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本报记者于雪梅文/图
“看看那张明。 今年的《旱变水》是对的! “不要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了。 换换脑筋,开春的时候也要考虑“改旱”。 ”大雪覆盖沃野田园,村民们的围炉里话发展,“改水旱”成为农家热炕上最热门的话题。
旱地变水田、水田变风景,是阿荣旗践行“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今年,这面旗帜进一步调整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加快了田间水田转换工作进度。
近年来,大米市场价格上涨,阿荣旗水稻生产效益越来越好,农民“旱改水”的积极性高涨。 2016年,该旗新发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0.24万亩,投资355万元,整改基地位于新发朝鲜族乡长发村东新发组,该项目大力推广“种植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原有中低产田新发米业有限公司2015年流转3705亩土地,在旱改水基地新建水稻育秧大棚98栋,每栋280平方米,解决了育秧难的问题。 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每垧收入5000元,育苗、种田管理到秋收,农户又回自己的土地打工,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每月增收3000元,一年打工收入3万多元。 “旱改水”工程带动种植户128户、贫困户53户,加快脱贫攻坚工作。
土地流转后,合作社与阿荣旗新发米业有限公司签订绿色水稻种植合同,水稻收获后直接销售给新发米业,水稻二次运输、晾晒、自然损失减少,每亩增收近80元。 过去,玉米大豆亩产300元左右,改种水稻后,亩产1000元,是农田收入的三倍。
兴安镇沃拉莫丁村项目区是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项目建设规模1.5万亩,投资额2250万元,当年建成3000亩,今年1.5万亩“旱改水”全部实现,项目村民高峰今年改种田16亩,收水稻9700公斤,收入28130元,高峰说:“今年我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水稻纯收入两万多元,相当于种田收入的三至四倍哦! ”他高兴地说。
阿荣旗六合镇保国村五组村民张明有土地75亩,流转土地150亩,流转时间5年,旱田改为水田。 今年他家预期水稻纯收入10多万元,比传统种玉米、大豆的净利润翻了一倍多,种了75亩玉米,三口之家纯收入达4万元,小日子那是红火,羡慕十里八村。
“变旱为水”后,绿油油的稻田像别致的绿绒油铺天盖地,成为农业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拍照。 阿荣旗新发乡东光村、音河乡吉雅泰休闲农业风情园等众多稻田为拉动旅游业发展增添了色彩。
阿荣旗农业综合开发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为主线,立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重点抓好稻田开发建设,依托艾伦河、格尼河、音川三大河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合理开发利用一个资源
今年,该旗水稻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亩产1270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5.99亿元。 该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杜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变旱为水”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旱改”的成功实施,既调动了农户土地流转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全旗农户实施“旱改”的积极性,促进了水稻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使更多农户共同致富。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