他身体残疾,志坚自力更生。 记者见到周文付时,他正在筛锯末,用来制作茯苓菌种。
“今年种了2000多户主题,预计收入5万多元。 我还做了3万袋蜜环菌,已经卖了6000多袋,周边的人来买我们村的蜜环菌。 ”周文付带着蜜环菌说。
为了制作菌种,去年周文付花2800元买了锅炉。 “村上对我很好哦。 如果村上不帮忙,我就不能一个人过这一天。 ”
前年,村上为周文付颁发了5000元的产业奖,鼓励他发展产业。 村上为周文付申请了公益单位,一个月可增收510元。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